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薄水

刑天也不明白,为什么姜姓部落都要反,他们那么重要,是神农氏的中流砥柱,直系血脉,应当永远和神农氏站在统一战线的,没想到居然都反了,跑的一个都不留。

现在他就在姜姓部落走过的路上,不停的追击,他下定决心,不管姜榆罔和姜克,跑到哪里,他都要追上去。

只是他们走过的这条路,现在对于自已来说,有点不友好了,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扫荡过的荒野,现在也没多少可以吃的东西留给他们了,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哪怕万物极速生长,也来不及给他们长下一茬,所以,对于食物的问题上,刑天还是感觉有点压力的,不,应该是那些奴隶和他的族人,有压力,因为刑天不需要去考虑,只有那些在寻找食物的人,感到焦虑。

浑是快马加鞭,在荒野上疾驰,为联盟探索最前方的道路,今天他感觉空气中的湿润度更高了,但是天空中没有出现太多的云彩,没有王说的,高积雨云,所以这不是下雨的征兆,而是这附近有极大规模的水源。

果然,他顺着那姜姓部落走过的路,继续向前的时候,看到了一条还算宽广的河流,看规模,可能是大河的支流,只不过这条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天下的河流,叫河的只有一条,那就是黄河,叫江的,也就是长江,其他的,都以水为名,比如渭水,沮水,岐水等等,所以这条,也是叫水,而不是叫河。

好在这条水,并没有阻碍他们前进的道路,这水的方向,是斜着的,与他们前进的路,没有平行,所以没有发现。

因为这里的地势平坦,所以这条水,流速缓慢平稳,没有涛涛之声。

浑和几个战士下马,他想要去看看,这水里,有没有鱼什么的,可以给他们的队伍,补充一下食物。

这几天来,都没有下过雨,所以水看起来,还是比较清澈的,偏绿色的水面,靠近看,是能够看到一些鱼的身影的,天上盘旋的一些鸟,也能说明,这水里面,鱼的数量还是很多的。

随后,他又在附近,找了几根木棍,然后用尽力气,将其一一甩入水中,通过木棍的前行速度,以此来判断水流的流速快慢,再一个,就是看看水中暗流。

一些河水,看起来表面是异常平静的,但水面之下暗流涌动,说不定一下子就把你给卷进去了,以人的能力来说,极难以逃脱。

像黄河,反而倒好,毕竟她水面和水下,都是一样的波涛汹涌,你看水面,就知道它不好惹,下了水里,水性一般的人,极容易把自已的命搭进去。

华夏也只有子生他们那一族的人,几乎就是天生在水中长大,面对那样的水,才能够比较坦然面对。

不过他们的后人,水性以极快的速度在衰退了,毕竟他们已经离开了自已以前的那种生活习性,不会天天泡在水里,几万年进化出来的陆生基因,是很快就能够打败几百年演化出来的一点水生基因的,原来的子生部,想要找到那种天赋异禀的水手,已经很难了。

对于这事,子生也有过担心,甚至担心自已这一族,因为水性的衰退,而被白风给边缘化,毕竟白风当年收纳他们,也是看中了他们的水性。

所以他想着,能不能恢复以前他们的那种生活习性,常年泡在水里,以求获得以前的那种水性,继续诞生个个都优秀的后代。

不过这个提议,自然是被白风给否决了,因为这就是逆天而行,子生只看到了他们的后代,水性减退,却没有看到现在他们超高的新生儿存活率。

以前他们的孩子,十个里面能不能活一个,都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水里面的生存条件,比在陆地上更难。

虽然不至于说要把婴儿带在水里面,但是相比之下,他们的存活率,远低于在陆地上的。

只不过他们的生存家园,加上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手段,让他们成年后的存活率,要比在陆地上的高的多,在水里,没有什么野兽能够伤害到他们,湖心岛,他们就是王者,加上运气足够好,这才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没有灭亡,但是也没能够把自已发展成为一个大部落,他们那种生存方式,就不可能发展壮大,一场无法抵抗的天灾,就能够把他们这种特立独行的部落,彻底给灭亡掉。

所以白风否定他的提议,是必然的,白风只是说:“全华夏,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只要愿意挑,总能够挑出来一些天赋比较好的,水性好的,把他们培育起来就行了,没必要非逮着你的族人去折磨。

再一个,现在华夏有大船有小船,不需要像你这样高超的水性,水性只需要达标了就行了,还是要以船为主,不然我打造船干什么?”

在白风的劝说和呵斥之下,子生才放弃了他的危险想法,子生部也彻底的回归了陆地,天赋好的,水性好的,还是优先加入水军,水性一般的,则从事华夏的其他工作。

而华夏其他的人,只要水性达标,也能够参加水军,华夏的水军建设,也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至于浑为什么要探测这里的水面情况,还是因为它也许能够派上用场,说不定到时候遇到了刑天部的人,也能够利用一下这条水,打刑天一个出其不意。

退一步讲,水势平稳,捕捞鱼也更容易,不管是钓,还是做个筏子入水下网捞,水势平稳,当然是更好的。

确定好水的情况之后,浑招呼两个战士一声,三人齐刷刷翻上马,然后朝着大队伍回去。

刑天也来到了这条水边,不过他是沿河而走,和浑的距离还挺远,沿着河走,能够找到更多的食物,这也是姜姓部落走的路线。

刑天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不由得吟诵到:“薄水汤汤,斫木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