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筹办学校
这已经是第二次见到顾玉兰了。每一次见面,这位顾家小姐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她不仅精通管理之道,眼光更是独到,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这样的人才,若能为己所用,诸多事务定能事半功倍。
“远儿,”舅舅突然凑近,压低声音道,“你可别怪清莲多嘴。”他面色凝重,眉头紧锁,“那顾家小姐是碰不得的,连克三夫,这在县城可是人尽皆知的事。坊间都在传她有狐狸妖孽的本事,有人说她是白虎星下凡,总之沾上她准没好事。你可是咱们家独苗,万万不能有闪失啊。”
赵远闻言失笑,摆了摆手:“舅舅说笑了,我连人都没见着几面,哪来的什么想法。再说了,”他正色道,“我像是那种人吗?”
舅舅嘿嘿一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像!”韩清莲撅着小嘴,斩钉截铁地说,“表哥就是个花心大萝卜!”
车外的勇虎和陈粮兄弟憋着笑,一个个笑得肩膀直抖,连赶车的动作都不稳了。马车轻微晃动,惹得韩清莲一阵惊呼。
在铁匠铺又待了整整三天,打造了十二把唐剑才启程回小赵村。一路上,马蹄声清脆,车轮碾过泥土发出沉闷的声响。
马车刚进庄子,还未停稳,村里的老少爷们就蜂拥而至。
“赵哥回来啦!”
“赵哥终于回来了!”
“赵哥回来咯!”
此起彼伏的招呼声中,赵远从容下车,与众人一一打招呼,同时介绍了舅舅和表妹。这热情的场面把父女俩都看愣了,谁能想到,赵远在村里竟有如此高的威望。
去县城住了几天的赵必达也挤过人群凑了上来。与往日趾高气扬的模样大不相同,此时反倒笑脸相迎:“赵远,回来了。”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的意味。
“嗯,回来了。”赵远淡淡点头,迈步向前走去。走出几步,他才若有所思地问道,“族长今天这态度,倒是让人意外。”
赵震岳在一旁解释道:“咱们杀了那么多山贼的事传开了,族长回来看到我的眼神都透着惧意。再加上二狗那张大嘴巴,把为民先生就是县太爷的事说出去了,族长当场就吓得脸都白了。”
“也好。”赵远微微颔首,转头吩咐道,“震岳叔,通知同心堂,今晚得好好张罗一桌子菜,为舅舅和表妹接风。顺便告诉大家,晚上发月奖金,发完开个会,我有要事宣布。”
赵震岳应声转身,赵远又叫住他,从车上取出一把唐剑抛了过去:“这是给你的。”
“这是什么?”赵震岳接过刀,目光在勇虎等人手中相同的兵器上扫过,眼中闪过好奇之色。
“这把绝世神器比黑刀还要犀利千百倍。”赵远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自信。
“就这把?”赵震岳将信将疑地打量着手中的刀鞘,触手生温,质地细腻。
勇虎在旁按捺不住:“阿爹,拔出来看看啊!”
唐剑出鞘的瞬间,寒光乍现,水波纹在刀身上流转,赵震岳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这刀能破几层甲?”
勇虎伸出五根手指,眼中带着几分得意。
“就五层?”赵震岳眉头一皱,语气略显失望。
勇虎连连摇头:“阿爹,你再猜。”
“十层?”
“再多。”
“二十层?”
勇虎无奈地转过身去:“阿爹,你这也太小看赵哥了。”
“四四十层?”赵震岳声音都颤抖了。
勇虎还想卖关子,不料赵震岳抡起刀鞘就抽:“臭小子,到底几层,说不说?”
