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胤禟读存稿1
第150章胤禟读存稿1
150、胤禟读存稿1
胤礽捏了捏酸胀的手指,不得不说,看到老九丰富的表情后,他的创作欲望升腾地最高了。或许,这就是身为作者的恶趣味,喜欢看到读者因为剧情而各种纠结。
“好了,少说废话,当我看不出来你想偷懒。赶紧磨墨,别跟不上我的速度。”
胤礽嘴角微微上翘,写字速度赶超磨墨速度的他可是头一份,嗯,至少他没见过写字比自己更快的人了。他的速度,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快,而是那300万字小说给锻炼出来的,现在换成速记法,速度更快了。大脑高速运转下,一小时就算达不到6000字,也有4500字了。
胤禟又磨了一会儿墨,发现太子二哥完全沉浸在写作中,似乎将自己彻底忽视了,忙给贴身太监金豆子使了个眼色。后者轻手轻脚,很是自然地接过了磨墨的工作。论起磨墨,他可比自家主子爷强出了百倍,想当然,他家主子爷磨出来的墨不是不能看,毕竟磨墨是读书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手艺,但论如何磨得又快又省力上,他家主子爷就远不及他了。
这方面,他们下人可是专门做过研究的,谁都有几个小窍门,连主子都不会告诉。
胤礽完全没有察觉到换人了,不过就是察觉到了也不会太在意,他压根也没指望老九能一直给自己磨墨,不现实。此时的他,运笔如飞,很快,t手边就有一沓子新稿件。胤禟心里牵挂着他二哥到底要怎么写李光地和张廷玉的不伦之恋,悄手悄脚抽稿子读。
他对速记法还没有那么熟,看得比较慢,一页五百字的内容差不多要看个十分钟甚至一刻钟,速度还赶不上胤礽写的速度。他看的功夫,胤礽能写两页,因此,不管他怎么抽纸,都没显得那沓新鲜的手稿有变少。不过慢慢地,随着剧情的故事性越来越强,胤禟没有发觉他看的速度慢慢变快了。
小张廷玉和李光地有了一年之约,这一年住在庄子上每天找农人研究种地,想当然,也没弄出什么名堂来,闹出了许多笑话不说,顶多就是把农人掌握的种地常识给记在了肚子里。但对于让谷物增产上却一无所获,不过他却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目标的意思。
“都说雷雨生庄稼,我觉得肯定是一种味道有关,雷雨天后会有一股味道,和臭鸡蛋中的一种味道类似,接下来我研究下臭鸡蛋,肯定能找到原因的。”
噗嗤,胤禟看到这里笑出来声,旋即赶紧朝胤礽看去,发现他仿佛没有听见,依然在专心写书,才放下心来继续往下看。
此时的李光地宛如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并没有急于否认小张廷玉的发现,而是给予了认同。
“看来你的嗅觉很灵敏,观察也很仔细。”李光地含笑,“需知观察一个人也不能忽视这一点细微之处。”
他的话倒是让小张廷玉愣住,不禁问道:“观察人还闻气味吗?”
李光地点头:“当然,人是会说谎的,可是他身上的一些特征不会说谎。比如长期跑海的人以及倭寇,他们身上会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海腥味,甚至有些人的头发上还会沾有干结的盐晶。如果在沿海附近的县城,有这样的人像你打听消息必你当如何?”
他出生于福建,小时候全家都遭遇过山贼,加上那边有倭寇问题,让他格外注意自身安全问题。
小张廷玉的思绪彻底被李光地吸引走:“这样的话……应该是先应付过去,然后赶紧去县衙告诉县令大人吧!”
李光地不可置否,只是微笑着摇头:“你要学的还有很多,独木难支,学问也是一样,你想研究出一个能够增产的东西来是好事,但是目前的你所掌握的知识以及你的见识不足以支撑你研究出来它。”
张廷玉打小就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自然明白了李光地的意思,想了一会,点头道:“我明白了,我先回家好生读书。但我不会忘记我的夙愿!”
一番话说的斩钉截铁,在回家后果然开始刻苦读书,让张英差点对李光地感恩戴德。他的次子自小古灵精怪,偏生所有子女中唯有他最有读书天赋,让他弃之不得。如今好了,知道上进读书了,只让他老泪纵横。
看到这里,胤禟眼中露出迷茫之色来,怎么看两人都不像会发展出不伦之恋的样子,顶多就是师生情谊嘛!不过李光地有那么好吗?
回想起记忆中的老滑头模样,胤禟呲了呲牙,不像,不像啊!
小说里的李光地怎么看都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家,温和而有远见,会劝导。现实中的李光地虽然也温和也会劝导,但可是一门心思当官的人,可没有那么高尚去帮别人教育儿子。等等,说不定也会,他可是很会推荐官员的,施琅不就是他推荐上来的?
