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牛松之战
自从三好长庆在发兵烧讨比叡山延历寺突染痈病后,就已经标致着三好家在近畿诸国的威势进入衰退通道。
不单单是足利将军家奉公众之一的蜷川家选择倒向上杉家一方,连和泉上守护细川家家督细川藤孝也不再忠于足利将军家,直接逃离京都。
先前,因近江、美浓等国爆发战事,使得细川藤孝出奔上杉家的计划受阻,不得不一度返回京都。
得益于细川藤孝迎娶了丹波世木城城主汤浅宗贞之妹为正室,使得细川藤孝便能不用穿越山城东面、北面、南面的伪朝一方重兵云集之地。
细川藤孝自带海轮耗子的觉察属性,他对于哪艘船要沉有着极强的洞察力。
而后,细川藤孝便说服了大舅子汤浅宗贞与自己一同倒向了上杉家一方。
加上受宇治川防线被上杉军一举攻破的影响,一度因三好军的威势而臣从于三好家军门之下的宇津家、川胜家、酒井家、河北家(川北家)、荒木家等诸多丹波有力国人领主们也产生了动摇。
其中,宇津城城主宇津赖高、今宫城城主川胜广继等邻近若狭、近江、山城等国境目地带的丹波国人领主们更是直接举兵响应北陆道上杉军的行动。
毕竟,宇津家、川胜家等国人领主们本就是隶属于京兆细川家,且支持细川晴元与三好家刀兵相见过。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三好家在近畿诸国继续维持霸权,生怕三好家之后像对三好宗三、木泽长政等人那样来清算自己。
只是,柿崎景家、斋藤朝信等北陆道上杉军诸将也只能联名回信,对这些弃暗投明的丹波国人领主们进行安抚,并不能随即颁下本领安堵状。
因为,柿崎景家、斋藤朝信等北陆道上杉军诸将在率军经北陆道上洛之际,可没有从主君上杉清定处获得暂定知行安堵权。
何为暂定知行安堵权?指的是拥有知行安堵的暂定权,而后由主君正式决定。
反观上杉定虎独自统辖大军征战之时,清定是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权,包括暂定知行安堵权。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面对丹波一国大部分的国人领主们产生动摇,以及宇津家、川胜家等国人领主们悍然举兵倒向上杉家一方,作为丹波实际上的国主内藤宗胜,此时他也是无可奈何。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由于先前三好长庆已从丹波抽走不少兵力、粮草用于巩固山城周边的防卫,使得内藤宗胜只能实际掌控南桑田郡半郡之地,根本无法做到及时弹压叛离的丹波国人领主们,甚至连守备内藤领都捉襟见肘。
即便如此,掌控三好家实权的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三人依旧无视暗流涌动的丹波一国形势,屡屡拒绝内藤宗胜调拨援军、粮草的请求。
在三好三人众看来,与山城、大和两国相比,丹波一国都算是后方了,怎么还要那么多的兵力、粮草?内藤宗胜不是很早就向三好长庆表示已镇抚丹波一国全境了吗?那么眼下兴兵作乱的丹波国人领主们又是怎么一回事?
