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三更
第36章三更
听到胤礽的话,李光地三人互相使了个眼色,最后还是李光地站出来:“吉时快到了,还请太子殿下前往中和殿更衣。”
册封的礼服自然不可能让他一路穿着走到保和殿,而是先去中和殿更衣,等到吉时,再由中和殿去保和殿参加册封大典。
胤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推脱,干脆保持沉默,李光地人老成精,耐心十足,不骄不躁。反复催促时连语调都没有变,让他立刻想到了晋江系统。
比起系统那种搁几秒重复一遍的催促,李光地也不差了,好就好在他语言是有腔调的,不至于让人听着头皮发麻。
胤礽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耐心不足,被催烦了,干脆往榻上一歪:“我昨儿个一夜没睡,困得要死,先睡一会儿。”
说完,合上了眼睛,装出睡着的样子。
李光地头大如斗,一夜没睡,他才不信呢。有人一夜没睡一点黑眼圈都没有吗?有人一夜没睡皮肤还能莹润发光吗?难道太子知道自己当初没接受皇上暗示,故意报复自己?
但有这么报复人的吗?
为了报复他,自损一千,那可是太子自己的册封大典,耽误了,损失最大的还是太子。至于他,好歹也是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朝堂当中隐形的宰相。太子耽误了册封大典固然要追责,但责罚也不会太大,体量功劳在那摆着,皇上不会不考虑这些。
所以,太子到底图得什么?
看着似是睡得香甜的太子,李光地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眼观鼻鼻观心,和太子玩起了木头人。他城府颇深,能够不为所动,另外两人就不行了,眼见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座钟的每一声滴答都仿佛索命来的,急得满头大汗。
最后是穆和伦等不及了,虽然李光地是正使,他只是副使,但他是礼部尚书,可以说,册封大典主要是他负全责。太子耽误了吉时,皇上舍不得责怪太子,最后板子还不是落到他身上来。
“太子。”
才说出两个字,就听一阵噼里啪啦,往外望去,面露骇然。
只见鸡蛋大的冰雹往下砸,不时伴随被砸碎的琉璃瓦落地声,越发让他后怕起来。若非太子赖着不走,还把他们给叫到屋子里,这会定然是伴随太子去保和殿的路上。
姑且不说他们会被冰雹直接砸到脑袋上,就是太子恐怕也躲避不及,到时候喜事便祸事,皇上怪罪下来他们少不得要挨骂。
要知道,只要涉及到太子,皇上就一点道理都不讲。李光地是人精子,看得真真切切,他比康熙还要年长十来岁,一把老骨头是真的不想掺和进他们父子之间,偏偏皇上就是不放过他。
之前要复立太子,找自己谈话,被自己装没听懂糊弄过去,皇上见没人支持复立太子,干脆自己硬上,祭祀了天地方泽太庙社稷,本以为和自己无关了。结果又让自己在太子册封大典上当正使,看样子,这个正使还得在自己身上挂一阵子。
望着外头的冰雹,李光地心里想着。
册封大典的日子都是钦天监算的黄道吉日,怎么就突然下起了冰雹,哪怕不信鬼神,他也不禁往其他方面想去。看样子,是老天爷不让太子顺利册立啊!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太子册封大典只能取消,好在这场冰雹来得快,去得也快,小麦正好收割得差不多,损失倒是有限。让胤礽松了一口气,想着自己拖延时间倒还是有用的,根据系统所说,灾祸程度是根据他册封进城而来的,如果他把太子之位给坐实了,那么灾祸将不断降临,直到被废。
想到这,胤礽不由打了个冷颤,望天,天道确实不一般。
和李光地同样想法的不在少数,原本康熙一意册立太子就相当于压制了旗权,大清立国以来,太子之位该有各旗旗主选贤能者。而胤礽以前当太子期间从来不拉拢下五旗的旗主,反而和康熙一般思路,视各个旗主、王贝勒为臣子,没有从龙之功,又没好处,哪怕康熙一味力挺,太子之位也没那么稳当。
没看朝廷上太子的主要力量实际上是汉臣,他们注重礼法,认为胤礽乃嫡子,又无大过错,不可轻易废弃,否则有伤国本,为日后朝廷继位不稳埋下隐患。即便这样,诸如李光地等滑溜的人,还是照样装糊涂。
所以胤礽的太子之位,看似稳固,其实从一开始就不稳,他的一切都建立在康熙的宠爱之上。没有宠爱,他的实力还不如几个年长的弟弟。
一废之后,这层窗户纸被捅破,更多人看出来,少了对太子的畏惧,一条流言传了出来——国正天必顺,官清民自安。隐射太子复立的册封大殿波折重重,说明是老天爷看不顺眼,不让他当。话传到康熙耳中,自然大发雷霆,首当其冲的倒不是李光地、穆和伦等人,而是钦天监监正格枚。信誓旦旦说是吉日,有下冰雹的吉日吗?
