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若卿若 作品

第九十五章 货好还实惠

第九十五章 货好还实惠

“是啊,陛下万金之躯,却要因十三皇子所犯下的罪过,亲自来这里审查,简直就是玷污了陛下,实在是罪过啊。^w\a.n\o¨p+e~n¨.?c-o!m!”

一旁的黄子戏也附和一声。

其他大臣也是紧皱着眉头,纷纷用袖口捂住了鼻子,虽还未到闹市,但他们就好像是已经闻到了闹市传来的穷臭味儿一样。

要不是为了查明真相,他们这辈子都不会来这里,同这些穷苦百姓走在一起,以免晦气。

“陛下,前面就是闹市了。”

赵嵩轻声提醒道。

武治帝透过车帘,朝前看去。

他虽从未踏足过闹市,但也早就听说,此处萧条,环境非常差,臭味熏天,宛如垃圾场一般,隔着老远就能够闻到。

这倒不是武治帝坐视不管,实际上多年前他也曾拨下过赈灾款,想要改变闹市的风貌。

可由于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平民百姓,大家忙活了一天之后,又累又饿,不会去打扫街道。

再加之权贵人家的垃圾,也基本上都朝这里倒。

长期以往下去,闹市很快又恢复了脏乱的模样。

武治帝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6/#~1%看=)?书ad+网=|| #}更\新-^最?·快-(?

可他此刻却有点好奇,不是说闹市臭味熏天吗,可他怎么没有闻到。

难道是嗅觉出了问题?

“进去看看吧。”

武治帝吩咐一声。

“是。”

赵嵩点头答应,而后带领着马车走进闹市之中。

“卖包子喽,新鲜出炉的包子,又香又大,味道极佳。”

“中原杂烩,好吃不贵……”

“上等的地瓜烧,保管你喝了一口就停不下来!”

一道道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响起。

与众人印象中的不同,闹市街道不仅没有半点萧条之色,反而街道上相当的干净,看不到任何垃圾。

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随处可见的商贩,正在卖力的吆喝着,兜售着身前物品,孩童成群,正在嬉笑打闹。

有些闲暇之时的商贩,甚至还主动打扫起了街道卫生,整个闹市分明就是一副欣欣向荣的面貌。

武治帝瞪大了眼睛,他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感受到人间烟火气来了。

与冰冷的皇宫相比,闹市更像是人间仙境,给人一种畅快之感。′j′i¢n\r?u~t-a,.~c′o.m¢

文武百官也是瞪大了眼睛,他们甚至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来错了地方。

如此下贱的地方,为何会变成这副模样。

“你们不是说,闹市环境相当脏乱吗,可朕今日看来,怎么与你们所说不一?”

武治帝冷哼一声。

要不是他亲自到来,还真被这些拍须溜马的百官蒙在鼓里。

“陛下有所不知,整个闹市的商铺,几乎都被十三皇子买了下来,街道之所以会这么干净,一看就是十三皇子故意为之,摆明了就是想要让这里看起来更为高档一些,所卖物品,才好理直气壮的加价。”

许瀚文像是早就看穿了秦乾禹的小把戏一般。

“是啊,陛下你看,这些商贩忙了一天,本就疲惫不已,还要在十三皇子的压迫下,主动打扫卫生,这完全就是和臣说的一模一样。”

黄子戏指向了不远处正在打扫街道的妇人,仿佛这就是秦乾禹欺压百姓强有力的证据。

武治帝神色凝重,老十三有没有压迫百姓,暂且不说,事情还未查清楚。

可闹市变化之大,他却是亲眼看在眼里,还能有假。

“乡亲们,今天就到这里,有需要的,明天再来吧,或者你们去其他商铺看看吧。”

就在此时,一家商铺中的伙计,朝着正在排队的百姓喊道。

听到此话,门口排成的长龙,顿时有些失望,散了开来。

“那家商铺怎么回事,大白天的这么多客人,还要关门?”

武治帝有些不解。

“陛下,那是杨家的商铺,据说每人每天只能够购买一斤钠,供不应求,因此很多人早早的就来排队了,来的晚的人,根本没有货。”

赵嵩解释一声。

武治帝心中明了。

“看来老十三还真是一个经商的好手。”

“陛下,百姓贪图的不过就是个便宜,如十三皇子卖的东西,这般实惠,肯定杂质很多,难以下咽,若是吃多了,只怕还会有中毒的危险。”

许瀚文毫不留情的打击道。

武治帝脸色一沉,只因许瀚文说的不无道理。

可东西到底怎么样,还得看看再说,他看向一个手提着油纸包的妇女。

“赵嵩,你让她过来,好好的问一下。”

赵嵩立马会意,上前将妇女拦了下来。

“这位官人,你找我可是有事?”

妇女见赵嵩身着不丹,好奇

的问道。

“大娘,是这样的,我刚刚见你从杨家商铺出来,你可是买到了东西?”

“呵呵,杨家商铺开始限购之后,我一连排了好几天,都没有买到,我今天运气不错,总算是抢到了一包。”

妇女说着,晃了晃油纸包。

“价格多少,可否给我看看?”

赵嵩笑道。

“你是第一次过来吧,不了解杨家的东西,我告诉你,可好着哩,而且还便宜,你看了要是觉得不错,明儿个也可以排队去卖。”

妇女倒是大方,将油纸包递给了赵嵩,嘴里还不忘说着杨家的好话。

赵嵩接过之后,来到了武治帝的身边,缓缓将油纸包打开。

入眼的是一堆红色粉末,光看表面,倒是没什么杂质。

赵嵩捧着油纸包的手抖了抖,下方的玫瑰盐也被他抖了上来。

可质量依旧是非常好,比之官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盐这种东西,武治帝虽不知道是如何提取的,但他一直都非常在意。

因此什么品质的盐,卖什么样的价格,他一清二楚。

如上等官盐,一斤最少就要一百五十文。

杨家所售卖的钠,品质更好,价格岂不是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