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每种颜色各提50件。
这一出手,可就是7,800件啊!再配上紧身裤子,单这笔就是1000多块钱,近2000块的生意了。
周老板一阵激动,一点不敢马虎,价格直接出了最低,这一笔自己肯定挣了不少。
遇到这种大客户,他们情愿价格低一点,数量一多,钱也就赚回来了。
接下来各种裙装,短袖衬衫,圆领衬衫,中裤,七分裤,九分裤。
哪个称呼时髦?
就进哪种货色。
好在夏天的衣服不厚,打包起来也能节省许多空间。
看起来跟上一次进货没什么区别,但是货的数量要比秋装多出了2到3倍。
而且单价也更低些。
女装进完了,已经花去了近4000块钱!
卖古董旧货得的钱款,早已经底朝天了。
夫妻两个还定定的站在前面,一个劲的盯着男装瞧。
周老板忍不住擦了擦汗,心跳开始加速。
“刘老板,你要是带的钱不够没关系的,你们是信任客户,这一次要不要多带一点男装啊?”
别看对方穿的其貌不扬,确是有底气的大顾客。
上一次他说家里有两间门面房的,自己还当是说的笑话呢,现在的周老板已经不怀疑了。
心里已经有些庆幸,当初听了由主任的话,才接纳下了这一个有潜力的顾客。
除了大的百货公司进货,那是跑不掉的订单,现在私人做生意的顾客也开始活跃了起来。
各家摊主都在培养这些顾客,发展新的推销关系网。
刘玉松眉头一挑,“我们刚刚在门口也打听了一些价格,这男装你们卖给我们,也不能在价格上做文章哦。”
周老板,“上一次你带了几套出去,那个价格你还不满意呀?
这么说吧,这一次的价格绝不会超过那个价格,我半买半送总行了吧?”
大家都明白,这只是说的一个笑话,哪有做生意的人亏本呢。
不过心情还是安定了下来。
夫妻两个又开始商量着挑选男装。
条纹的,斜纹的,格子的衬衫,长袖的,短袖的,春生被丈母娘的手指得眼花缭乱的。
他们卖废品一共就挣了3000多块钱吧?
丈母娘这一次从家里,又带出来多少钱啊?
这样进一趟货,不知道抵他们郭家多少年的收入了呢。
他不敢深思,也不敢深算。
只是在内心里惊叹着,这么多本钱砸下去,肯定能挣钱的,否则老丈人两口子不会这样子胆大。
最后刘玉松又提议多进了一批西装短裤,才收手。
还好算下来,男装只有1000多块钱本钱。
因为没有女装品种多哈。
加上女装的近4000,一共花费5000多。
加上鞋帽,头发饰品大几百块钱,一共花费了6280多块。其实,刘美娟这一次带了4000块钱出来,卖古董挣了近4000块,加上夫妻俩兜里的零钱,一共8000块钱左右。
去掉进货的钱,以及来时路上的花费,还剩1500。
除去旅途回程花费,估摸着回到家还剩1200块。
听说他们旅店里还有一个人守着,周老板毫不犹豫的给了6张饭券,请他们吃饭。
小周叫了帮工的在那里配货,春生和秀兰盯着。
周老板和刘玉松将上一次退货的衣服进行了清算,又把之前的欠款结清之后,才来付这一次的账。
5000多的货款,老刘只付了4500块,还有800多块钱打了个欠条。
他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调换货的好处。
钱就不能结清,否则下次来的时候旁人一改口,那剩下的零散衣服时间一长,就会积累更多。
只有及时的周转资金,清除存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看着老刘还抹去了个零头,周老板也没有说啥。
等货物清点完毕,周老板的账单也全部列出来了,双方各持一份。
当面打包完毕,分别做上了记号,来送货的扛包工,跟老刘他们打了一个对面,约定好在车站见面。
老刘他们就出去吃饭了,春生跟秀兰去了旅店,帮着小雨拿出事先买好的鞋帽和吃的东西。
满足的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餐,就一起去了车站等货。
来回走了几次,老刘也变得凯阔了许多。
货物都是出钱,直接让别人上货,让别人挣点小钱,他们回家才能挣大钱嘛!
这一趟满载而归的时候,刘美娟就跟刘玉松先去了银行。
把剩下的1200多块钱,存了个整数进存折,加上之前剩的6000块钱,现在存折上已经有7200块了。
郭庄的房子可以动工了。
春生,秀兰和小雨他们,指挥着运送货的师傅,将衣服卸在服装店里,清点完毕后给了工钱。
几个人一起抬回了后院。
红月满面喜色,“春华,今天人家纺织厂里来人看过了,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货,还在我手上买着两件衣服呢。
现在好了,我看明天他们就可以拿到衣服了。这还没到10天呢。”
春华巴不得这里的生意好,她才干的长久呢,“嗯,不知道这一次又有什么新货。”
她的心里美滋滋的。
小姨很大方,只要给他们身上穿过的衣服都算赠送的,这一次她至少还能得一件新款衣服。
想想心里就美。
刘玉松回来之后,夫妻两个觉着累,衣服也没有来得及整理,全部都在房间,一家人先忙去睡觉了。
晚上才爬起来,大哥大嫂早就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看到小妹疲倦的面容,可心疼极了。
刘泉,“看你们这么辛苦,挣钱也不容易啊,还是在家里多休息一天,我们后天再回去。
周玉环,“老头子,就听你的。”
第2天是星期天,纺织厂里又有人来问了,听说衣服已经进回来了,欢喜的想先看看。
秀兰他们先起床的,“这个我妈还没定价呢,都是最新款的,价格不低呢,原先的旧款,人家已经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