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女帝被诗震惊
“该不会是你要的吧,小魏子。”
魏太监连忙跪下:“陛下,臣惶恐不及,这诗怎么要啊,就算要,也写不出来啊。”
“臣巡游青州,见到那小三元刘泷”
“长得可真是英俊潇洒啊,眉宇间有淡淡的英雄之气,面相白净,气宇轩昂,就算面对臣,他也不畏首畏脑,而是坚定不移。”
听魏太监这么说。
女帝和林婉儿已经把刘泷想象成一个帅气有才华的少年,并且为人还不猥琐,面对钦差太监,都不害怕的。
这个朝代,太监还是很厉害的。
尤其是钦差太监,能够掌控官员的生死,也能掌控一个小老百姓的生死,而这个刘泷竟然不害怕。
女帝来了兴趣:“快说说看。”
“你们是怎么遇到的,他又为何写诗给朕。”
“难道就不怕写得不好,朕责罚他吗”
魏太监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倒也巧合。”
“本来臣是没打算见刘泷的。”
“那天处理完萧川等人,正准备离开青州,前往集城。”
“结果呢,天公不作美。”
“下起了大雨,臣只能借宿渭北县的公舍内,却听到一件冤案。”
“一名叫阿兰的女孩,在门外求情,自称是刘泷的童养媳。”
“然后说她夫君刘泷是冤枉的,还有牢房里的李泽也是冤枉的,臣秉持着替天行道的想法,便接了此案。”
“于是这么一查,嘿,还真是。”
“原来是渭北县丞与捕头合谋陷害李家,抓了刘泷父子,最后嫁祸给高县令。”
“这件事被臣给破获了。”
“刘泷十分地感谢陛下的天恩浩荡,还他清白。”
“非要塞给臣钱。”
“但臣是陛下的人,怎么能收这钱呢。”
“最后刘泷见送钱无望,索性写了首诗送给陛下,感谢陛下的救命之恩。”
“臣就想,这可不行。”
“陛下日理万机,怎么愿意读他写的诗呢,于是想也没想就给拒绝了。”
魏太监说到这里唉声叹气:“可是这个刘泷。”
“他,唉…”
林婉儿眉头一皱:“说啊,你唉声叹气干什么。”
“刘泷他怎么了。”
魏太监:“刘泷他,他哭了…”
“他说仰慕陛下的龙颜,如果陛下不读他写的诗,他还不如去死了。”
女帝疑惑:“他不是有童养媳吗。”
魏太监:“对啊,臣也是这么问他的。”
“结果他说。”
“唉”
林婉儿快要抓狂了:“不是,老魏,你非要这么说话吗。”
“婉儿姑娘见谅。”
魏太监:“刘泷说,他虽然有童养媳,但是不耽误仰慕陛下龙颜,他还说陛下是这世上最美丽的女子。”
“是所有人仰慕的对象。”
“如果能为陛下写一首诗,就算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我就给他说啊,好孩子,别寻死觅活的,陛下不吃人,只要你不写反诗,都没事的。”
“咱们的陛下高瞻远瞩,胸怀天下岂能因为你写诗送给她就生气呢。”
女帝傲娇:“那是。”
“朕又不是什么再世魔王,百姓愿意给朕,说明百姓对朕的认可,朕怎么会生他的气。”
魏太监:“后来,刘泷便开始写了。”
“但是他没有见过陛下啊,左思右想也写不出来。”“请陛下恕罪。”
“恕罪什么?”女帝反问。
魏太监:“臣把陛下的美貌稍微透露了一二,让他自己想象。”
“这个刘泷听后,突然懊悔起来,他气得捶胸顿足,最后双目失神的说了一句话。”
“他说:”
林婉儿:“陛下,这家伙又停了,请允许我赏他两耳光。”
女帝:“我觉得应该。”
魏太监:“陛下恕罪,那刘泷站起来说了一句:“恨陛下生在帝王家。””
什么?
林婉儿:“他怎么敢说出这样的话,就不怕陛下怪罪吗。”
“这话也能说出口。”
女帝却不怒:“他为何说此话?”
魏太监:“当时臣吓得不行,呵斥他注意言辞,要不然别怪国法无情,这种无君无父的话也能说出来。”
“结果他说他不怕。”
“为啥不怕呢,因为他说,如果陛下不生在帝王家,他愿意穷极一生去追求陛下。”
女帝听得脸微红:“这个刘泷,真是油嘴滑舌,拿朕寻开心了。”
“我就算不是皇帝,又怎会嫁给他。”
“真是不害臊。”
林婉儿听得心里有些醋意,她多么想刘泷说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可陛下在这里。
她永远无法说出这话,但是心里又不甘心,这个魏太监,为何不把我的美貌说给刘泷,我长得也不差啊。
气死我了。
魏太监嘿嘿一笑:“当时,我听后也觉得这小子也太痴心妄想了。”
“竟敢拿陛下您取笑。”
“然后刘泷在不甘心的情况下,提笔写了一首夸赞陛下的诗。”
“就是这首清平调送圣庆。”
“本来臣是不想交给陛下的,但是看他态度如此诚恳,又对陛下忠心耿耿,所以便美了他这个心愿。”
“这才回京交给陛下。”
“陛下,您看看吧。”
林婉儿连忙摊开那张纸,她吃了一惊:“这字真是好。”
“不像那些名门大家的草书。”
“反而刚劲有力,不失风骨。”
她樱桃小嘴慢慢念了出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会向瑶台月下逢?
女帝坚强的内心跳了一下:“这个登徒子。”
“他,他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诗。”
“他连朕的面都没见过,就敢把朕比喻成瑶台仙子,真是不害臊。”
林婉儿嘴里依旧念叨着:“把云彩比喻陛下的衣服,花比喻陛下的脸庞,写得真好。”
“尤其这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陛下,他写得真好。”
“要是送给我就好了。”
女帝也就十六七岁,有人夸她,她自然心里开心。
但是表面装作十分生气的样子。
“如此登徒子,尽做些拍马屁的工作,朕虽然不喜,但看在他如此诚恳的模样。”
“这首诗先放在朕的诗集里吧。”
“也算给他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