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虚假
在他看来,真正的行家里手无一不是经验丰富、沉稳持重之人。^齐`盛¢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像眼前这样年轻的面孔,实在与"资深医生"这一概念格格不入。
"杨厂长,能力与年龄并无必然联系。何须执着于资历深浅?"张建设轻笑回应,语气平和却坚定。
心里却不免腹诽:看来年轻也有烦恼,每次提及职业都要反复解释,确实令人头疼。
“街道居委会办事一向严谨,他们若非确认过你的能力,怎会轻易推荐给你这样的机会?”张建设语气平静,却透着股沉稳。
杨厂长略一思索,目光重新落在他身上,仿佛想将他的模样深深印在脑海里。随后缓缓点头:“街道的推荐信绝不会出错,你们医生这行当,关系到人的性命安危,容不得半点虚假。”
“这是我的执业资格证书,您可以查验。”张建设拿出文件递给杨厂长。
杨厂长仔细核对后,满意地点点头。“年轻人有这般水平,实属难得。是我有眼无珠,刚才多有冒犯,还望见谅。”他语气真诚,“你愿意加入我们轧钢厂,是我们的福气。”
“杨厂长言重了。”张建设接过话茬,语气谦逊,“能在贵厂工作,也是我的荣幸。”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融洽。杨厂长热情地邀请张建设参观厂区,张建设欣然接受。
在轧钢厂担任领导多年,杨厂长阅人无数,但从没见过像张建设这样的人。^7^6′k·a.n·s^h_u_.¢c_o?m¢
这个年纪的张建设,处事风格令人钦佩。显然,他绝非普通人。杨厂长心中暗叹,对张建设的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走,张医生,我亲自带你去医务室,给你介绍同事。”
身为厂长,亲自带人到岗,足见他对张建设的重视。
张建设自然不会推辞,笑着点头:“那就多谢厂长了。”
与此同时,在车间内,易忠海正心神不定地工作,还不时向徒弟贾旭东抱怨:
“这小子怎么还没到?都这个时候了!”
贾旭东四处张望,满脸不满。为了给新来的张建设一个下马威,他昨晚一夜未眠,早早赶到厂里。
然而,等到现在,依然不见张建设的身影。
“可能这小子压根没上过班,刚来就迟到了!”易忠海看似冷静,但手中的扳手频繁放下又拿起,表明他内心的波澜。
昨日在四合院丢脸的事让他耿耿于怀,只是碍于身份不便发作。
“年轻人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第一天就迟到,必须好好管教!”易忠海冷声道。
“我已经跟车间主任说了,让张建设跟着我学钳工。”
“什么?老大爷您真打算收这家伙当徒弟?”
贾旭东震惊不已,眼中闪过一丝嫉恨。毕竟,作为厂里技术最精湛的八级钳工,易忠海的徒弟名额向来备受追捧。-g/g~d\b?o,o?k¨.!c!o*m\贾旭东当年费尽心思才如愿以偿。现在易忠海竟要收张建设为徒,他怎能甘心?
易忠海完全猜不到贾旭东心中所想,若他知道,恐怕会被气得怒火攻心。
“入门只是开始,进步要看自身,他能否学到东西,全凭天意。”易忠海略显得意地说道。
“那小子张建设太毛躁,先学会规矩才是正道。”身为轧钢厂技术核心,他认为只要自己开口收徒,张建设必然感激涕零。
在他的设想中,他可随意驱使徒弟,让老虎俯首,蛟龙盘踞。至于教不教、何时出师、能否转正,一切由他决定。
想到此,易忠海觉得手中的工作都轻快了不少。可惜,这只是他的妄想。他从未想过,张建设根本不会踏入车间半步,更别提拜他为师。
转向身旁愁眉苦脸的贾旭东,他吩咐道:“去仓库搬些钢管过来,今天多做些,也让张建设见识一下真正的实力。”
另一边,食堂里,傻柱正带领帮厨们忙活着。
“胖子,别愣着,赶紧把白菜洗好!还有你,马华,八十斤土豆切块,动作快点!”
众人看得分明,傻柱今日情绪不佳,满是怒气。
剁肉时尤为明显,脸上尽显凶狠之色。
“师父,您怎么了?是谁冒犯您了?”徒弟马华壮着胆子问道。
话音未落,就被傻柱一脚踢在屁股上。
“专心干活,少管闲事!”傻柱训斥道。
他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自己昨日挨了揍。
在自己的女神面前出了不小的洋相。
“有件事交给你去做!”
傻柱瞪着眼睛对马华说道。
“待会儿中午的时候,给我盯着点,看到那个瘦瘦高高的小伙子来了,立刻告诉我!他是新来的轧钢厂实习生。”
身为轧钢厂的大厨,同时也是厂里的“头号人物”,傻柱在后厨的地位无可撼动。他的话,谁敢不听?更何况,马华还是他的徒弟,对他极为忠诚。
听到这话,马华几乎没有迟疑,立刻点头应承:“师父放心,我
一定盯着,只要他一到,我就立刻告诉您!”
马华连连点头,但还是小心地问道:“师父,这小子怎么惹您了?您为什么这么在意他?”
傻柱冷哼一声:“这小子是我的街坊邻居,烈士家属!”
他的脸上掠过一丝狠厉神色。
“他现在进了轧钢厂工作,嘿嘿,我可是有名的‘热心肠’。在他来打饭时,我自然要用上食堂秘传的‘技能’好好‘招待’他。”
或者是在他的饭菜里加点特别的东西,傻柱对此倒是挺乐意的。
与此同时,张建设在杨厂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医务室。
这轧钢厂虽然庞大,有数万名工人,但医务室里只有三名医生。更令张建设意外的是,这里竟然没有科长。
听完杨厂长的解释,张建设才知道,原来医务室原来的科长是从一家大医院退休后返聘的专家。在他的管理下,医务室从未出过差错。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多月前,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专家突发心肌梗塞,好在当时人在医务室,被其他值班医生及时救下。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已无法继续工作。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在新增的三位医生中,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上来看,都稍显不足。而厂里也迟迟未重新设立医务室科长一职。
正因为如此,厂方才迫切通过街道居委会寻找一位医术高超的医师。然而,当时杨厂长并未提及一个重要的事实:当厂里得知新来的医生不仅持有主治医生资格证,而且是一位天才型人才时,曾计划直接任命他为医务室科长。但令人意外的是,张建设如此年轻,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因此,这个科长的位置暂时空缺。待日后深入了解并考察张建设的真实能力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张医生,让我为您介绍一下,这三位便是我们厂医务室的医生——王医生、赵医生以及小徐医生。”杨主任向张建设介绍道。
王医生和赵医生年约四五十岁,一个体型微胖,一个较为清瘦,看起来都有着医生特有的仁慈和蔼之态。而小徐医生则是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之前担任医务室科长,如今仍是实习生身份,主要负责配药打针等工作。
此刻,三位医生正满脸惊诧地注视着张建设。
“张……张医生您好,往后还请您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