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你先回家好好休整一番

听到李老的提醒,张建设立刻清醒,深深吸气平复心情,将内心的震撼压下,随后与李老一同上前,谨慎地为老人检查。·x\w+b^s-z\.?c`o,m/

正如李老所言,老人状况堪忧。内脏多处出血,旧疾复发,多个器官衰竭,还有中风迹象。

这些病症每一种都是老年人最棘手的问题,如今齐聚一身,实属罕见。

令人惊讶的是,老人竟能坚持至今,或许得益于王老的独门技艺,或是老天不愿让这样一位辛劳一生的人早逝。

真是个奇迹!

“还好我医术已达宗师级别,否则,以前的我恐怕连尝试都不敢。”

仔细检查后,张建设确认无误,轻轻松了口气,思索片刻,严肃地对李老和王老说道:

“李老,请帮我准备一套银针。”

"王老,您的金针续命之术虽能维系生机,却无法止住老人的内出血,这不是长久之策。"

"我有方法,可在此基础上助老人止血。"

"双管齐下,能为我们争取更多救治时间!"

张建设说话极慢,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此言一出,整间抢救室瞬间安静。

众人震惊地看着张建设。

连正在施针的王老也微微一顿,端详着这张年轻而严肃的脸,稍作迟疑地问:"你有多大把握?"

"十分!"张建设毫不犹豫地回答。

若是旁人在此刻如此自信,王老或许不会理会。但张建设不同,王老与李老深知他的非凡能力,绝非信口开河。

"动手吧!"王老干脆利落地下了指令。·3!3^y!u′e.d·u′.~c~o,m/

作为国医泰斗,王老对张建设带来的每次惊喜已习以为常,此刻更期待他能否创造奇迹。

"快去,器械护士,再拿一盒银针来。"

听王老发令,李老毫不迟疑地配合。

现场医护人员虽惊讶于张建设的年轻,却迅速行动。他们皆为医疗精英,不知其身份,不解为何王老、李老对他如此信任。

,这份疑惑并未影响执行。二人作为主心骨,一声令下,众人立即投入工作。

为救治老人,手术所需器具已备齐。很快,器械护士便准备好了新银针。

李老是西医领域的权威人物,如今甘愿为张建设和王老提供协助。他一手持金针,另一手持银针,随时准备供二人使用。

张建设深深吸了一口气,凝神静气,摒除杂念。随即银针入手,其展现出的强大宗师级气势甚至超越了王老。他手中的银针精准地刺入风池、中极、元关等穴位,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仿佛天女散花,又似秋风细雨,快速而准确地落在老人身体上。

这一幕令所有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正在施针的王老,还是负责辅助的李老,以及首次目睹张建设技艺的医护人员,无不目瞪口呆,仿佛见证奇迹。

……

王老惊叹道:“这孩子施针的技艺,比起上次考试时进步太多!”回想当时张建设展示的鬼门十三针,便已让他赞叹不已。如今张建设的表现更让他相信,这位年轻人具备成为中医大师的潜质。

正因如此,当李老提议让张建设参与此次高难度手术时,王老全力支持。,眼前张建设的表现却再次超出预期,不仅手法娴熟,对穴位掌握得极为精准,就连微小误差也被避免。′如^文_网* *免-费!阅_读*

王老心中波澜起伏:“难道我的判断错了?张建设的水平岂止是大师级,分明已达宗师境界!”想到这里,他内心激动不已。

针尖几乎颤动,他急忙暂停片刻以稳定心绪。深深吸了口气,再次镇定后才继续操作。

"王老,您怎么了?"看到王老的动作停滞,张建设稍作停顿,关切地询问。

这般精细的治疗不容有失,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致命,张建设必须保持高度专注。

,他并不知道,自己毫无保留的努力几乎让身旁这位顶尖名医……

"啊,没事,年纪大了,一时走神罢了……"听到张建设的话,王老回过神来。

此时,任何事都不能干扰救治任务。王老强压情绪,抛开杂念,语气严肃:

"我们必须万分谨慎,绝不能出丝毫差错!"

