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鸟 作品

第198章成长

第198章成长

198t、成长

由大内供给家中食用之物,是莫大的荣幸,胤祯闻言,匆匆谢过之后,拔腿就跑到了永和宫。

“额娘,额娘,儿子今儿个给你争脸了。”一进门,胤祯就迫不及待大声嚷道,不是他没有城府,而是特地说给永和宫偏殿中的其他庶妃听的,“承蒙皇阿玛厚爱,给了儿子支取官物的符权。”

果不其然,偏殿中窗内人影晃动,显然是宫女给自家小主报信去了。

哼,就是让她们知道自己受到皇阿玛宠爱,不敢对额娘有造次的想法。

胤祯目的达到,才进了正殿中,脸上的得意尽数散去,对着德妃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娘,是儿子让您受累了,要不是儿子不懂事,您也不会……”

他说不下去了。

失去圣宠的妃子,肉眼可见的冷清,即使德妃膝下有两个长成的阿哥也在所难免。

“你从哪里听到的?必然是老四和你说的,别听他瞎说。”德妃一听就反应过来,猜到是胤禛和她的老儿子说的,忙不叠否认,“他就是不想看我们娘俩好,这事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十四在家事上心粗,除非别人和他说,他自己是万万不会往这块上想的。

“额娘,您就别瞒着我了,我都知道了。”胤祯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能够随意被德妃糊弄过去的少年,成家立业有了四个儿子。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狠狠抹了一把眼泪,“额娘,是儿子对不住您。不过您放心,儿子一定会加倍努力,让您安享晚年的。”

现实的当头一击让他对自己的认知清醒了几分,没有实力冒然去够那个位置不但自己头破血流,更是牵连了自己最亲近的人。若非皇阿玛对额娘尚有一分情谊,若非额娘性情坚韧不像良妃那般自怨自艾,现在他可能就和八哥一般了。

“你这孩子,额娘在宫里好好的,你想到哪里去了。”德妃又是伤心又是感动又是欣慰,十四成熟了,长大了,却也让她格外心酸。都是她没能护住十四,才让十四开始成长的。如果她和先后一样,那么十四是不是也能同太子一般活得肆意潇洒,做事不用看人脸色都是顾忌。

十四的懂事,如同一把利刃插在她的心口。

“宫里再好,也没有孩儿家里好,等日后儿子接您出去养老,几个孙子孙女天天围在您膝边不比宫里好?”胤祯立刻说道,夺嫡,他是看明白了,暂时没他什么事。但是有一样他还是要争一争的,那就是等康熙百年之后,他和四哥谁能赡养德妃。

一般看来,理所当然是长子赡养母妃,不过他心知母妃和四哥之间的矛盾,母妃在四哥家别说养老了,不受气就不错了。

“说的倒是不错。”德妃笑了起来,想起了什么,起身,“今儿个是你的生日,特意给你备了一碗长寿面。”

以往,十四生日永和宫里自然热热闹闹摆上席面,不过现今德妃失宠,内务府不太买账,且又赶上了皇阿哥篮球赛。德妃干脆俭省起来,只命人做了一碗长寿面。

“哎,差点忘了生日。”十四接过面,一气儿吃完,中间不带一丁点儿停顿,就怕德妃多想。老人家,总有很多迷信,长寿面必须一口气吃完,中间断了就是断了寿。当事人没觉得有什么,老人家反而担忧得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吃过面,胤祯没有直接出宫回府,而是去了乾清宫的昭仁殿,去谢过胤礽。经过冷暖的他成长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般眼高于顶,知道这次多亏太子才让自己获得大恩典。

“臣弟此次来是谢过太子二哥,若非您当时仗义执言,我别说得此荣耀,不吃挂落都是幸运。”胤祯真心实意说道,事后想起来,他也是一背的冷汗。竟然当着皇阿玛的面和四哥吵了起来,若非太子二哥让皇阿玛给了自己恩典,光是吵架一事,日后被翻出来就没有好果子吃。

“自家兄弟,不用见外。”胤礽顿了顿,注意到胤祯用臣弟自称,“且我说得本就是实话,你确实有帅才,十万人中难得出一个,只是不希望你的才华被浪费了。你能得此荣耀并非我之功,而是你有这份才华,千万不要辜负了皇阿玛对你的期待。说不定日后大清少不得借助你的才华呢。”

胤祯虽然有所成长,但年轻意气盛,听胤礽夸耀自己忍不住又有点得意起来。没人会反感他人对自己的赏识,越是年轻,越是如此。

“二哥放心,我一定好生学习。”胤祯也知道自己要去学习所谓的地理,对其难度也有所耳闻,李锴那副肾虚的模样已经说明起难度,但没有一点惧怕之意。反而跃跃欲试,能难住李锴,可不见得就能难住他。

昭仁殿离乾清宫正殿没几步路,胤祯特意跑来道谢的事很快就被康熙知道,闻言,撂下笔:“倒是有所长进,没枉费保成的一片心意。”

