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往日这时,王嬷嬷的汤药早该送来了。
“晚照,汤呢?”
晚照闻言,噗嗤一笑,屈膝福了一礼。
“恭喜小娘,贺喜小娘!以后都不必再用了!”
“啊?”凌曦一时没反应过来,有些发懵。
晚照见她模样,只当她是欢喜傻了,忙将今晨观山院门口的事儿说了。
“……爷吩咐的,往后不必再送。”
这……有什么好贺喜的!
凌曦暗暗咬了咬后槽牙,面上却丝毫不显。
她只淡淡一笑:“知道了,唤惊蛰来。”
不多时,惊蛰应声而入。
凌曦示意她阖上内室的门。
待门扉轻合,她才招手,示意惊蛰近前。
“你去,”她压低了声音,“给我弄碗避子汤来。”
惊蛰一听,秀眉紧蹙。
“主子这是为何?”
惊蛰秀眉紧蹙,带着一丝不解:“您……您不想要爷的孩子么?”
她声音压得极低:“自您入府,爷待您的心意,奴婢都看在眼里。”
沈侍郎这般的人物,放眼整个大恒,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惊蛰不明白。
凌曦眼神清明。
这具身子,满打满算,如今才十七。
十七岁,花一般的年纪,在现代还是个学生,在这里却要早早背负起生儿育女的重担。
“女子年岁越小,诞育子嗣,风险便越大,这点,想必你也清楚。”
惊蛰点了点头,这个道理她自然是懂的。
女子生来娇弱,生产本就是过一道鬼门关。
凌曦眸光深了些许。
婚姻大事,总要慎之又慎。
古代女子这一生过得好与不好,说到底,大部分看枕边人的良心。
在人品与良心上,沈晏,确实能打上高分。
这点,她从不否认。
他有他的底线,有他的担当。
瞧他对谢峥的态度,也堪称是一个好父亲。
可孩子……
那毕竟是一条全新的生命,要借她的肚子来到这世上。
若是自己尚且立足未稳,未来飘摇不定,又如何能对另一个生命全然负责?
她眼底闪过一丝坚决,开口敷衍:“再等两年也不迟。”
惊蛰眉头皱得更紧了,凌曦的话在理。可她仍是忧心忡忡:“主子说的是,可……”
她面露难色,向前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比蚊蚋还低。
“这里毕竟是观山院,是爷的地盘。”
“避子汤这种事,奴婢做得再小心,也难保没有万一。”
“万一被爷知道了……届时,您又当如何?”
沈晏那边,怕是不好交代。
惊蛰的担忧,倒也没错。
不过凌曦却是想得开。
她唇角一勾。
她与沈晏相遇,本就是一场书中局。
一场她不得不演的戏。
她扇动翅膀,逆“书”改命。
为的,是自己。
是凌家夫妇。
是原主未了的仇。
这些若能一一了却,她不介意,再将自己多余的精力,稍稍扩展些许。
至于沈晏……
他若知晓,又能如何?
凌曦眼底波澜不惊,心中早已盘算清楚。
左右不过三种结局。
一则,他尊重自己的选择,孩子的事,日后再看。
二则,他心生不虞,从此厌弃自己。
依沈晏的性子,即使心生嫌隙,也会让她在观山院无灾无难到寿终。
三则更简单。
一封休书或和离书。
从此桥归桥,路归路。
她如今可是圣上亲封明宜县主。
这身份,足够她在这古代,安身立命。
她扬了眉,眼中尽是洒脱。
“去弄吧。”凌曦淡淡吩咐,“我自有考量。”
惊蛰见劝解无用,应了是,低头退了下去。
……
慈宁宫内,气氛凝滞如冰。
皇太后怒不可遏。
“砰!”
紫檀木桌面应声巨震。
“你们两个孩子,真真是要气死哀家不成!”
她声音发颤,指尖都在抖。下首,程皇后端坐,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仿佛周遭一切,皆与她无关。
殿中,一大一小两位公主直挺挺跪着。
年岁略小的祁长安,小脸倔强扬着:“皇祖母,喜欢的人嫁不了,又何必随意选一个,误了自己,也误了旁人?”
这话倒是让一旁的祁照月,微微一怔。
然后赞同地点头。
皇太后看着眼前这一幕,气得胸膛剧烈起伏。
好!
真是好得很!
一个个的,都学会跟她对着干了!
手指颤巍巍,直直点向祁长安那张尤带稚气的小脸。
“好,好你个伶牙俐齿的!”
“你不是想嫁给喜欢的人吗?哀家现在就下旨,赐婚傅简堂!”
祁长安闻言,小脸倏地一白。
但那也只是一瞬。
“别介啊,皇祖母。”
“孙女儿仔细想过了,这强扭的瓜它不甜呀。”
“与其成了怨偶仇人,日日相对愁苦,还不如让孙女儿去和亲呢。”
“祁长安!”皇太后气得“啪啪”又是两掌,狠狠拍在紫檀木桌上。
桌面上的茶盏都跟着跳了三跳。
这小丫头,真是反了天了!
越不让她干什么,她偏要干什么!
祁长安小嘴一撇,小脸上满是“我就是这样”的倔强。
“哼,皇祖母您也别光顾着生气嘛。”
“南洲此番,虽说没将和亲一事抬到明面上来,可这朝中上下,哪个心里不跟明镜似的?”
“便是想逃,也逃不掉啊。”
皇太后没好气地瞅了她一眼。
这小丫头片子,分析得还一套一套的。
这些她能不知道吗?!
祁长安膝行几步,一点点蹭到皇太后跟前。
刚才还挺得笔直的小身板,此刻软了下来。
小手试探着,轻轻搭上皇太后覆在膝上、因生气而微微蜷起的手指,轻轻摇了摇。
殿中凝滞的气氛,似乎也因这小小的动作,松动了一丝。
“皇祖母,”祁长安仰起小脸,方才的倔强褪去些许,眼神却亮得惊人,“长安都想清楚了。”
“只要咱们大恒国力鼎盛,长安就不怕!”
“南洲太子要是敢欺负我一分一毫!我立马就修书一封来告状。”
“让咱们的镇北军、程家军、谢家军,兵临城下,踏平他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