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胡 作品

第296章 常委会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秦青川挑眉笑问。

“廉明,考试结束,你不担心成绩?”

宋廉明撇了撇嘴。

“担心有用么,不提我家老爷子,还有你在呢,说得好像我有选择权似的。”

赵铁柱听后,翁声大笑。

“哈哈哈,廉明心态真好,说得在理,听令行事呗。”

秦青川神情平淡,瞬间释然。

“就这一两天,我去登州开会,看情况吧,争取帮你寻摸个好位置。”

“嗯,你们看着办。”

宋廉明语气淡然,旋即话锋一转。

“其实挺可惜,要是隔壁威洋市,晚上几年设立,咱们瀛洲未必没有机会。”

去年6月份,威洋升级为地级市,令人眼热得不行。

正如宋廉明所说,如果晚几年,不用太多,再有两年,瀛洲未必不能争一争。

一步步将小县城,发展成地级市,政绩肉眼可见,既能原地升官,以后工作也会更加轻松。

可惜,只可惜时间不赶趟。

“没什么好羡慕的,不要贪心嘛。”

......

次日上午,接到通知:8号,周四上午九点,召开常委会。

秦青川花费一天时间,将工作安排好,7号上午,典军开车,带着梁正,直奔登州。

几个小时路程,总不能干瞪眼吧?

有老实人典军在,倒也不寂寞。

只见秦青川笑着调侃。

“小军,你怎么还不找对象?”

闻听此言,副驾的梁正,先是抿嘴,后禁不住笑出了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似关心典军婚姻大事,成了出行必备节目。

抿了下嘴,顺势捧哏。

“领导,您说奇怪么,咱小军长得不赖,工作又体面,找个大学生也绰绰有余,咋就能单着呢?”

秦青川啧吧着嘴,频频点头。

“可就说么,我也想不通啊。”

......

二人一唱一和,典军黝黑的脸颊,隐隐泛红,弱弱求饶。

“那个......领导,梁哥,您二位就别取笑我了。”

秦青川笑着摇头,没有接话,反而看向梁正。

“小梁啊,你说说,有没有可能是我的问题,这官不大,没能给小军撑起面子。”

梁正扭头看了眼,才笑着接话。

“那......领导,您再加把劲,瀛洲找不下,咱去登州,登州再不行,咱去泉城,小军啥时候结婚,可就看您喽。”

秦青川放声大笑。

“哈哈哈,有理,我继续努力。”

典军喉结乱动,要不是开车,非得转回身,给二人磕一个。

“领导,您别开玩笑啦,我也搞不清啊,去年于主任帮忙介绍,见了一次面,不知道怎么回事,莫名其妙没了下文。”

梁正想起什么,嘿嘿直乐。

“领导,这事我知道,那姑娘是县台播音员,长得蛮标志,二人约好人民广场见,咱家小军见面后不说话,吃完饭也没送一下......最后,人家姑娘以为他没瞧上呢。”

......

常委不驻会,本意兼顾专业化,和权力平衡需求,却也容易产生非议,认为会出现‘挂名’现象。

与苏老沟通后,秦青川决定,定期在登州办公,提前避免。

先去招待所,安排好住所,简单洗漱后,前往市委。

在登州,秦青川也有办公室,这是身份的体现,查阅完近期全市情况汇总,这才前去拜访雷志荣。

二人沙发落座,各自点了根烟。

闲扯几句,秦青川简单汇报瀛洲工作后,笑问。

“雷书记,瀛洲是不是又要大换血?”

“没错,瀛洲成绩有目共睹,不能只有你进步嘛。”

雷志荣吸了口烟,笑了笑,继续。

“先不说那几位空降干部,单单是港务集团和温室大棚,瀛洲坐拥两大支柱,哪怕按部就班,去待两年也是资历,肯定有人眼馋。”

秦青川点着头,追问。

“明白,您这边书记会聊得怎么样,什么章程,我这两眼一抹黑,明天会上该怎么表态?”

雷志荣言简意赅介绍。

“李淑琴去省宣传部,杨泽宇去省工信厅,赵崇光去省能源厅,这是上级指示。

至于人选,于胜博转常务副,省里老领导有位晚辈,去做常委副,至于宣传部长,副书记吕鑫推荐,咱也不好一锅端。”

“明白。”

秦青川先点头,再询问。

“您和余盛市长经常喝茶,吕鑫副书记竟然还能分一杯羹,后面有人?”

“你倒是机敏。”

雷志荣笑赞一句,给分析省里局势。

“副书记袁永华,宣传部长岳亮,泉城市委书记李志彬,走得比较近,早几年,吕鑫是袁永华的心腹。

组织部长常强是我老领导,和朱登峰省长,政法委书记冯从义,关系不错。

周书记任期将近,不能再进一步,就该退居二线,秘书长曹文诏,常务副刘功良,纪委书记柴跃亭,紧跟脚步。

......”

耐心听完,秦青川有了初步判断。

“明白,那瀛洲委办主任呢?”

雷志荣挑眉一笑。

“你之前提到过,想给张晓云换个位置,虽说你是登州班子成员,在瀛洲没人敢忤逆,但强势一把手,终归不好听,还是要有人冲锋嘛。”

“您说得对,这样一来,廉明调走,瀛洲更和谐。”

......

当晚,沈毕和霍庭找上门,拉着秦青川,直奔望海楼。

三人在包厢落座,边吃边聊。

秦青川叨了筷子菜,努嘴询问。

“话说,你俩是不是在登州有眼线,我这刚来,你俩就到。”

沈毕咧着嘴,哈哈大笑。

“秦主任,您这可冤枉我和阿庭喽,三个月前,您升职消息传开,半个月前,我和阿庭就来了。”

霍庭笑着点头。

“不错,现在日元渐渐平稳,我们拿不定主意,来找你请教,再等等,还是抓紧退场?”

两年前,温室计划推进,沈毕和霍庭二人,到瀛洲转了一圈,喝酒闲聊,说起欧美针对脚盆鸡,秦青川肠子都快悔青了。

只记得有广场协议,谁知道开始行动居然这么早?

赶紧吩咐二人,筹集资金,看涨日元。

可惜下手有点晚,欧美从85年年底开始,通过抛售美刀,降低利率等手段开始干预汇市。

等沈毕二人,以及好同志普林斯顿,筹集二十亿美刀,十倍杠杆,火速入场,日元对美刀,已经从两百四比一,涨到两百比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