“哎呀别打了,我说我说!”勇虎抱头鼠窜,“舅舅一刀下去,那铠甲直接被劈成了粉末,我试的时候破了五十层,连地下凳子都斩断了,还砍断了山贼的刀!”“这这神器简直就是绝世利器,削铁如切豆腐!”赵震岳惊得说不出话来,手中的刀仿佛烫手般,小心翼翼地收入鞘中。
趁着父子俩闹腾的功夫,赵远已经带着舅舅和清莲回到家中。孙雅芳迎了出来,父女俩又是一愣,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美人。她身着淡青色襦裙,发髻简单挽起,却自有一番清雅气质。
“雅芳,这是舅舅和表妹清莲。”赵远介绍道。
孙雅芳盈盈下拜:“见过舅舅。”动作优雅,举止得体。
“好好好!”舅舅乐得都快捧腹大笑了,连说了三个好字。
“清莲妹妹。”孙雅芳从发间取出一支玉钗,为韩清莲簪上,“这是你表哥买的,我还没戴过,很适合你。”
韩清莲红着脸说:“表嫂,我特意给你准备了一份小惊喜,在马车上呢。刚才看你太好看了都忘记了。”小姑娘说着,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谢谢妹妹。”孙雅芳笑靥如花,“妹妹也很漂亮的,不比我差。要不我给你重新打扮一番,再手把手教你化个绝美妆容?”
“真的吗?”韩清莲眼睛一亮,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走吧,先给舅舅泡上一壶香茗,再给你梳妆。”孙雅芳拉着小姑娘的手,转身入内。
待女眷入内,院中只剩下舅舅和赵远。舅舅望着孙雅芳的背影,对赵远低声道:“远儿,这件事怪我当年考虑不周,不该拦你。你这媳妇,你爹娘在天之灵也会满意的。”
赵远微笑点头。雅芳不但人美,更是贤淑大方。虽不谙经商之道,但持家有方,对下人和气,对长辈恭敬,实乃贤妻良母。
夜幕降临,晚饭过后,护卫团、贩队、筹办队、香脂队近百人挤满了院子,外面还围着不少村民,都在等着听月底奖金的事。灯火通明的院子里,人声鼎沸,气氛热烈。
堂屋里,孙雅芳执笔记账,换了新发式的韩清莲在一旁帮忙点银钱。舅舅看着一箱箱银钱,既心疼又欣慰。来到小赵村后,他才真正知道外甥做了多大的事业。
“这些都是这个月的收入?”舅舅忍不住问道。
“是的,”孙雅芳头也不抬地答道,“光是鱼干和肥皂的收入就有这么多。”
“难怪远儿说要发奖金,”舅舅摸着胡子感叹,“这么多银子,发个奖金也是应该的。”
院子里的喧闹声渐渐平息,
赵远站在院子中央,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这些日子以来的变化,他看在眼里: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在他手下干活,日子过得红火了起来。一家出一个人,能糊口度日;两个人在外干活的,已经不愁吃穿;要是一家三个人都在外头做事,那就能攒下钱来修房子买地了。
微风拂过,带来远处河边的腥咸气息。赵远轻咳一声,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我打算在村里办个学校。”他的声音不疾不徐,“还有夜校。”
这话一出,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人面露困惑,有人挠头思索,还有人凑在一起小声讨论。
“学校?夜校?那是什么东西?”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大着胆子问道。
赵远微微一笑:“和私塾教学差不多,不过学校是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夜校是给大人学习的。护卫团出钱,只要愿意学,都可以来。”
此言一出,院子里顿时沸腾了。
“让娃娃们读书!”
“我们也能认字了!”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激动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在永昌朝,读书人地位尊崇,谁不想让孩子读书做官?可惜读书费钱,光是束脩就不是普通人家能负担得起的。以前村里人连饭都吃不饱,根本没钱供孩子读书。
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站出来,挠了挠头:“让孩子读书我们都明白,可是”他踌躇了一下,“我们这些大人读书有什么用?都这把年纪了,就算学会认字,也考不上功名啊。”
院墙外,赵必达听到这话,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握紧拳头,恨不得冲进去教训这群没见识的土包子。老夫考不上秀才,那是考官不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