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突破上限

第530章 突破上限

王皓这一次的抖音直播还是极其成功的。

最起码在他抖音直播完的第二天,《美人鱼》这部电影终究还是从国内各大电影院中消失了。

发行方和剧组团队对外的说法自然是撤档,毕竟春节档竞争过于激烈了。

然而实际上这部电影的下映还真就是因为某个演员,在上级管理部门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对该演员参与的镜头画面进行整改删减。

《美人鱼》剧组这下算是有的忙了,毕竟相关镜头可不少。

关键是《美人鱼》已经上映了10多天,如今下映之后再上映,黄菜只怕都凉了,网络上的资源都不知会被看过多少回。

但那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算他们倒霉罢了。

而随着《美人鱼》的下映,这个春节档的后半部分就算是彻底成为了《球状闪电》的专场。

至少《美人鱼》下映后空出来的那部分的排片,《球状闪电》这边就分到了大头。

在这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该片的票房成绩也算是迎来了一波小幅度上涨。

《球状闪电》映第三周,单日平均票房成绩依旧是有1亿多,7天报收8.2亿,第16天的时候,其累积票房就突破30亿,成为首部票房破30亿的国产电影,总票房也来到了35.7亿,距离40亿大关仅仅一步之遥。

没人会怀疑它是否能突破40亿,区别只在于这个突破时间是早是晚

而随着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数越来越多,各大电影网站上《球状闪电》的评分也逐渐趋于稳定。

豆瓣上这部电影的评分要稍低一点,只有8.7分,观众们对其评价以好评居多,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示电影的剧情较为简单,商业属性过浓,同时还有贩卖爱国情怀的嫌疑,也就只有后面的特效部分值回票价。

相比之下,淘票票网的电影评分,无疑要高上一些,达到了9.1分,算是在【星河电影宇宙】系列中排名前列了。

购票观影的观众们对于这部电影也是给予了大量好评,特别是那些带着孩子一起来看这部电影的家长们,表示这样一部电影甚至激发了他们孩子对于物理的浓厚兴趣。

而随着评分的稳定,更多专业的影评也开始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从《球状闪电》看新生代导演的精神觉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王皓的电影,就极好地展现了新时代年轻电影创作者们的精神面貌。

在他的电影里,我们很难看到过去经常会出现在华夏电影中的愚昧、落后和不自信,取而代之的是昂扬向上、充满希望和对未来向往的蓬勃生命力。

这种风格在国内一众导演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和过往的那些年长导演形成了鲜明对比。

观众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种差别,与张艺谋的乡土叙事、冯小刚的市井幽默不同,王皓的镜头始终对准未来,更先进,也更新潮。

若是再深入一点,从第五代导演的历史反思,到第六代导演的个体叙事之后,我们终于是迎来了新生代导演的宏大叙事节奏。

这不仅仅是新生代年轻电影人的崛起,更是华夏本身在经济、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多重突破后,在文化上的映射,是华夏电影与这个时代的同频共振。

至于说王皓,他也只是这个节点冲到第一线的代表人物。

未来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年轻影视创作者带着新的活力与思考,贡献更多更符合这个新时代的文艺作品。】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一场如今声势很火热的《球状闪电》,看完之后走出电影院,我不知为何忽然就感慨良多。

只不过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很奇怪,回到家,坐在电脑前,回忆着看过的电影内容,我半天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说爱国情怀吧,电影中的几个主角都并非是传统的伟光正形象,特别是男主角陈昂,我甚至都无法准确判断他是正派还是反派。

直到我为了转换思绪,在网上随意找了几部老电影刷刷,忽然就从中汲取到了灵感。

给我启发这部老电影名字叫做《横空出世》,或许很多年轻人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但《球状闪电》给我的感觉,确实是和这部电影极其相似。

网上很多人在评价《球状闪电》时,都喜欢聚焦于陈博士这样传奇的人物,亦或者是“球状闪电”、“宏电子”、“宏聚变”这样的科幻元素。

但我看到的,却是在那十多年的时间里,华夏军事实力的迅猛发展。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航母”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航母!”

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当我在电影里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就好像我看到了《横空出世》里核弹成功爆炸时那些欢呼的科研人员一样,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

或许很多人看电影只是图一乐,觉得那些特效画面很是炫彩,但让我欣慰的是,我们和电影里的华夏一样,是真的有航母啊!

在王导的这部电影里,他特意选择将过去的故事线放在了96年,特意选择了台海争端期间。

很多年轻人或许以为这电影是虚构,但实际上在那个年代,我们是确确实实受到了国的航母恐吓。

而二十年后的如今,我们也能骄傲的喊出来。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航母!

