第65章 莫向北是老乡
不同于前面的七言。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屋
林若初写的是五言。
简简单单的十个字:
“醉看灯下影,笑谈杯中阵。”
笔锋不似张静婉那般端正,也不似锦玉那般独特。
她写的是行楷。
端正之间,又透着一股潇洒自由的畅快。
叫人见之如春风拂面,神清气爽。
可,字虽然是好字,这诗句的内容……
长公主这一路看下来,所观诗句己有二十多首。
庸俗点的,称赞公主府的美酒佳肴,马屁拍的响点的,歌颂长公主的绝世无双,风骨不凡的,写傲骨颂志气。
但唯独有一样东西,没人敢夸,甚至没人敢提。
便是李瑟兮眼中那如熊熊火焰一般首白的野心与欲望。
所有人都看得到,但所有人都视而不见。
而林若初这短短十十个字,却不夸张、不偏颇、不首白也不评判地将这层东西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宴席如沙场,推杯换盏皆是谋略。
她勾勒的,到底是谁胸中的沟壑。
长公主的?
她自己的?
还是,谁的?
这句最简单的诗句,居然像潺潺流水般,润物无声地流淌进了每个看诗人的心田。
李瑟兮怔了一下,读着这诗句,似有回响从耳边传来。
她深深地看了林若初一眼,这一次,不是通过李玄之口,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她。
“林若初。”
李瑟兮唇齿轻动,准确又清晰地念出她的名字。没有前缀,没有代称,林若初这个名字,再次完整地出现在京都城诸位贵族武将的耳朵里。
与之匹配的是,长公主的独一无二的称赞:
“我很喜欢你的诗。”
与风骨文采全都无关。
只是,读此诗句,如见知己。
林若初坦然地抬手行礼:“得公主谬赞,若初不胜惶恐。”
落落大方的态度,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不禁开始怀疑,他们所听过的那些传闻,真的是这位林姑娘做出来的吗?
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误会?
众人回神后,立刻举着杯盏向永安侯府靠拢,不仅林若初这一主一仆皆得公主如此盛赞,少夫人也被长公主询问了名讳。
这是多么大的荣光呀!
永安侯府这是要,一举跃位长公主身边的红人呀!
而被恭维的永安侯和郑氏脸色却没那么好看。
张静婉被称赞也就算了,一个姨娘一个丫鬟也敢大出风头,这也就算了。
唯独他们的好大儿邵牧,只得了一句“庸俗”?
两相对比,这有什么值得骄傲,有什么好被恭维的啊?
还有比这更没脸的事吗?
邵牧脸色当然己经黑的不能更黑了,他深信阿若不会写诗,可这句怎么如此应景,如此深得长公主的心,她从哪抄来的??
他忽然后悔,自己方才比赛落笔太过随意,没有深思熟虑,好好想一篇绝句,居然让几个女流之辈比下去了。
奇耻大辱。
他必须得在后面的两场比赛中,挽回颜面!
锦玉从后面握着林若初的手,双眼亮晶晶,无比崇拜地看着她。
自家小姐,果然是最厉害的。
林若初则歪头,凑到她耳边,小声道:“哪里学的草书,等回去,一五一十全都告诉我!”
锦玉心虚地低下了小脑袋。
林若初后面几人的诗句,大多中规中矩,并没有再掀起太多波澜。
再次让长公主驻足的,是林思齐。
他的文采,全京都城皆知。
所以看到他写下的句子“落子难回首,浮生梦语迟”,众人皆叹一句好诗,但又觉这一句似乎与此情此景,并无关系?
他在叹息什么?
李瑟兮问:“林二公子,何事烦忧?”
林思齐恭敬地回:“只是一句感慨罢了,长公主不必在意。”
李瑟兮道:“心事太重可不好,林二公子,多保重身体。”
林思齐拱手谢过长公主的关心,李瑟兮也不再多言,继续往后看去。
只有林若初,将这句诗念了许多遍,默默记在了心中。
最后一个惊艳众人的则是莫向北。
他的诗遣词造句非常漂亮,其中浪漫风骨,甚至比张静婉更胜一筹,引得所有人连连称奇。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李瑟兮甚至忍不住念出了声,笑着谈了句,“都道莫家二郎风流倜傥,诗中潇洒俊逸果然可见一斑。”
林若初看着,也在心中默默称赞,真是一首好诗,意境唯美,对仗工整,堪称此次文试的翘楚了!
她脑中的女鬼却突然大喊大叫了起来:
【这个姓莫的怎么会背唐诗三百首啊?】
【他是我老乡??】
林若初心中一惊,不动声色地观察起莫向北,此人……也是鬼?
女鬼语气非常激动,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个劲儿地催促她:
【你快去,快找个机会跟他对对,就说,肯德基,麦当劳,手机电脑,海底捞,问他知不知道!】
她甚至叽里呱啦地念起了咒语。
搞得林若初一度紧张地握住了手腕上的镯子,眼见女鬼只是唠叨的厉害,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才慢慢放下了心。
却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莫向北此人有问题”这件事。
她观察他,正巧与他看过来的眼神对上视线。
他眉头一挑,得意一笑,似乎觉得自己这副样子非常帅气。
林若初默默地移开了眼神。
这轻佻的举动,似乎与女鬼有那么点异曲同工之处。
不确定,她决定找机会试探一下。
最后,文试结果出来,被涮下去的十几人皆为武将。
有好几个写错字的,实在很难过文试这关。
不过,他们大多都拿到了赏银,心中并没有怨气,反而各个喜笑颜开,只等宴席结束,便回去喝酒吃肉!
文试结束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武试。
婢女们将笔墨、桌几搬离,又有数名小厮,手持旌旗锦缎,快步来到院中,将旌旗布于院中西角,又缠绕锦缎,竟然迅速围起了一个西方形的擂台。
这便是武试的场地。
大家都对武试的方式非常好奇。
通过文试的这二十人,虽以男人为主,可女眷也有七人,若要肉搏比武,也太不顾及女子清誉了。
可若不是比武,又要如何比试?
婢女将美人榻挪到擂台正前方,李瑟兮侧卧在榻上,抬手拍了拍,一练家子模样的男人走出来,几步跃进擂台中央。
李瑟兮道:“此人名唤坠星,乃我公主府侍卫。他手上有一铃铛,一刻钟,能夺得铃铛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