还没等三好三人众想明白丹波一国怎么会再度纷乱,北陆道上杉军总大将柿崎景家就分出两万五千余军势交给副将斋藤朝信,并以沼田光长、沼田统兼兄弟二人作为先导役,迅速越过邻近山城、近江、若狭、丹波四国境目地带的三国岳进入丹波桑田郡境内。
沼田光长、沼田统兼兄弟原本就是出自足利将军家奉公众熊川沼田家,对于若狭、近江、丹波、山城等近畿诸国的地理是再熟悉不过了。
再加上,清定还较为宠爱沼田麝香,甚至还重用了沼田祐光,使得沼田光长、沼田统兼兄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沼田祐光是沼田光兼的三男,自从他出仕了上杉家后随上杉家同族重臣八条定繁经略尾张一国,其升迁速度飞快,现如今已是领有五千石知行地的一城之主。若是待上杉家击败伪朝、收复京都之后,他的知行、地位只会进一步提升。
故而,沼田光长、沼田统兼兄弟为了不让熊川沼田家的一门总领之位被弟弟沼田祐光所夺,更为了能获得上杉清定的赏识,便带着两万五千余上杉军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进入丹波境内,使得内藤宗胜对此措不及防。
按常理来说,若想以超过一万规模的军势进入丹波,就只能通过丹波桑田郡北部的丹狭街道,或是丹波何鹿郡境内的两丹街道。
可这一次上杉军在沼田光长、沼田统兼兄弟的引路下不走寻常路,直接出乎内藤宗胜的意料之外,更让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召集己方国人领主,或是向友军赤松家求援。
宇津赖高、川胜广继等东丹波诸将在获知北陆道上杉军进入桑田郡境内后,火速率本部军势赶来参阵,并献上两万石粮草以资军用。
随着上杉军与宇津赖高、川胜广继等东丹波诸将合流后,兵力很快膨胀至两万八千余军势,并陈兵内藤领与宇津领境目地带的爱宕山周边。
内藤宗胜眼见斋藤朝信这么大摇大摆的在自己的辖区横冲直撞,还收编了自己麾下的丹波国人领主们,自然是不能无动于衷,便纠集波多野秀亲、赤泽义政、内藤忠行(内藤国贞次男)、内藤显胜(内藤国贞之侄)、加治石见守、小野木缝殿助、波波伯部权头(泊泊部权头)、中泽丰后守、渡边美作守、菱田介次郎等麾下诸将,以五千余军势进驻爱宕山西南方的牛松山,意图阻遏上杉军的进军步伐。
显然,内藤宗胜还是高估了麾下丹波武家的实力。
斋藤朝信原本还正愁于三好军是否会选择笼城固守来消耗己方的兵力、粮草,等他获知内藤宗胜已率五千余军势进驻近在咫尺的牛松山后,再也没有任何顾虑,直接命其弟斋藤家信率四百名右虎捷备骑马武士作为先手役,向牛松山发起突袭。
位于牛松山山脚布阵的中泽丰后守本是京兆细川家被官出身,他在获知旧主细川晴元获得上杉家庇护后,就没有与上杉军刀兵相见的想法,眼见上杉军的骑马武士不断迫近后,也不下令进行攻击,反而是不战而逃,直接率本部军势逃回了居城余部城。
如此一来,牛松山正面顿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起初,内藤宗胜是打算借机让中泽丰后守、渡边美作守、菱田介次郎等京兆细川家被官出身的丹波国人领主们与上杉军进行交锋,好借机削弱一下他们的实力,以便于自己将来更好的统辖丹波一国。
可是,中泽丰后守并没有如内藤宗胜所期望的那样与上杉军进行拼死一战。
这就导致斋藤家信在毫无阻碍的情况下,瞬间气势汹汹的突入了三好军的阵地之中。
内藤宗胜是措手不及,他怎么也无法相信,这支上杉军难道个个获得了八幡大明神的神力相助吗?在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的情况下还能立即发起进攻。
终究,内藤宗胜也是三好家中的一员悍将,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并亲率内藤房纲、内藤忠行、内藤显胜等内藤一族武将组织兵力发起反击。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蜷川城,要求蜷川亲世尽快发兵前来参阵。