只想几秒钟,他继续往后看去,小张廷玉果然是读书种子,只要他肯努力,没用多久学问就超过了哥哥,成为张英口中的佳儿。不过他却一直没有忘却自己的研究,没逢打雷下雨时就仔细辨别空气中的味道,并且喜欢一切臭味的东西,他深觉,一定存在某种东西能够让庄稼快速生长,长得更健壮,产量也更高,只是它藏于臭味当中。
为此,甚至传出了张廷玉喜臭的传闻来。
胤禟呲呲牙,继续往后看,张英回乡葬父数年,小张廷玉自然也跟着一起回了老家,闲下来的张英亲自教导,学问一日千里。很快,就到了成婚的年龄,家里给定下了母亲姚氏的族侄女,成婚后两人举案齐眉,没多久就一连生下四个儿子。
看到这里,胤禟神色一松,还好,还好,看样子张廷玉和妻子恩恩爱爱,和李光地不会产生那种乱七八糟的感情。他可是很了解男人的,如果爱妻子,怎么可能对一个老男人有兴趣。人的心就那么大,分给妻子太多,其他人就分不上了。
正想着,听见推门声,是弘皙弘晋两兄弟进来了。
“嘘。”胤禟冲他们摇头,示意放轻手脚,不用他说,兄弟俩见胤礽在桌案前奋笔疾书也自发放轻动作。走到胤禟身边,见他手上的纸张上一团鬼画符,弘晋不禁探着脖子左右看了看,随即脸上露出敬佩的神色来。
压低声音:“九叔,你和阿玛发明了暗语?”
又盯着页面上的鬼画符看了几眼,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肯定不是随意乱画的。
胤禟听到暗语,心中一动,就想卖弄,紧接着想到纸上写的内容,万一二哥真写个男男不伦之恋被弘晋看到多尴尬,便挥手打发他们;“你们不必学这个。”
自己则继续看得起劲,现代网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容易让人上头,胤礽写了300万字,也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加上胤禟心有牵挂想要知道最终结果,就和普通读者一样产生追更的心态。
要说读者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当然是扒拉着偷看作者的存稿箱啦!此时,胤禟在做的就是这件事,固然他不知道偷看存稿箱的梗,却绝对享受这种独有的快乐。
他继续往下看去,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张廷玉的妻子姚氏病重,于康熙三十八年,张廷玉悲痛欲绝。然而,祸福相依,同年,他父亲张英却成为文华殿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一职,其实相当于登上了相位。看着合家欢庆、宾客盈门的场景,张廷玉悲从中来,家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的亡妻姚氏。
哪怕就是他的妾室们,也只为主母去世而暗喜,喜的是,主母去世,她们有了更多机会。
沉闷地张廷玉没有帮父亲张英应付宾客,而是在亭中独饮,却正好被前来道贺的李光地收入眼中。想到昔日朝气蓬勃的小少年如今成了这幅落拓的样子,于心不忍,便上前自讨一杯酒吃。
“李大人安。”张廷玉已经不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不管身份地位的小少年,见到是新任吏部尚书李光地,忙起身施礼。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外道。”李光地笑道,“不介意我到你这躲个清净,讨杯水酒吧!”
闻言,张廷玉面露尴尬之色,半晌,略有局促道:“我没有酒,不过是白开水罢了。”
他妻孝未过,自然不会饮酒,用了酒壶盛了白开水好让自己更洒脱一些罢了。李光地闻言愣了愣,果然没有酒味,不禁暗叹自己遇见张廷玉就总会有所遗漏。连最为敏感的嗅觉也失灵了,却没有放在心上,只当自己对小少年的关心而已。
“那便讨一杯水喝。”
张廷玉忙倒了一盏白开水,双手捧给他,无意间,瞥见李光地胡须中已经掺杂了白色,忍不住说道:“李大人也当好好保重身体才是,听闻您用40天就治理好了别人要用一年时间才能治理好的永定河,想必心思耗费太过。”
李光地闻言,抚须:“虽然辛苦,却得偿所愿,老夫一生多半在朝中蹉跎,能亲身前去治理好一地水患,也算是造福一方。”
张廷玉闻言不禁跟着点头应是,两人由此打开了话题,慢慢地就聊到了张廷玉的不甘:“贱内去世不满一年,如今阖府上下竟好似不记得她似的,我真为她感到不甘。”
李光地静静听完张廷玉的话,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杯中的白开水。
“你须知,妻凭夫贵,只有你足够贵,你的妻子才会被人重视,如果你站在高位,或许连你的妻子也会因此记在史册当中。徒然的不忿是没有价值的!”
女人,除了个别能够以诗词闯出名头的,多半女人想要人重视还是要看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在什么地位上。
张廷玉是个聪明的人,明白李光地的意思,目前他还是白身,读书再好也是没有话语权的。然而,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想了半天,终于还是厚着脸皮请李光地帮忙。
“不瞒世叔,侄子的书早就读得差不多,每t每想下场却苦于家父是总裁官,只能避而不试。如今侄子已快而立之年只怕今年大考家父还会担任总裁,想来侄子只能再等等了。”
说话间,他面露苦涩,考取进士最好是三十岁之前,如此还能被人称一句青年才俊,更容易被重用。但是他自己书读得不错,偏偏因为父亲之故只能一拖再拖,已经二十八了,眼看就要晃过三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