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怨气值又骤减
第239章怨气值又骤减
239、怨气值又骤减
曹寅确实如曹颥所说,被胤礽成功点化了,虽然他还是一如既往不懂节流之道。看这个钱觉得必须花,那个也是必不可少的开销,然而,他现在懂得了一个道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他不懂科技,更不懂研究,但是没关系,他的好女婿是大清最懂科研的人。
所以曹寅在给女儿的信上下了一份委托,江南河流众多,以往水力也就是磨坊用一下,用来纺纱织布是不行的。因为水力的动能不能恒定,动能一会儿大一会儿,纺纱织布全是断头。
只有增加变速器,使得动能变化的水力能够将恒定的力作用在机器上才行。
当然,他也没有想着白嫖,即便身负巨债,仍然预支了一笔高额研发费,在他看来,研发费高无所谓,只要能把变速器研究出来,那么江南织造厂能够扩大数倍。赚来的银子非但能够轻轻松松还完亏空,还能用来养更多手艺出色的织娘绣女。
要是日后能够开发出水力缂丝绒布等,更是财源滚滚。
曹寅的想法弘晋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又接到一个大单子,比起十四叔,未来的老丈人可大方多了,都不用他做预算单,人家在委托的同时就预付了一笔研发经费,并且豪放的表示不够只管再提。
“理科大学,大有所为!”弘晋捏紧拳头,顾不得其他,带着几个有灵气的学生,一面给他们授课一面研发起来。同时,也让一些学生发现貌似把理科学精了,研发东西也挺赚钱。
在理科大学进入良性发展时,女学在学校的中心地带创办开来。
和男学生不同,胤礽招收女学生颇有几分困难,以至于一直到册封大典头一天,女学的学生还没有招到几个,需要他投入更多精力进去。不过毓夏已经不管那么多,高高兴兴跑出去当女学生了,能出宫玩耍对她还是有无限诱惑力的,因为林氏就在理科大学,瓜尔佳氏也比较放心,由着女儿提前去‘上学’。
“看样子只能再等等了。”本来他是打算在册封大典之前取心头血,然而毓夏照片的事情没有解决,他怎么能放心,只能继续拖着。
心中担心不已,不停去问外面有没有异状。
“下雪了,瑞雪啊!”早上,梁九功的徒弟一打开门就看到空中飘起了雪花,不由欢呼起来,“瑞雪兆丰年啊!”
冬天下雪可是大好事,看着鹅毛大的雪花,他连忙给胤礽报喜信:“老天爷都在为您庆祝呢。”
胤礽苦笑,t他倒是觉得是老天爷在警告,只是冬天不可能有蝗灾才变成了一场大雪。
“诶?”突然梁九功的徒弟脸色一变,双手合十,“老天爷,您行行好,这瑞雪下上一天就行了,明天就停呀!”
明天就是太子册封大典的日子,下着雪怎么进行,总不能让没资格进太和殿的人都站在雪地里。如此一看,瑞雪也未必是祥瑞了。
他一下子懂了太子脸上的苦笑,对着天空喋喋不休起来。
一旁,胤礽看了几眼天空就不再关心,反正老天爷不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想太多也没用。反而问起了另一个人:“今天是蒙学义学开学的日子,雪天交通不便,你再派人去城门口接应着。”
考虑到自己命不久矣,一招够500名贫困学童就立刻开学,又因为多半都是从城外村子里招的学生,本就不熟悉京城的路,又赶上大雪天,便让人去城门接应。
“殿下仁善。”太监说的可不是奉承之言,而是心里话。
这个年头,有几个大人不是百姓挂在嘴上而是放在心里的?他打小也没少被村里人称赞聪明,可还不是为了吃饱饭挨了那一刀进了宫。
不是他们没有远见,不知道读书能够翻身的重要性,而是人穷到一定程度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要是当年能有这样的机遇,他才不挨那一刀呢。断子绝孙不说,大清的太监也没啥出头之日,皇上一登基就裁撤了十三衙门,他们太监彻底成为内务府的附庸。
最大的太监也不过是敬事房大总管,只有五品,并且只负责管理所有太监的奖惩调动,受制于内服务管辖。
总而言之,当太监属于没啥前途的夕阳产业,没见自打外头承平了,愿意自宫入宫的人就少了,一方面是皇上不乐意宫里太监过多显得荒淫,另一方面则是这一行没出息没前途,若非实在活不下去谁都不会挨那一刀。
差不多到了上朝的时候,胤礽正准备出发,突然,系统给他发了一连串的警报。
“怨气值-1,-1,-10……”
他的脸色猛然一变,索性让系统将最近情况投射到眼前,看着怨气值滚动式下滑,他的眼中慢慢绷出红血丝。一旁的太监也察觉到异样,看了过来,发现太子似乎十分紧张,想到明天就是册封大典,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担心天气,便默不作声束手站在旁边。
天气的事,他可没法子打包票。
“哎,老天爷也是的,下瑞雪也不知道赶到册封大典结束后再下,那时岂不是正好说明太子册封乃得上天纯佑?”太监心里默默想着。
胤礽想当然不知道自从何玉柱离开后对自己寸步不离的太监心里在想什么,此时的他连看他人一眼都顾不上,眼睛死死盯着不断下滑的数据。
其实这次下滑速度比之前要慢许多,但是他的储备怨气值却远不及先前,以至于他越发紧张起来,双拳不觉攒得死紧。
“停下来,停下来。”他心里默念着,女学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完成,再有,就是让他现在去取心头血也需要准备的功夫,两个不离身的太监不用些手段根本调离不开。
仿佛听到了他的心声,就在数字跌破两位数时,猛然停了下来。
“呼,暂时逃过一劫。”胤礽悄悄和系统说道,根据以前的经验,短时间内不会突然出现怨气值下滑现象,也就是说,他至少还有十来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系统也是一松,虽然宿主最近没有继续码字了,可是它也不想那么快回到平台去,没有完成任务,谁知道平台会不会把它大卸八块。
面对未来可能遭遇到的惨状,系统秉持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态度。
哪怕是系统,活着也比死了强,要知道它可是集合了几千年人类智慧才诞生出来的系统,其中哪怕出现一个技术缺口都会导致它的诞生无限地拖后甚至压根不可能来到世上,活着已经是它最大的意义了。
原地站了一会儿平复紧张的情绪,胤礽擡起了脚:“走吧!”
