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刘美娟提出了1万块钱,“玉松,这给你进货。”
刘玉松,“不用这么多,我就带五千就好。”
刘美娟眼睛一亮,“是不是这次收的古董很有信心?”
刘玉松点头,“嗯,依照我往日的经验,至少6千块向上。咱们出门在外的不要带太多钱,容易惹眼。”
毕竟他收旧货,已经抛出去了,近3千块钱本钱,要是卖不出6千,他在这行不是白混了吗!
刘美娟数了五千出来,又收起另一半,“好,那我明天把剩下的再给存上。”
隔天,郭家父子仨来,就在刘家吃的稀饭烧饼,然后将打包好的麻袋扛着去坐车。
路上,郭平安跟刘玉松打探消息,“亲家,我听秀兰说,你想辞职?”
刘玉松笑笑,“有这个想法,还没决定呢,要是市里的生意好做,那工作我肯定不要了。”
郭平安有一些急切,“这真的划算吗?”
刘玉松很有底气,“眼前肯定划算,不过未来的事谁也看不透哈。
不过秀兰妈也说了,她会给我养老,不麻烦三个孩子。”
郭平安忙解释,“亲家,我可不是这个意思,秀兰是你女儿,春生是你女婿。
该他们养老的钱他们肯定出,何况你刘家对他们不薄,你可千万别瞎想啊!”
村里有些人家会霸着儿子媳妇,不许给老丈人养老。
他郭平安可没有这个脸作。
春生都靠着岳家发财呢。
刘玉松也想到市面上流传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他想跟女儿女婿亲近是不错,可要是亲家不乐意,他也没辙。
“我说的是实话!家里就那个服装店,我们老两口养老绰绰有余了。
临老了,儿女们愿意搭把手最好,不愿意的,咱找保姆回来干活侍候,咱不缺那个钱。”
况且他自己也有儿子,东强那个小子瞧着就是靠得住的,只不过儿媳妇他现在没底。
春生看老爸太过急切,一下把天聊死了,赶紧表态。
“爸,我跟秀兰肯定孝顺,双方父母都养老!”
刘玉松,“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咱也不白使唤,给钱!”
郭平安听得哭笑不得,不过目前也就是这情况,他们跟着亲家走,人家从来不亏待,包括春生这个女婿都是给钱的。
这话没毛病。
只是郭家人听着有些不舒服,刘玉松可就管不着了。
他出来办事,为的是挣大钱,像春生这样听话的,用着称手的,他次次带着都不嫌烦。
要是像郭平安这样刨根问底,打听虚实的,他不耐烦应付。
他刘玉松因为没有心眼子,曾经被吴正元玩的团团转,这事情在整个轧化厂里都是有名的。
跑了这么长生意,刘玉松已经不像往日那样单蠢了。
亲戚嘛,处着舒服点,他就靠近一点。
可如今自己也算财大气粗的人,要想他在贴着人家顺毛,他没有那个闲工夫。
回家得跟美娟商量一下,下次他想带着三弟——小雨爸出来,他们可是亲兄弟。
虽然老三以前不靠谱,自从刘玉松接纳了小雨后,老三就满足的不行,变得异常自觉。
还有红月的大哥,三哥,春华的哥哥们,这些都是干惯农活的。只要避开农忙时节,找他们帮忙,又不用请假,顺便还能让他们挣一些外快,真是咋想咋方便。
一想到有这么多候选人手,坐在客车座位上的刘玉松虽然闭着眼睛,但是嘴角早已弯弯翘起。
他可以每一趟带不同的人出去。
这一趟带了郭家父子三个是失策,出门干活肯定要对方花力气,现在郭家变成了主力军。
长期以往下去,见到挣的钱多,说不得老郭也想做这生意。
以后还是让他们家管理花圃去吧。
这念头一过,刘玉松就想起了市里那个骑自行车的中年男人。
他这个乌鸦嘴真说中了,第2次去市里的时候,真的下了毛毛雨。
刘美娟不准备放行的,一个劲的唠叨,“咱们做生意也不在这一天半天的,外面已经下雨了,要是越下越大可咋整?
你们爷俩还是下个星期再去吧。”
刘玉松知道是婆娘关心她,还是自个说了。
“早跟人家约好了,有贵重的物品要收,别人生地不熟的,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说不得咱们迟了一个星期,就被旁人收旧物的收走,岂不是要损失惨重。”
春生也跟着帮腔,“妈,爸说的不错,那人拿来的货品都很正,家里很有可能是臻品!
我们撑着伞,就只收这一户人家的,肯定提前回来。”
结果美娟随他们去了,两个人各撑了一把伞,站在绵绵细雨中,只等了半个小时,人家果然赴约了。
“真是没想到,你们这么讲信用!这一趟绝不让你们白跑,我们家还有一个亲戚,也有一些旧货,今天也一起给你们介绍。”
看得出来对方很激动。
能不激动吗?那几年一听到外面的动静,他父亲就藏起了一批珍品回老宅,还交代给了儿孙。
那废弃的老宅全部堆的旧家具,咸菜坛子啥的瓶瓶罐罐。
他们做子女的,都不知道那里还有暗格。
后来真的查到了他们家,明面上的东西都被收走,有的被打砸了。
一家子下放,吃了几年苦又回城了,只有老头,因为岁数太大,生活条件又艰苦,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回城后没收的房子,全部返还,他们家有二十几间屋,现在光靠收租都不愁过日子。
还有当初被收走的古董旧物也返回了一些,其余的不是说毁坏了,就是说遗失了。
这些都无从查根,以前走家串户也有收旧货的,中年男人卖掉了一些,不过人家出的钱不太高。
他不想留着这些东西,却也没有全部放手。
直到那几天看到刘玉松摆的摊,看着那些照片好像很靠谱的样子。
他才拿了一堆旧货给对方估价,对方不像以前收旧货的,一开口就是贬低他的东西。
刘玉松有一说一,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对方愿意卖,他才有可能挣钱。
中年男人看他说的,有些跟老父亲当年说的相似,心中有些激动。
等对方估价的时候,那堆在他眼里最不值钱的货,居然卖出了好几百块钱。
所以就有了这一次的诚心买卖。
刘玉松一到他家书房,看到桌上的两件玉器,就跟春生相视一笑。
往日是他们浅薄了,仿佛今天看的才能称为是真正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