"明白!"张建设点头回应,随后二人全神贯注为患者施针。

两位中医大家联手发力,那位面色苍白、命悬一线的老人病情逐渐稳定。

当张建设和王老同时精准刺入最后一对穴位时,在场众人震惊地发现:之前警报频响的设备瞬间安静下来,不良指标停止恶化,甚至呈现好转趋势!

老人苍白的脸色也略有改善。

总算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

见此情景,王老与张建设松了口气,高强度作业耗尽了他们的体力。

张建设背后已被汗水湿透。而年迈的王老更是疲惫不堪,身体微晃。

"老王!"幸亏李老反应迅速,及时扶住他。

"我没事……"

王老站稳后并未急于休息,而是立即与张建设一同,分列左右,牢牢抓住老人的脉门。两人神情凝重,屏气感受着细微变化。

“别笑,中医讲究的是专注。”看着他们紧张的模样,手术室内原本稍显放松的医护人员,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片刻后,王老与张建设同时睁开眼睛,脸上浮现出喜色。

“王老,情况如何?”

尽管心中已有把握,张建设仍恭敬地询问。

“明知故问。”王老松了口气,欣慰地说,“你的针灸技法确实精妙,联手之下,老人暂时脱离危险。”

听闻此言,在场众人长舒一口气。

“老李,老人的生命体征已基本稳定,但内部创伤治疗还需依赖西医手段。”

王老郑重地对李老说道。

“各有专长,接下来的手术由你们主导,我和小张在一旁协助,遇有问题随时介入。”

“放心交给我们。”

李老点头回应,随即带领团队展开救治。

张建设则默默站在一旁,手中依旧握着银针,以防万一。

“小张,放松些,李老经验丰富,不会有差错。”王老轻声宽慰。

中医之道在于沉稳,荣辱不惊、冷静应对是每位医者的基本功。刚才你全力以赴为病人施针,耗费大量精力,不妨稍作休息,以免因过度疲惫影响判断,反酿差错。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王老此话发自内心,意在提携后进。作为资深中医,他对张建设寄予厚望,希望能以自身经验助其成长。尽管张建设已达到宗师级造诣,但临床经验仍需点滴积累。在这方面,行医数十年的王老无疑有资格给予指导,这对张建设而言更是难得的财富。

张建设听罢,心生感激,点头致谢并将银针放下。但他与王老依旧全神贯注于李老的手术进展,丝毫不敢懈怠。二人严阵以待,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迅速介入救治。众人合力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王老虽多次欲试探张建设的真实水准,却终未开口。毕竟此时并非合适时机,若公开质疑,难免扰乱军心,万一造成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长达十四小时的努力,手术圆满成功,患者转危为安,且未见任何后遗症或并发症迹象。

只要熬过今晚,老人家的麻醉药效消退,意识恢复清晰,确认一切无虞后,这次的紧急救治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等王老等人将老人家送进观察病房并向家属及同事详细说明情况后,大家纷纷向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深切的谢意。即便到了此刻,王老和李老依旧默契地未提及张建设在此次救援中的卓越贡献。他们深知,这样的功绩属于他本人,绝不会越俎代庖。同时,在老人家尚未完全脱离危险期的情况下,他们选择暂时隐匿张建设的事迹,以免增加额外的风险,这也是一种出于对天才后辈的保护之举。

待老人家彻底康复稳定后,属于张建设的光辉时刻自然会到来,所有的荣誉都将如约而至。

“建设啊,今天辛苦你了,本该是新春佳节的日子,却让你加班受累。”看着老人转入观察病房,李老温和地对张建设说道,“目前情况已趋于平稳,你先回家好好休整一番。”

从接到通知起,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让每位医护人员都筋疲力尽,特别是年迈的王老与李老,更显憔悴。即便如此,他们仍不忘关心张建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