不自觉地,他又看了一眼怨气值,这么一会儿功夫竟然又升了十来个点。
“你断更,读者有怨气。”系统美滋滋说道。
胤礽一头黑线,忍不住又看了几眼,果然,短短几秒怨气值就破了百,早知道这样他之前那么努力码字做什么?不过系统却有着充分的理由:“不过这种增长是短期的,也是你之前一直爆更累积下大量的读者造成的,热度还在,如果长时间断更热度不在了,再想这样长怨气值就不太现实了。”
有大量热度下断更和凉透时断更可是两种相反的结果,甚至,后者根本不会产生怨气。
“以后在说吧!”胤礽一面疾步穿过日精门从通道绕道乾清门前,一面说着,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系统透射的面板。怨气值越多,他的承受力就越强,这个时候哪怕一分也有可能十分重要,就像这回,也就差了八个怨气值,十分危险。
冬天的御门听政在辰正时刻,也就是八点,时间不算早,所以乾清门前不但百官均已到位站好,就连康熙也坐到了乾清门前临时摆放的御座上。
几乎半露天的环境让迟到的胤礽格外显眼。
“儿臣罪该万死,竟然迟了御门听政,甘愿受罚。”胤礽见状,惶恐起来,御门听政时迟到可是大清开国以来破天荒头一遭。要知道,哪怕是康熙早上没有其他事情,也会早早起来穿好衣服坐在位置上干等开始的时间,只有早到从来不吃到。
皇上带头卷,大臣也不敢疏忽,以至于所有人不约而同提前一两个小时到场,列队等待御门听政开始。
胤礽来得其实不算太晚,离八点还有一刻钟,御门听政还没有开始,但他已然是御门听政以来到场最晚的一人,算是迟到了。
康熙没有表态,脸上无喜无怒,太子迟到确实让他心中有些不满,但明日就是册封大典,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训斥太子。
好在老八惯于揣测人心,也喜欢给人搭梯子卖好,让康熙有台阶可下。
胤礽的话音刚落,胤禩就笑道:“离辰正还有一刻钟,太子二哥并没有迟。”
胤礽嘴巴张了张,胤禩说的没错,可是在所有人观念里御门听政至少应该提前一个小时到场,对于大臣而言,更是提前两个小时进宫现在左右朝房里呆着闲谈,然后提前一个小时进入乾清宫前的广场列好队等待开始。他只提前一刻已经是迟到了。
所以他觉得胤禩的解释有些牵强,自己确实迟到了。
仿佛看出他的疑惑,胤禩继续说道:“听闻太子二哥最近身体有些不适,忍病坚持,如何能在寒风中受冻,私以为孝的第一要务是身体康健不让长辈担忧。二哥此举虽然不太合乎常情,却也符合孝道。”
康熙闻言,脸色和缓许多,不过还是带着一丝严肃。
警告胤礽道:“你现在尚且是臣,便不因此责备你,身体为要。不过明日之后你就是君,身为君,务必以身作则,日日坚持参加朝会,早到晚退才是。”
朝会,一场只有一个时辰,但如果朝政繁多时一天可不止一场,最多时,甚至能举办四场。室外环境,冬日严寒夏日酷暑,一天下来可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下来,特别是对能够取消朝会的帝王,更是有着无限诱惑力。
是以,康熙对胤礽的要求是适应朝会的强度,明日之后,不可能再任由他请假了。
“儿臣知道了。”胤礽说道,康熙的意思他明白,甚至可以说,从他有记忆以来康熙便锻炼他这一点。日日早起,哪怕那天没事只能干坐着也不能再回床上躺着。除非有御医证明他确实生病,不适合起身,否则没有一天睡过懒觉,更没有一天起来后又因困乏再度回到床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