感谢华夏无数兢兢业业,为国防工程埋头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们,正是有无数个和林云一样的他们存在,我们才能拥有如今这安定、祥和的生活!

光是为了歌颂这些奉献者,《球状闪电》就值得二刷一遍。】

【谁说女子不如男记战火中的玫瑰!

集美们,最近我被《球状闪电》里的林云圈粉到不行!和那些恋爱脑女主比起来,她简直就是一股超绝的泥石流,直接撞在我的心巴上!

过去的电影电视剧,无论是男频还是女频,女性大多都只是男性的附庸,是爱情捆绑者。

可在《球状闪电》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女性形象。

她独立、自主、勇敢、坚毅且富有能力,心怀国家,拥有自己的事业,一心扑在国防武器的研发上,对风雪月的小情小爱毫不上心。

这才是新时代女性的楷模,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林云的故事告诉我们,女孩子一旦搞起事业,真的没男人什么事了!

大家都给我支棱起来,向林云学习!咱们也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在这个时代独自美丽!】

【第一次在国产电影中看到这么硬的科幻元素。

王导的电影我以前也都看过,作为一名科幻电影爱好者,在我看来,他过往的电影多是科幻形式大于内容。

说是科幻电影,实际上走的却是软科幻的道路,多是以意识啊、梦境啊为主,很少涉及到什么新颖、前沿的科幻理论。

即便是画面最硬核的《地心引力》,也只是场面出众,实际上还是披着科幻皮的灾难片。

但这部《球状闪电》不同,得益于同名原著,这部电影中有着大量的硬核科幻元素。

像是“宏电子”、“量子空泡”、“宏聚变”等等词汇,并不仅仅只是作为这部电影的一个点缀,而是真正以理论的形式,出现在电影的低沉架构中,和电影的故事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了科幻理论为电影而服务。

这一点别说是国内的电影了,就连国外,都很少有科幻电影能够做到这一步,这已经是达到了经典科幻电影的标准,足以在世界科幻电影史上留下它的名字了。】

……

网络上夸赞《球状闪电》的影评不在少数,然而文艺作品这玩意,同样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或者是喜欢。

随着这部电影的热映,影响力迅速增加,相对应的,电影中的很多内容自然也刺激到了某些人。

特别是《球状闪电》这部电影里有些情节还十分敏感,即便这部电影尚未在海外发行上映,一些家奴也是在网络上开始有针对性的抹黑、批评起了《球状闪电》。

【我一直都说,你搞电影就好好搞电影,不要乱掺和。

你想干什么你就是一个拍电影的,你懂什么国家大事】

【还是王导本事大。】

【总感觉《球状闪电》这么拍有些不妥,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友好的状态。

在当今世界,交流、合作、共赢才是大趋势。】

赞扬与批评纷纷扰扰,但这对于《球状闪电》这部电影的成绩,却是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今时不同往日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像是电影宣传这种事情,也有了新玩法,过去那些新闻媒体和专业影评人,早已丧失了对于影视作品口碑的控制力。

自媒体以及各大网络平台,才是新时代下影视产品的宣传阵地,大众有了自己的发声渠道,这也意味着网络上的信息纷纷杂杂,意见领袖再也难以出现,水军成了电影作品最好的互联网宣传方式。

星河集团自然是有着自己专业的网络宣传团队,这可是从零几年就开始组建的一支秘密队伍。

有他们在,网络上那些针对《球状闪电》的闲言碎语,就根本没有丝毫威胁可言。

《球状闪电》上映第四周,第22天,单日票房7千万,累计票房36.4亿。

第23天,单日票房依旧7千万,累计票房37.1亿。

第24天,单日票房6千万,累计票房37.7亿。

第25天、第26天……

终于,就在第28天的上午11点,《球状闪电》累计总票房成功突破40亿华夏币,成为首部票房破 40亿的国产电影。

这个数字,无疑再次拔高了国产电影票房的上限,对于整个华夏电影市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也就在《球状闪电》的总票房突破40亿没多久,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主要是有国内的网友将《球状闪电》的一些切片剪辑了一下发到外网上,其中那部分电影片尾大战的内容,在外网惹出了不少笑话。

毕竟外国人中也有傻子,还真就信以为真,以为两国之间的战争爆发了,同样也是跑到超市里进行大采购,还有人在网上信誓旦旦的说华夏获得了外星科技,发明了新武器。

甚至于这个事情愈演愈烈,在最近的一次记者会上,还有国外记者就《球状闪电》的内容提出问题,询问对于电影中部分情节的看法。

“首先需明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与现实存在本质差异,还是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