别看他当时顺着胤礽的话给了十四恩典,却并不觉得十四会领情。

知子莫若父,十四的性情他还是相当了解的,才华是有,甚至在他所有儿子中能排到前三,但莽撞自负,太子为他说话只怕后者还觉得自己真有那份才华呢。倒是没有想到,十四也成长了,不像之前那般。

梁九功低垂着头,猜不出皇上到底是在对十四阿哥的表现欣慰,还是对太子开始设防。这事,就是他也猜不出来。

正想着,他徒弟在外头探头探脑,看那样子就知道是太子来了。自从太子一反常态对朝中事物不闻不问之后,皇上和太子的关系又恢复到了以前那种黏腻腻的状态,就让他们当下人的很难做。主要体现在太子前来通报上,皇上是一丁点儿委屈都不愿意让太子受,直言太子来了不用通传,直接进来就是。

但是,不通传直接进来,哪里可能,万一一天皇上和太子又不好了,秋后算账就是他们受罚。搞不好多少条命就没了,因而,他们想出一个法子,探头探脑打暗号。

有所准备的梁九功上前半步:“皇上,太子来给您请安了。”

“哦,保成来了,正想着他呢。”

说话间,胤礽已经走进了乾清宫正殿,给康熙请安过后,笑道:“儿子此次前来是恭喜皇阿玛。”

“何喜?”康熙不解,反问。

“本来孩儿只当十四弟有大帅之才,好生培养一番定然是我大清的冠军侯,不曾想,十四弟竟然通了人情世故,方才都知道来和孩儿道谢。十四弟既有帅才,又通人情世故,可不就是大清之福吗?是皇阿玛之大喜吗?”

打仗可不是只有帅才就够的,为人处世也至关重要,否则得罪人而不自知,被人在后勤或者其他地方卡脖子都可能影响到一场战局。

此外,他也猜到皇阿玛对自己的复杂感情,在了解对方心态之后,格外小心,不肯留下一个让对方心下不安的小尾巴。

“倒是大喜事,不过也说明保成有识人之明。”康熙自己都没察觉,随着胤礽的恭喜,内心深处的一丝丝防备消散而去,也跟着欢喜道。

帅才,他手下也不是没有,让他更欢喜的其实还是兄友弟恭。

比较双标的康熙只在意他的好大儿和其他儿子是否兄友弟恭,完全忽视了其他儿子之间是否兄友弟恭,哪怕老四和十四当场吵架,他都不觉得有什么。当然,他们比起和睦,也不入康老爷子的眼。

此时,只觉得保成能容人。

“保成长大了。”他不由感叹了一声,以前他多么盼望着保成能够和他所有兄弟姐妹好好相处,盼来盼去却发现只是他的奢望。保成根本不懂他的老父亲心,对其他兄弟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自己但凡偏了哪个儿子一点,保成那里就不乐意,仿佛自己背叛了他们母子似的。

现在好了,保成终于长大了,能够体会到他这颗老父亲的心了。

“这……”胤礽被康熙的话雷得不轻,他哪里是长大了,是都老了。

上辈子他可是活到五十出头,不比现在的皇阿玛年轻几岁,这才慢慢开始了解康熙的心境。

算了,只要皇阿玛高兴就好,胤礽默想,任是谁在自己父母面前都永远是个孩子,他也一样。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也正常,不由地,他想起了一篇网文上的小故事,便笑了起来。

“阿玛这句话倒是让孩儿想起一个笑话。”他一面笑,一面复述t,“古时候,有一个老汉活到了114岁,他儿子也活到了97岁。”

康熙闻言,叹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真是有福之家。”

“可不是,有一天,一个人去看望人瑞,刚进门就见那个百岁老人指着自己97岁的儿子在骂。您猜他在骂什么?”胤礽卖了个关子。

“骂什么?”康熙好奇,顺着话往下问。

胤礽忍不住笑了起来:“他骂得是:小小年纪不学好,学会偷桃吃了,长大了如何得了。”

康熙不由怔住,如果被骂的不是一个97岁的老汉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可是,那个小小年纪不学好的人已经97岁了,再长大,又能长大到什么程度?

噗嗤一声,梁九功忍不住笑了起来。

太子说的笑话转折得太突兀了,他是一点儿准备都没有,正殿内,其他人的也和他差不多,笑成了一团。康熙也没有免俗,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良久,大家笑得差不多,胤礽复又说道:“孩儿倒是希望几十年后,还能听见阿玛对孩儿说一句保成长大了,哪怕那时孩儿已经七老八十,哪怕牙齿掉落。”

康熙面对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也是感性之人,闻言,眼睛一酸,不禁摩挲着儿子的光脑门:“保成,你真的长大了,阿玛很欣慰。”

能够在这个时候仍然说出希望自己万寿无疆之类的话,保成是真把自己放在心里去了,不是当皇上,而是一个父亲。让康熙如何不动容,就是他,如果处在保成的位置恐怕也无法真心说出这样的话来。

梁九功在旁目瞪口呆,就是他,也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往这个方向来发展,太子越来越让人难以琢磨难以预料了,哪怕他看着太子长大的。也几乎把不准对方的想法了,要知道,在以前他对太子还是挺有把握的。

就感觉,太子在他不知道的地方进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