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小鹌鹑 作品

第1258章 良才还是庸才

朱元璋对赵祯的观点也是比较认可。

他点点头说道:“其实王保保比起脱脱和察罕帖木儿来说,各方面都有所不如。

这话宋仁宗你倒是没说错。”

脱脱不用多说,文有至正新政,武能镇压红巾军。

察罕帖木儿也不遑多让,红巾军中最强大的韩宋政权就是被他一手打垮的。

而且他的御下能力也远非王保保可比,从他死后部将立刻分崩离析就能看出端倪。

“不是吧?那老朱你为何说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

见朱元璋都这么说,刘邦反倒是闹不明白了。

朱元璋嘿嘿笑了几声。

任小天叹了口气站出来说道:“还是我来解释吧。

不知诸位可曾听闻过一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朱厚照挠挠头:“这好像是先生你们后世的一首曲子里边的词吧?”

任小天笑道:“不错,这句歌词用在我叔和王保保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要说王保保能力有多强,倒也未必见得。

起码徐达常遇春二人就比王保保更能打。

我叔之所以说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更多的还是因为求而不得。

这一点相信老曹也是深有体会。”

曹操瞪大了眼睛。

这里边怎么还有自己的事呢?

任小天笑着解释道:“老曹你不是也一直都心心念念着关羽嘛。

真要说打仗,难道你手下的五子良将就比关羽差很多?”

孙权顿时翻了个白眼。

一个张辽就让自己头疼了多少年。

曹孟德你还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曹操讪然一笑:“小天,瞧你这话说的。”

任小天摆摆手道:“好了,不逗你了。

我叔对王保保也是这么个感觉。

这些年我叔为了招降王保保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先后派了数名使者前去劝降,无一例外招致王保保的强烈拒绝。

使者们要么被逐,要么被毒杀。

最惨的还属降将李思齐。

原本我叔觉得他们同属察罕帖木儿麾下,王保保多少会给李思齐一点面子。

谁知王保保不仅不投降,反而将李思齐砍掉一条胳膊送了回来。

李思齐回来之后不久就抑郁而死了。

可怜他归降大明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送了命。

一计不成我叔又生一计。

既然硬的不成那就来软的吧。

他干脆把被俘获的王保保之妹观音奴(赵敏原型)嫁给了自己的二儿子朱樉。

心想着咱们成了亲家,你王保保总该归降了吧?

谁知王保保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任凭我叔怎么怀柔,王保保就是拒不归降。

所有的努力都试过之后,我叔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过这也因此成了我叔心中的一件憾事。

传说我叔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二是没有元昭宗的消息。

这第三就是没有活捉劝降了王保保。”

赵匡胤愕然道:“至于么,不就是一个王保保吗?

你麾下徐达、常遇春哪个比他差?

何至让你对王保保念念不忘。”

朱元璋顿时大窘。任小天哈哈笑道:“其实这个天下奇男子的称呼也是话赶话唠到那儿了。

有一次我叔大宴群臣,期间我叔兴致来了便问大臣们以为谁是天下奇男子。

大臣们都说常遇春将军百战百胜,麾下不过万人却能所向披靡,可为天下奇男子。

这会我叔就说了,常遇春将军固然是人杰,然他臣服于我。

而那北元的王保保却是我求之不得的人才。

相比之下,王保保才是天下奇男子啊。”

曹操笑道:“常遇春如此骁将,朱元璋你居然还嫌不满意?

要不你把他送给吾怎么样?吾绝对将他奉若上宾。”

朱元璋立刻虎目圆睁:“咱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

再说伯仁现在早就故去了,咱想见还见不到呢。

就算见到也不会把他让于你曹孟德。”

曹操嘿嘿一笑。

他本来就是和朱元璋开个玩笑罢了。

乾隆这会突然揶揄道:“也幸亏是王保保没有投降朱元璋啊。”

“你这话什么意思?”

朱厚照斜着眼看向他。

乾隆耸耸肩说道:“就朱元璋对待大臣那种残酷的手段,王保保还不定哪天就被杀了呢。

或许到时候史书或许只会留下一句:洪武二十六年,王保保涉蓝玉案,其族尽被诛灭。

真到了那会,哪里还有什么天下奇男子的名号啊。”

朱厚照哑口无言。

虽然乾隆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奈何以自家太祖的性格,这种事十有八九会发生啊。

朱元璋气的哼哼了几声。

不过想到自己晚年大肆把屠刀挥向那帮老兄弟的事情。

他也是无可辩驳。

幸好是认识了任小天,不仅保住了马皇后和朱标父子的性命。

更是让自己不至于再做出屠杀功臣的事情。

雍正这会突然说道:“朕想到一个人,他与王保保的人生轨迹极为相像。”

任小天好奇道:“谁?你不会也说是刘备吧?”

雍正哭笑不得道:“自然不是蜀汉昭烈皇帝。

不知小天你是否听说过他的名字。”

任小天不耐道:“到底是谁你倒是说啊,不说我怎么知道。”

雍正呵呵一笑道:“南明期间盘踞台岛的郑成功。”

任小天一时陷入了沉默。

他仔细想了想雍正的话,发现他和王保保的经历真有许多相同之处。

诚然郑成功以后世角度来说的确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无可抹杀。

可放在当时那个局面来看就不是这么简单可以描述的了。

他和王保保都是乱世时期拥兵自重的军阀。

与王保保一样,郑成功在面对清廷时也一直是败多胜少。

王保保是北元臣子,郑成功则是南明臣子。

且这二人对朝廷忠诚度也都没有那么高。

王保保面对国难选择作壁上观。

郑成功口头答应南明大将李定国联合进攻广东的约定,实则按兵不动致使李定国功败垂成。

其后应天保卫战时他延误战机,导致清军援兵赶到后一败涂地。

最终只能从海上逃往台岛。

其后他虽力主抗清,拒不投降。

然对整个大局面来说已经是无力回天。

雍正拿郑成功与王保保对比,的确是有几分道理的。

而其他皇帝对郑成功了解不多,脸上纷纷露出了茫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