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刘玉松第1次嫁女儿,居然有些舍不得,暖房这一夜,他都没睡好。
一大早,就看着美娟用红纸封包了钱,垫在陪嫁的红木箱4个角落,好奇的问道。
“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睡不着呢,原来你比我起的还早,你这压箱底给了多少?”
刘美娟,“每个角落200块!”
刘玉松惊讶了,“那4个角落不是800块了?咱们家嫁女儿比娶儿媳妇还费钱!
对了,郭家给的那个800块彩礼你也给秀兰带走啊?”
刘美娟,“那不然呢?喂,你别给我板着个脸啊!今天可是秀兰大喜的日子。”
刘玉松看着屋里丰厚的嫁妆,光买这些东西,就已经花了好几百了。
从暖水瓶,子孙桶,到四季衣服,棉被,床上用品,几乎囊括了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
“哪有你这样大手大脚的?这才第1个女儿,等到翠香结婚的时候,你不要比这用的更多啊!”
刘美娟,“我用点钱你就心疼了,平时使唤他们小两口的时候,恨不得当个老黄牛使唤呢。
也不想想咱们家能有今天,春生和秀兰出的力气最多!”
刘玉松怕楼下的人听到,“行行行,我不跟你争,钱在你的手里,你爱咋花就咋花。”
刘美娟噗嗤一笑,“瞧你那守财奴的样子。”
刘玉松,“不是我舍不得在秀兰身上花钱,咱们家起的那个乡下别墅,花费太多了。
这好不容易卖古董,做服装生意挣了一点钱,又砸进了那三层楼里,你又想在镇上买房子了,我这不是为咱家作想嘛?”
刘美娟,“你这担心真是多余,乡下别墅用的钱是不少,但里面的产出也不少。
郭家讲情义,那坡地里面种了一圈玉米,还有红薯,那卖的钱,都给了我们。
等到下半年,果树鲜花都能出更多钱,二姐那个养鸡场也可以。
我前几天刚去看过,最南边有一片高低不平的洼地,既没有种鲜花,也没种果树,我想在那里砌两排猪圈,你看咋样?”
刘玉松,“这当然好了,美娟,还是你的头脑灵活。”
刘美娟白了一眼,“除去所有的花费,我们现在手上的存款已经超出2万了。
你还跟我唧唧歪歪的,镇上我们原来的小院太小了,你又收废品,鲜花有时会在那里中转,太狭小了。”
刘玉松,“我看还好吧,定是城里的楼房和乡下的别墅太大,对比之下你就不习惯了。”
刘美娟,“切!东强的工作在镇上,以后娶的媳妇会跟他一起住在镇上,否则上班也不方便啊!
就那20年前的旧屋,你觉得对得起你唯一的儿子吗?”
刘玉松嘿嘿笑起来,“人家不是都这么过来的,你要愿意讲究,我也没意见。”
听美娟说这是为儿子在考虑,刘玉松已经没意见了。
他还是最喜欢东强的,觉得他们挣的钱就应该在儿子身上花大头。
刘美娟瞧他乐的那样,也不点破,钱在自己手里捏着,她乐意给谁花就给谁花。
当然大头还是要攒在自己手心里的,她可不想临老了,再去看儿子媳妇脸色。
她已经跑了几个地方,都觉得买房子不划算,达不到她的预期效果。医院对面那块新买下的地皮,一旦动工,肯定会超出预期效果。
只是那么大的面积,手里的2万块钱全部砸进去,也不知道够不够。
不过这话现在不能说,否则老伴肯定不同意。
只等夏天过完,手里再攒一点钱,必须动工了。
隔日结婚,春生来接亲时,特地去公社租了一辆拖拉机。
他们村里跟着来的迎亲队伍,看到女方的嫁妆和刘家的店铺,一个个羡慕不已。
嘴里全部说着吉祥的话,上前搬运嫁妆。
这春生小子真是走了狗屎运,不但抱得美人归,还硬是攀上了富贵的岳家。
看他们家办喜事,其他商家也来恭喜,偶尔有老顾客,也一起凑过来看热闹。
翠香和小雨在人群里发着喜糖。
秀兰穿着大红的裙装,两根麻花辫,早就盘了起来。
红月和春华做伴娘,给秀兰的头上佩戴上镶钻的发卡,在太阳照射下发出夺目的七彩艳光。
小县城里最流行的珍珠项链,挂在秀兰的脖子上,衬得她的皮肤更白嫩了。
春生看的脸色通红,心跳加速,今天秀兰就是自己的合法妻子了。
当着迎亲队伍的面,刘美娟拿出一个大大的红纸封。
“秀兰,这是春生爸妈给的彩礼,妈给你带走,你们自个再攒一点钱,明年争取把平房加楼。”
迎亲队伍里的人,小声的议论着,“春生的丈母娘真好!人家不贪图女儿的彩礼。”
“等春生他加楼了,咱们还去帮忙,到时候咱们又有进项了,哈哈哈。”
秀兰坐在春生的自行车后,跟着拖拉机下乡,路上的行人驻足观看。
李秋娣早就将他们的新娘房收拾好了,因为地基框的大,他们院里是并排四间。
在西面外架的水泥楼梯,楼梯口连着两小间杂物间。
东面是厨房间和小饭厅,这房子呈凹字形,加上院墙大门还是四四方方的。
等刘家的嫁妆抬进了房间,李秋娣就被羡慕的乡邻们一番夸赞。
“咱们秋娣就是有福气的婆婆,娶了一个抱金元宝的儿媳妇,以后可享福了。”
“我以后也要跟着秋娣学,一结婚就将他们的房子分好,以后他们过他们的日子。
我这做长辈的,愿意到哪个儿子家吃饭就去哪个儿子家。”
“是啊,反正住处靠在一起,老两口以后也不用烧了煮的,到老了就是享福的命。”
李秋娣连忙打住话头,“我跟平安这辈子没有一个女儿,秀兰就是当作亲闺女的。
虽然他们有单独的住处,但是我们家吃饭不分。
他们小两口有工作,有时候还要去岳家帮忙,哪里有时间自己做饭啊!”
郭平安,“是这个理!他们两个孩子跟我们一起吃,我们不收伙食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