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85章一成利
宋山看着伊人摇头,眉头也皱了起来,手艺是伊人的,他代表着大家伙让出三成利,已经是很高了。若是再高,恐怕他说了也不算。
而且兄弟子侄一年不是在地里讨生活,就是风吹日晒的盖房,他私心里,也想让大家伙多挣点,别吃不起米,看不起病。
就在他为难的空档,伊人开口了:“村正,你既是我的族叔,如果你认我的话,也是宋家庄的村正,为大家伙考虑是寻常。”
宋山明白伊人这是看出他的不愿来了,却没有说穿,还帮他解释,顿时心下一暖,想着利润的事儿,再多找伊人谈谈,说不准能行呢!想到这里,宋山重又精神抖擞起来。
“伊人,三成利不行的话.”
“村正,我要一成!”伊人打断宋山的话。
“一成.利?”宋山喃喃自语,还有人送上门的利都不要的?
其实伊人也不是多舍己为人,不过秉承着薄利多销的原则,想让这门生意更久远点。她在心里盘算过,人力、物力和至少往南去独一份的手艺,单独搭一铺炕加上火墙大概定价在七十文左右,如果连着盖房一起,可能就便宜一些。
她收一成的利,单独一铺炕也就七文,三成的利确实多些。但工匠们每个人拿到的就会变少太多,对搭炕这歌活的热情也就不那么高,可能会影响质量不少,更会影响火炕火墙的口碑。一样新鲜事物的出现,开始的口碑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的时代。
“族叔。”伊人换了称呼,柔声说道:“我希望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别坏了我们的口碑,长久地做下去。也希望这门手艺成为我们宋家庄的绝技、独门!”
“我明白了,会管好他们的嘴。这一成利,我能替他们应下!”
“那行!等我家里的炕搭好,试过没问题了,就把我家作一个试点,宣传出去!”
宋山不知道啥叫“试点”,反复琢磨了一下,大概理解了伊人的意思,大概就是说用她家的炕来试试能不能成功。
伊人谈成了这事儿,就回李婶子家,准备下午做艾团的原料去了。
那边伊人家盖房的老少爷们此事都围在阴凉下的桌子旁,一边端着碗吃饭,一边听村正说着话。
“大家伙以前可会砌那火炕火墙?”宋山问道。
看大家纷纷摇头,接着说道:“这东西其实在北边很盛行,那边冷得很,就是京城里的达官显贵才用的东西!”
众人这时也顾不上吃饭了,纷纷端着碗听。
“今儿伊人将这门手艺教给咱们,不说康品县,我之前让人打听过,旁边的灵州,甚至从咱们这再往南,都是没这门手艺的!”
“那这不是.搭这土炕就得请咱们?”众人眼神发亮的对视一眼。
宋山又说道:“手艺这东西要么传家人,要么传徒弟,可没有传给同村儿的!”
因着家里就有个在德晟大酒楼做学徒的儿子,宋廷对这事儿是极有发言权的,此时他接过话头,说道:“正是,我家金宝那也是正式拜了师,给了拜师礼的!”
众人听到这里,都低下头去看着自己手里的碗,钱多,供一顿饭,还偶尔有肉吃,还教了他们独一份儿的手艺。再浑不吝的人,此刻心中也带着愧疚,不知如何搭这话。
“伊人这孩子,早年被宋义两口子拿捏着欺负,你们里大多数人没帮过一把。”众人虽然不知道为何以往温和的村正,会突然明言明语地说起宋义和陈茉香对伊人不好的事情,但这话一出,大家心里更愧疚了。
如今伊人带着你们的孩子采山货挣钱,教你们手艺挣钱,她心善从不计较,但咱们不能只顾着自己挣钱,不管别人死活!”
“村正!你就说吧,我们怎么做!”
“是,我们肯定听!伊人她还怀着身子,我们作为叔伯兄弟,多干点活自然是应该的!”
众人经宋山这么一说,都附和着。
宋山又说道:“伊人家的火炕搭好后,咱们试试,要是能行,等入了秋,秋收完,也快冬天了,那时候咱们出去接这个活计,不管接多接少,不管搭一铺炕我们收多少钱,都给伊人一成利润。”
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广告营销之类的,所以无论是找做工的人,还是找一个包工队,都是看大家口口相传的口碑的。他们虽然和伊人同族,但却不是一家子的亲戚。
就算是亲爹亲儿子那样的一家人,还有如宋大忠那样整天净寻思着从老爹那抠点什么好处的呢!更何况伊人和他们已是远亲了,人家教他们独一份儿的手艺,他们挣的钱却一分落不到伊人口袋里。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他们的名声也算是完了,被人瞧不上不说,可能连活都接不到。
再加上宋山和他爹做了多少年村正,大家都信服他,更觉他说的有道理,纷纷点头称“是”。
宋山看着眼前一张张质朴的脸,心底涌起一丝安慰,高声说道:“咱们不能马瘦毛长!咱宋家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宋家庄,周围的村子,甚至灵州城,谁不知道咱宋家庄的口碑,村儿里能夜不闭户,老的老有所依,小的虽说目前还有挺多上不起学堂,但大家都知道我爹活着的时候.”
宋山说到自己爹,又想起宋彬顶替了宋大忠的事儿,忍不住伤心,声音都哽咽起来,说道:“我爹一辈子的愿望,就是我宋家儿郎能读书!这个事儿,我发誓村儿里一定会做到!只要大家听我的,肯干肯吃苦!”
众人听着宋山的慷慨激昂,原本只有一分的念想,此时也生出十分的澎湃来。
“老村正一辈子东奔西走,就为了村儿里能有个教书先生,可惜了了,他去的早!不然.”
“我们肯定能行!”
“那是!村正可不比他爹差!我们的族学定然能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