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苦命的王有根
于是,伸手仔细地整理了一下衣衫,将衣角抚平,把头上的发簪扶正。
接着,转头看向有根,脸上的神情柔和了几分,交代道:“有根啊,娘不在这里,你自已多注意着点,别太累着自已。”
说完,又转过头,瞥了一眼还坐在下位的秀禾,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叮嘱道:
“男人家做活辛苦,你要记得烧艾草水给有根烫脚,可别偷懒。
这艾草水烫脚去湿气,对身子好,有根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我可饶不了你。”
边说着边缓缓往门外退去,心思都在王大富那边,没注意到身后的情况,衣角“唰”的一下扫倒了靠在墙边的笤帚。
那笤帚“啪嗒”一声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安静的屋子里格外突兀。
秀禾赶忙从座位上起身,快步跟在身后,见状连忙弯腰扶起笤帚,脸上带着恭顺的笑容,轻声说道:
“娘放心,早已经备好了。”
金氏鼻子里哼了一声,似乎对秀禾的回答还算满意。
可临出门时,她又突然回头,眼神里透着严厉:“明日鸡叫头遍就得起,把后院的柴都给我码整齐咯。
要是让我回来看到还是乱七八糟的,哼……”
话尚未说完,可那语气里已然满满都是警告的意味,随后金氏便迅速转身,脚步匆匆地离开了。
夫妻二人赶忙一路将金氏送出门外,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尽头,才停下了脚步。
秀禾松了口气,转身回屋收拾碗筷。
王有根站在原地,静静地望着母亲离去的方向,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他缓缓抬起头,望向天空。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这个时候若是赶往镇上,恐怕到了之后也见不到想见的人了,而且还得在镇上找地方住上一晚。
如此一来,又要平白无故多花些钱。
在心里反复权衡思虑过后,王有根最终还是决定,明日清晨跟着村里的牛车一起出发前往镇上。
翌日一早,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村子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王有根就被公鸡的打鸣声唤醒。
他起床时,身旁只有一个婴儿。
秀禾早就已经起床,开始在院中做活了。
简单洗漱后,穿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却依旧整洁的粗布衣服,和秀禾打了声招呼,出门赶去和牛车会合。
村口,赶车的大叔已经坐在牛车上,看到王有根来了,咧开嘴笑着打了声招呼:
“有根,这么早啊!”
要说王有根,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在他还年幼的时候,亲爹就早早离世,留下他们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那时候,日子本就难熬,可母亲金氏为了生存,与村里不少男人来往密切,关系暧昧不清。
这事儿在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背后少不了被人戳脊梁骨、指指点点。
后来,金氏勾搭上了王大富。
这二人一拍即合,金氏自此一心跟着王大富,与其他男人断了往来。
自那以后,母子俩的生活境遇才总算有了些许改善。
其实,王大富之所以对金氏另眼相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中她有生儿子的本事。
毕竟在这个年代,家族香火的延续至关重要。
如今,王家的闺女嫁入了富贵人家,高门显贵,整个王家的日子都跟着水涨船高,蒸蒸日上。
这大家都跟着好过多了,更不用说金氏的亲儿子王有根,早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现在也算苦尽甘来,顺利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安稳平静。
王有根回以微笑,爬上了牛车。
等牛车上的人坐得差不多了,赶车的大叔扬起鞭子,轻轻一挥,牛车便“嘎吱嘎吱”地缓缓启动。
一路上,车轮在土路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伴随着牛车有节奏的晃动,众人在车厢里各自想着心事。
同车的几个村民开始闲聊起来,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王家闺女的高嫁上。
“听说王家那闺女嫁过去可享福了,住的是大宅子,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一个年轻妇人满脸羡慕地说道。
另一个黑脸汉子咧嘴笑道:
"王大富这回可算是祖坟冒青烟喽!连带着咱村口的土狗都能跟着啃块骨头!
"
旁边蹲着的老李头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接茬道:
"可不是咋的!人家现在就是躺着吃也饿不着。
听说昨儿个,苏家又来送货了,我都看到了,是苏家的大管家亲自来送的货。
那一车的东西,啧啧...
"
说着用手在空中比划着那堆物资。
"咱这些苦命人可比不得。
"
最先开口的妇人把破草帽往下一拽,遮住半张脸。
"我家那两亩薄田,老天爷要是不赏脸,一家人都得饿肚子。
"
王有根听着大家的议论,只是低着头,并未多言。
他早就已经习惯了,村里人经常议论。
心里盘算着:待会儿得赶在牛车回村前把这事办妥,不能多耽搁一天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