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罪己诏
叶城慢悠悠地走回椅子上坐下,轻声问道:"我白天听你的意思,最近宫外的爆炸,你可是知道不少内情啊。"
小德子顿时咽了下口水。
他没想到叶城竟然会问这个。
这种事和一个太监有什么关系?
这事儿他确实知道一些,但若是被人知道自己说出去,那他怕是
可没等他想到对策,叶城的匕首碎片已经划出一道风声,‘叮’的一声钉在了他耳边的墙壁上。
威胁之意,不言自明。
他顿时打了个哆嗦。
管他那么多的,先保命要紧!
"回叶公公的话,我也不知道太多,只是前阵子我干爹,兵部侍郎周大人附上的师爷赵世强来找我,让我借着内宫的便利,从宫中递了一样东西出去,说是要办大事。"
“那之后没多久,就是爆炸一案,我才其中一定有些联系.”
"是什么东西?"
叶城又问。
"只是个盒子,被人扔在地上,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也不敢拆开。"
小德子苦着一张脸,声音越来越小。
看到叶城露出不满的表情,他拼了命地搜刮自己的记忆,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让脑袋转的快一点。
记忆不断闪现,他突然喊道:"叶公公!我想起来了!我干爹他当时不知道在跟谁说话,只说借这次的事,正好把反水的人解决掉,让那人就不用再担心"
叶城挑了挑眉,看向站在一旁的韩棋。
两人显然想到了一处去。
这种情况下,小德子绝不会说谎。
以对方的性格来说,恨不得把他干爹家里有几根针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来保自己一条命。
但他只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知道不了什么太重要的东西。
看来,想得到更进一步的线索,只能对那位师爷动手了。
"周府的师爷到底是干什么的?"
韩棋出声问道。
小德子忙不迭地回答:"表面上,我干爹只是给周大人出谋划策,撰写文书的普通师爷。
但私下里,有不少重要的事都会交给他去办,在周府的权力很大。"
叶城闻言,嘴角挂笑。
看来,这位师爷就是专门给周大人办一些恶事的人。
这种人,几乎每个达官贵人家里都会有那么几个。
家中遇到了有什么不方便直接出面的丑事,便由这些人去做。
万一东窗事发,有这样的人去顶罪,也跟主家没什么关系。
要想得到更多的消息,这个师爷可能是个突破口。
叶城和韩棋沉思着,屋子里一片寂静,只剩小德子牙齿打颤的声音。
叶城忽然笑了,伸手拍了拍小德子的脸。
内力推动,让手在接触到对方之前,便将对方在原地扇了个跟头:"你说,你要是早这么听话该多好?
可我就怕你一出去就把今日的事情告诉别人,那我岂不是有不小的麻烦."
叶城故意没有把话说完。
但小德子想必能明白其中的威胁意味。
他能认得了周府的师爷当干爹,自然是个机灵的,不等叶城说完,就连磕了三个响头:"干爹,您比我亲爹还亲,以后儿子为干爹马首是瞻!"
小桂子和小春子顿时同时‘啧’了一声。
这认爹的本事可比他们麻利得多。
"这才对,好好听话,在这后宫里有我在,保你以后飞黄腾达。"
叶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随便画了几张大饼,便带着人离开。
他当然不会相信这种出卖旧主的人。
但是只要是处在宫中,那他就不怕对方反水。动静再大,能大得过上官婉儿吗?
金銮殿上,众人一片寂静。
明明点着安神的香料,空气中却散发着一股剑拔弩张的味道。
"陛下!"
兵部侍郎周午德一甩手,嗓门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直往下掉:
"药房爆炸一案死伤三百余人人,西市至今仍有百姓跪哭喊冤。若是不妥善处理,恐怕民心尽失!"
他使了个眼色,身后顿时跪倒了一片官员,皆是摄政王一系的人马。
皇帝高坐其上,眼睛微微眯起:"不知赵爱卿有何良策?"
周午德微微俯身,眼中划过一抹得意的神色,朗声说道:"永和六年,西北匪患不断,民情惨痛。先帝体恤百姓,自责不已,当众立下罪己诏。
此举一出,百姓动容,只用了不到两年匪患尽除。
臣认为先帝英明,此番惨案,倒不如效仿先帝,总归不会出错。"
女帝嘴角挂起了一丝冷笑。
她可不会被这种把戏骗了。
如果真立了罪己诏,在百姓眼中,便是承认了爆炸一案因自己而起,到时候民心所向自然会偏向摄政王。
只是先帝毕竟是她的亲生父亲,若说错了话,也要背个不孝的罪名。
这老贼倒是很会挑典故。
听了周午德的话,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虽然有不少‘陛下不可’的呼唤声,但皆被淹没在了摄政王一系的喧闹里。
爆炸一案涉及了不少达官显贵,如今案件仍未告破,更让人觉得此事同皇帝相关。
自然是要闹上一闹。
"够了。"
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摄政王突然一声轻咳。
声音虽然不大,但大殿上顿时安静了几分,威严之势直压皇帝。
他几步走出,却是做出一脸愤慨的表情:"陛下登基不过两年,你们这些老官便欺负他年轻。如若真的认罪了,岂不是有损皇家颜面?"
女帝的指尖猛地发力。
这段话听着是向着自己,但谁都能听出是话里有话。
前半句先说自己年轻,无力管理朝局。
后半段更是直接将自己不认罪的理由定义为皇家颜面,用自己的面子去压这种大事。
简直是在火上浇油。
听了他的话,已经有不少官员眼中冒出了怒火。
不料,摄政王的话还没说完。
她语调一转,躬身道:"陛下,近日城中确实民生混杂,还有不少人在散布谣言。
为京中治安着想,臣特请调动北营玄甲军驻防在城外,以安民心!"
他话音刚落,大殿上便响起了一片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女帝眼神发冷。
自己和摄政王在朝堂上斗了这么久,摄政王一定清楚,自己不会被罪己诏这种把戏欺骗。
故而以退为进,想要将嫡系北营调到城下。
若真的允许,那对方无论是想威逼还是利诱,可以调动的实力都会大增。
听着臣子的嚷嚷声。
女帝冷眼数了过去,比上个月他安插的暗桩汇报的又多了十几个。
大殿之上,除了少数中立之人外,竟有过半都是摄政王的人。
若再不想办法,那她这皇位怕是很快就要被对方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