自从南怀仁死后,钦天监越来越不专业了,以前皇历就算不准,现在连个吉日都推不准了。都得打回去当天文生,从头学习。
“十天后是吉日,朕还能相信你们吗?”康熙拍案,流言查无可查,但隐约中他也知道是自己那几个儿子或者是他们的支持者王公贝勒传出来的。恨不得把他们都揪出来好好处罚一顿,但那十个字出自名贤集,人话向来一体两面,什么话,放在不同情境中,不同时间中,就会产生其他引申义,就是他想借此大兴文字狱都t没有由头。
格枚两股战战,十分肯定道:“依臣等推算,十日后确实是吉日。”
不是他不想拖延,但这次的冰雹太邪门,想来想去,干脆拉出日子最近的一个吉日来,总不能隔上十天再来一场冰雹。老天爷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哪怕是天,也得讲理不是?
好在康熙也着急赶紧把太子的册封大典办妥了,见他给出的吉日就在十日后,想了一回,到底放过他。然而胤礽听说十日后又要来一出册封大典,头皮都麻了。
不带这么折腾人的,就算知道皇阿玛着急册封他,好歹也让人喘口气不是?
紧接着,就听到一条小道消息,貌似天花又传到京里了,慌得他立刻去找康熙,这次倒是没有直接拒绝,又看了一遍继后好当,还是有点收获的。学会了一个新技能——茶言茶语。也是他没有其他折了,只能装胆小,装害怕,甫一见面就挤红了自己的眼圈。
“阿玛,册封大典还是取消吧,都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要是再有什么意外,儿臣、儿臣……担不起呀!”
看到儿子的可怜模样,康熙倒是没有觉得胤礽软弱不堪大用。对于心爱的孩子,标准总不太一样。只是心疼,忍不住拉住胤礽鼓励他。
“不要在意那些,阿玛我登基后年年灾荒,当时也有很多人说我不配当皇帝,不照样好好的。你看,阿玛的皇位坐得比谁都稳,我们敬天,却不能唯天命是从,人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就是人会逆天。”
从来也不知道自己阿玛雄心壮志到要逆天的程度,胤礽不禁张大嘴,一副傻狍子模样。
“逆、逆……天”胤礽半晌才从喉咙深处发出干涩的声音来,冲击太大,明明他们每年都会祭天,乾清宫前的江山社稷金殿日日香火不断。按理,皇阿玛该是最信天地方泽社稷的人,但偏偏人要逆天的话却又从他口里说了出来。
过于震惊的胤礽没能第一时间推拒掉十日后的册封大典,此时他脑中忽然冒出来那个没有完成的个性人物素材的任务,奖励正好是百分百防治天花的。
或许,他也可以试试逆天而行。
胤礽突然不那么拒绝当太子了,反正他已经打算好了,当太子也不会影响他靠码字封神的进程。左右没人说当太子必须参与朝政,他就摆烂,不管那些事一心码字。
既然要封神,挑战天道的胆子还是得有的,封神,不就是逆天而为吗?
神不守舍回到昭仁殿,才坐定,就听人来报雍郡王来了,他的头皮立刻麻了。上辈子事后越想,越觉得老四手段老辣,自己远不是他的对手。这辈子难道真要和他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