但三好军在兵力、装备上皆落后于上杉军,加上右虎捷备还是上杉家战力较强的几支常备军势之一,参与过不少大战、恶战,皆是从尸山血海之中拼杀出来的,根本与烂仗不断的近畿诸国不可同日而语。
上杉军上洛算得上是生物入侵,直接大冷天把大棚给人家挑了的那种。
还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以内藤势为主的三好军就开始支撑不住了。
紧随斋藤家信之后攻上牛松山的便是藤目胜久、斋藤利忠、长泽光国三部军势。
即便上杉军处于佯攻的状态,却装备着一千余挺铁炮。
更何况,随斋藤朝信一同出阵丹波的唐人亲广更是专门从铁炮名人岸和田肥前守重房处学习了岸和田流炮术,还担任过越中一国的上杉家诸将铁炮指南役。
反观内藤宗胜所节制的五千余三好军,拥有铁炮数量还不到两百挺,且大都分散在各部军势之中,并不能集中使用。
唐人亲广眼见三好军的阵势有所松动后,就发现了位于三好军本阵望楼上不断挥舞采配的内藤宗胜。
当然,唐人亲广可不认识内藤宗胜,在他的印象里,像这样不断挥舞采配号令大军之人必然不是身份低下之辈,便亲自从身旁的一名武士手中接过一挺发射弹丸重量在三十匁(1匁合3.759克)的大铁炮,瞄着望楼方向扣动了扳机。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传出,内藤宗胜所站的望楼被精确命中,其本人更是被直接炸飞后坠地。
内藤房纲、内藤忠行、内藤显胜等人见状哪里还顾得上与上杉军继续厮杀?赶紧率马廻众退至本阵,带着浑身是血、身负重伤的内藤宗胜头也不回的逃离了战场。
很快,三好军位于牛松山的本阵就被上杉军一举攻破,剩余失去指挥的三好军见势不妙是四散而逃。
斋藤朝信可不打算放弃这个歼灭三好家在丹波境内有生力量的大好时机,随即下令发起总攻。
在斋藤朝信的一声令下,上杉军的骑马武士们纵骑蹂之,各部军势争相出击,一路追赶三好军溃兵至千代川、保津川交汇处。
走投无路的三好军溃兵跳入河中溺亡的更是不计其数,还有不少三好军溃兵成了上杉军的刀下之鬼。
可以说,自牛松山至千代川、保津川交汇处,三好军伏尸数里,自波多野秀亲、赤泽义政、加治石见守、小野木缝殿助、波波伯部权头、渡边美作守、菱田介次郎等丹波有力国人领主以下被讨取者达到三千余人。
战后,斋藤朝信更是挟大胜之余威,横扫内藤家治下的南桑田郡,用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接连攻落波多城、请田城、保津谷川城、江岛里城、御影山城、神吉城、净法寺城、矢田城、犬饲城、千手寺城等二十余座城池兵砦,并切断了内藤家与山城、摄津两国之间的联系。
等内藤房纲、内藤忠行、内藤显胜等人带着奄奄一息的内藤宗胜来到内藤家的本据八木城外,就发现城头上随风飘扬的轮鼓手鞠纹旗已经变成了合子箸纹旗。
不仅如此,城中的内藤一族老弱妇孺的首级也都悬挂在大手门上,上面还在不断的向下滴血。
“该死的蜷川大和守,竟然背叛了!”内藤房纲咬牙切齿的吼道。
“哼,老夫本就不是三好家的家臣,何来背叛之说?!三好家越过大树殿夺我领地、役职,本就与蜷川不共戴天!丹州内藤家本是京兆细川家之臣,是你等引狼入室,这才让丹州永无宁日!”蜷川亲世也不打算与内藤房纲、内藤忠行、内藤显胜等一行人废话,直接将采配一挥,大手门附近的蜷川家足轻、武士们就朝着城外抛射箭矢。
刹那之间,不仅是内藤房纲、内藤忠行、内藤显胜等人,就连奄奄一息的内藤宗胜在内,顿时被箭矢扎成了刺猬一般。
至此,在丹波一国活跃了二百二十余年之久的丹波内藤家绝嗣。
而另一方面,柿崎景家在获知上杉军本队已经突破三好家所设置的宇治川防线后,也不再踌躇不前。他一面令朽木藤纲、朽木成纲、朽木辉孝、宫川赖忠等朽木众诸将负责讨伐盘踞在高岛郡境内的比良山、蓬莱山、权现山等深山之中的浅井甚七郎、赤尾甚介、田那部平内、八木又八郎等浅井家余孽;一面以永田季家、田中重政、平井赖氏、山崎兵库头等高岛郡诸将为先导役,亲率四万七千余军势浩浩荡荡南下,配合上杉军本队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