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魏崇延最后还是亲自去将范尹接了出来。

很快《汴州日报》还发了一篇文:汴州衙门县尉刘秉是他国细作,擅作主张,抓夏使,意图挑拨夏魏友好关系,陛下明察秋毫,在信陵君的协助下,及时识破了细作的身份,将其绳之于法,挽回了两国友谊。

据相关记者采访汴州刺史赵毅,赵毅在记者面前痛心疾首地斥责了细作无耻的行径,并深刻反思且指出了吏部用人方面的纰漏。

刘秉的人头很快被挂在了梁京的城门口。

据说刘秉是前些年科举考试的佼佼者,没有背景,完全凭借自身能力考上来的。

他的父母从农民,摇身一变,也跟着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但刘秉对皇帝陛下的教诲置若罔闻,在纸醉金迷中迷失自我,背弃了陛下的恩德,失去了大魏官员的操守。

六月十五日,江宁,紫宸殿。

“抓了一个县尉出来定罪?”李彦看完汇报后,忍不住笑道,“魏崇延是在耍朕吗?”

李彦目光一转,看向曹谦德,问道:“曹卿,你怎么看这件事?”

曹谦德心里疾呼:陛下,您是在开玩笑吗!我老曹可是个废物啊!而且是上了年龄的老废物,您若是问我怎么做到收女人不办事,我可以给你说个三天三夜,但这国家大事,我就完全不懂了!

心里暗骂,但表面却毕恭毕敬,他说道:“陛下,魏主既然已经亲自去迎接了我们的使者,抓人的人也已经处决,依臣看就这么算了。”

“不能这么算了!”杨宁立刻说道,“一个小小的县尉,怎么敢抓陛下的使者,这背后肯定有人指使!”

曹谦德瞥了一眼杨宁,废话!

我老曹虽然是老废物,但这一点还是看得出来的,可现在是打的时候吗?

没看出来陛下其实是不愿意打的吗?

不然今日陛下怎么会第一个问我老曹怎么看?

那平日里,真牵涉到国家大事,第一个发言的要么是宋濂,要么是赵禹,有可能是沈彬,总之绝不会是贪生怕死好色懒做的我曹谦德!

今日第一个问我,肯定是狗皇……哦不,是英明神武的陛下想要议和,但又没办法说出来呗!

接下来我老曹就再次扛起主和的大旗,然后被陛下呵斥几句,在被杨宁撕咬几口。

最后,陛下在我反复作死般地劝阻下,终于无奈地表示可以谈一谈。

曹谦德说道:“陛下,绝对不能打!”

“为何?”李彦语气中带着一丝愠怒,“难道你怀疑我大夏王师的战力?”

“臣绝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何意?”李彦面色一冷。

“臣觉得朝廷现在的战线过长,而且银行与土地新政的问题其实没有完全解决,至少最近洪州一带就传闻说某个地方的百姓把银行砸了,还闹出了多条人命。”曹谦德不急不缓地说道。

他看起来气定神闲,颇有几分宰相的风度。

“内政不稳,鄯州战事不明,高丽局势也还没有完全稳定,现在贸然与魏国全面战争,臣心中担忧,请陛下三思!”

杨宁却道:“陆总督此时必然已经攻下石堡城,鄯州无忧!高丽战事已了,无需担心,反倒是现在辽国对魏国虎视眈眈,晋军在云中击败魏军,正是我们北伐之际!如此大好良机,左相却在这里畏畏缩缩,是何用意!”

曹谦德道:“我当然是为了陛下的江山!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杨宁冷哼道:“我看是有些人,收了魏人的钱财,在关键时刻,想要影响国家大事吧!”

曹谦德跳起来指着杨宁的鼻子怒骂:“杨宁,你真是个小人啊!你休要血口喷人,你说我收魏人的钱财,证据何在!”

“你如此生气作甚,我又没有说你。”杨宁嘴角露出弧度,“你心里害怕啦?”

“陛下!杨宁他诽谤臣!他诽谤臣!陛下要为臣做主啊!”

李彦心中感慨,曹谦德是个什么人呢?

他是个无赖,脸皮比江宁城城墙拐弯的地方还他妈的要厚好几倍。

曹谦德:我收了女人不办事,就等于没有收!

脸皮薄的人会说出这话来?

可曹谦德有一个克星,这个克星就是杨宁。

曹谦德是一个很少生气的人,他的城府一般人比不上。

但他每次遇到杨宁,只要杨宁说几句话,他就能快速炸毛。

就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炸毛。

“赵禹,你怎么看?”

赵禹出列道:“如果我们现在跟魏国在宋州打起来,战事必然快速扩大到徐州和秦赵边界。我们自然无惧魏军,可从长远看,得了便宜的最终必然是辽国。”

李彦之所以让赵禹来说,是因为赵禹跟杨宁是好朋友。

赵禹就是杨宁引荐的。

赵禹的话,杨宁一般不会去反对。

与杨宁这种公报私仇、做事不择手段,为了上位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多大的风险都愿意去冒的人不同,赵禹是一个非常客观公正的人。

而偏偏,这两个人是最好的朋友。

果然,对人不对事的杨宁没有反对赵禹的话了。

“宋相公呢?”

“臣觉得可以不用打,但只是杀一个县尉,我们就撤兵,不足以震慑魏国。”

“那宋相公的意思是?”

“必须让魏国再交出几个人来!”

“有道理!”李彦点了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魏崇延拿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小县尉出来顶事,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过去了?他太嚣张了!过去那些年,他魏国国力大涨,以为可以横行霸道!”

曹谦德说道:“陛下,魏主已经做出行动,若是再要求,臣担心让他下不来台,他毕竟是陛下的岳父。”

“朕这一次偏偏就让他下不来台!”李彦说道,“魏崇延心里肯定很着急,说不定已经派使者在过来的路上!”

就在皇帝与大臣们讨论这件事的时候,王元吉急匆匆赶到殿门口:“陛下,魏使来了,急着要进宫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