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祭祀与权力
要是在原址拆了重建的话,实在是与太浪费了,他是真舍不得,还不如换个新位置建城,反正位置并不影响西部开发团的运行,目前西部开发团最主要的,就是放牧了,可是放牧的位置,已经越来越远离他们居住区了,反正也管理不到。
唯一会变得管理不方便的,就是拿着奴隶了,他们会有点脱离管制,不过没有了食物的他们,想来是不会随意逃跑的,更何况,离开了华夏,他们还从哪里去获得食物呢?
至于说作为奴隶,在西部开发团,命是不是有保证,这事已经有了确切的回答了,华夏不会随便杀奴隶的,他们的命,很安全,因为他们就没有见过西部开发团进行过哪怕一次祭祀,无论大小,都没有进行过祭祀。
只不过作为奴隶,他们没有资格去询问罢了,不然他们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华夏不进行祭祀,难不成他们不信仰天神和祖先?祭祀的时候,也通常都是要用奴隶的,他们不希望华夏祭祀,是怕自已死,但也希望华夏祭祀,不然的话,天神不护佑他们,他们以后突然灭亡了怎么办,自已的好日子该怎么办?
倒也不是策不想祭祀,他也想在西部开发团好好的,轰轰烈烈的办几场大典,只不过没有值得他行动的事,而且这里也没有礼部,对于祭祀他是一点都不懂的流程。
至于西部开发团那些人原来懂的祭祀的,现在策也不可能让他们插手,现在要祭祀的,是华夏的神,是天地君亲师,可不是他们的那些什么野神,祭祀方式大大的不一样。
没有华夏城的许可的话,策也不敢让任何人进行祭祀,无论手下的人多么希望策可以进行一次祭祀,但是策就是不愿意,也就是因为这一件事,一些人认为策是不称职的,居然这么几年的时间,一次祭祀都不进行。
策当然是知道情况的,他知道候,把他给催急了,那就等到华夏快要祭祀的时候,安排他们一些人去华夏城观礼,高高看看真正的祭祀,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小小的西部开发团,是不是能够承担的起,是不是能够组织起来,要是组织不起来,那就还是不要进行祭祀了。
华夏不是那些小部落,那种随便的,无聊的祭祀,华夏不屑于去做,要做,就做足够威严庞大的祭祀。
还有一点,就是自从燧人氏并入华夏之后,华夏的祭祀对象,又多了一个燧人氏的先祖,因为华夏认为自已是燧人氏的后代,并且也得到了包牺这个燧人氏的正经传人的认可。
当然,现在看来,这个还是存疑的,毕竟华夏一开始,就是那么点人,是一个野人部落,现在华夏的人口来源,很多很复杂,无法确定到底哪些是和燧人氏有关的,但是包牺也必须得认下才行。
等再过上个几十年,这个祖宗的真实性,也就不会有人再去考虑了,都会认为这就是正经的燧人氏之后,这样的事,历史上屡见不鲜。
宋以前人多喜欢给自已找一个世界大族的亲戚,尽量往过去扯关系,哪怕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比如,唐时大多名人,都是陇西李氏,认为自已是陇西人,哪怕他们出生成长于山陕两地,李白也同样说自已是陇西李氏,但真实性存疑,不过后世,无人在意真假,反而用这个,来争李白到底是哪里人。
碎叶城,江油,陇西,李白有很多故乡。
宋时赵匡胤,也想为自已的统治的正确性寻找一个理由,所以往上不停的“翻查”祖谱,最后说自已是天水赵国后人,本身就是贵族,给自已的出身,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于是,这个世代在中原出生长大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天水郡望。
久而久之,也没有人去考虑这件事的真假与否了,这件事的存在,已经变得合理了,一代又一代,都说天水是自已的祖地,真假已经无所谓了,所以一个中原王朝,称自已为天水一朝。
华夏也会是这样,因为白风知道历史,懂得人性,只要自已的统治下,他们的日子过的更好,那么一个个都巴不得认为华夏就是燧人氏之后,祭祀同一个祖宗,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再过上百年,还要说白风这一支,比包牺那一支更加正统。
在祭祀的时候,确保没有轩辕部的人在场的情况下,会在祭祀天地君亲师那个大石头的时候,同时祭祀一块上写着“燧人氏历代先祖之位”的木牌子,这可比燧人氏自已的祭祀还要细节。
加上还从燧人氏,运来了大量的,大型的祭祀礼器,把燧人氏的祭祀方式,和华夏礼部的祭祀方式,相互融合之后,华夏的祭祀规模和形式,就更加的复杂和宏大了。
麻烦,复杂,消耗大,华夏自然是不愿意多做祭祀的,白风也知道过多的祭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什么超越自已认知之外的东西存在,否则的话,自已不会来这里的。
但是他又不知道“它”是谁,到底是他所熟悉的,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神,还是更加理性的,数学上的,物理上的“神”,他不知道到底祭祀谁,所以就祭祀自已最熟悉的天地君亲师了,不过好像把自已也给祭祀进去了。
他在祭祀的时候,心里也会想着,同时给数学和物理之神祭祀一下,还考虑要不要给他们供一点尺子秤砣之类的东西,投其所好,粒子对撞机自已供奉不了,供几把尺子,圆规上去,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