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商圣后人
在鲁妙子的牵线搭桥下,诸子百家的传人陆续前来投奔无忧山庄。免费看书就搜:一起看文学
这日清晨,一位身着靛青长衫的中年文士踏着晨露来到山庄门前,他腰间悬着一枚青铜算盘,行走时珠玉相击的声响惊起了檐下的燕子。
"在下陶望道,杂家第七代传人。"文士向守卫递过一块刻着"权衡"二字的玉牌,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奉鲁大师之命,特来拜见李庄主。"
当李子麟在议事厅见到这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时,鲁妙子正抚须介绍:"此乃商圣范蠡首系后人,因避儒家打压改从母姓。其祖上三代执掌齐国盐铁,对《计然篇》的'积著之理'颇有心得。"说着掀开陶望道带来的檀木箱,露出上百卷竹简,"这是陶氏家传的《陶朱公生意经》修订本,记载了范蠡三致千金的经营秘术。"
李子麟闻言大喜,当即设宴接风。宴席间,陶望道执象牙箸在青瓷盘上勾画:"庄主以工坊养军、以商路控粮的方略,暗合先祖'农末俱利'之道。但..."他突然蘸酒在案上写了个"赊"字,"若将现银交易改为票据流通,可使军资周转效率提升三倍。"这番言论让在座的婠婠都放下了酒盏。
宴毕未及醒酒,李子麟便领着陶望道首奔后勤部。推开朱漆大门的瞬间,只见数百箱账册堆成小山,长孙无垢正以《九阴真经》的手法同时翻阅三本账册,周芷若的剑法被用来给文书打孔,师妃暄正在用剑气裁纸。角落里,端木菱面前堆着吃剩的果核,正用卦签在算收支平衡。
陶望道双眼骤然迸发出精光,如同饿虎见到肥羊。
他解下青铜算盘轻轻一抖,九十一颗算珠竟自动归位。
"妙啊!"他抚掌大笑,"《考工记》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这些账目若用我杂家的'三分归流法'..."
话音未落,人己扎进账册堆中,袖里飞出十支毛笔,在墙上同时演算起不同项目的收支。
陶望道的手指在账册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墨痕,青瓷笔洗被震得叮当作响。
他抓起一本被朱砂涂改得面目全非的账册,指尖在某个数字上重重一戳:"三倍?你们管这叫趁火打劫?"羊皮账页竟被戳出个窟窿。
长孙无垢手中的狼毫"啪嗒"掉在砚台里,溅起的墨汁染黑了袖口。这位平日温婉从容的后勤总管,此刻睫毛轻颤得像受惊的蝶翼。
角落里,安隆的胖脸皱成个灌汤包,金算盘上的翡翠珠子被他无意识地抠下来三颗。
"看这里!"陶望道抽出根金丝楠木算筹,在《盐铁调度录》上敲出连串脆响,"大业三年河东道盐价几何?每石折银二两!现在王世充的洛阳守军连马鞍都煮了吃,你们居然按每石六两结算?"算筹突然劈在安隆面前的紫檀案几上,"至少要翻十倍!"
他甩袖展开幅《货殖九势图》,丝帛上墨线勾勒出令人眩晕的曲线:"范氏秘术第七篇'困势'明载,当敌军粮道断绝时,要先哄抬布帛价格——"手指猛地点在某个节点,"等他们拆了帐篷做衣裳,再翻倍卖粮!"
安隆的胖手在袖子里摸出个金锭,偷偷往陶望道袖口塞。却被对方反手用算盘扣住手腕,九十一颗玉珠突然暴起,噼里啪啦砸在他脑门上。
"商道至理都敢玷污?"陶望道冷笑,"今晚把《陶朱公戒贪疏》抄三十遍!"
长孙无垢怯生生递上盏参茶:"陶先生息怒..."茶盏突然被算筹挑起,茶水在空中划出弧线,精准落入三丈外的铜壶。"《计然篇》云'旱则资舟',"陶望道甩出捆竹简,"你们倒好,大旱天连水瓢都不囤!"
当李子麟闻讯赶来时,看见的是满地乱滚的算珠、被撕成条状的账册,以及排排站挨训的众人。
陶望道正用戒尺点着《军需调度图》训话:"明日开始,所有交易改用'困谷券'结算——"抬头瞥见李子麟,拱手道,"庄主见谅,在下正在教他们'范氏乘势法'。"
令人意外的是,平日最重规矩的长孙无垢第一个行礼:"先生教训的是。"
她耳垂绯红地捡起被批注得密密麻麻的账本——那上面"连环套利"的算法,竟与她《九阴真经》的运功路线暗合。
暮色渐沉时,陶望道独坐廊下擦拭祖传的青铜砝码。他忽然对着虚空轻笑:"先祖在上,这乱世终有人懂'三致千金'的真意了。"
月光照亮砝码底部的铭文:万物皆可量,唯人心难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