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青衣 作品
第10章 故不敢奉屈贵趾
往年间,山东有个贩布的商人,不知怎么的流落到了河北,然后就一直在完县和满城县之间做买卖,多年来都未曾返回家乡。
然而,说他是商人的话,其实还有些过了。毕竟,在完县和满城县这么多年,他一直是独自一个从完县调货到满城卖,或者是从满城调货到完县售卖。
而且,完县离满城并不远,真正的大买卖早就有了专行。这人做的,不过是挑着担子走村串户、沿街叫卖的小本生意罢了,称其为货郎或许更为贴切。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完县与满城之间的路途,这人是熟络的很。为了挣上几个辛苦钱,挑着担子连夜赶路,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便发生在他这连夜赶路的途中。为了方便叙述,我们暂且将他称作布某吧。
话说某天,布某像往常一样,独自一人挑着担子,去调货。为了节约时间,他还时不时的抄上一段小路。
可是天公偏偏不作美,走到快麻麻黑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了。而且雨还越下越大,没个停的架势。
偏巧这时,布某又正好是穿在小路上,前不挨村后不巴店的,四下又没个可以躲雨的地方。这可让他犯了难,该怎么办呢?
无奈之下,布某只好咬咬牙,硬着头皮挑着担子飞奔,希望能尽快穿出这条小路,然后寻个可以避雨的地方。
也许是上天眷顾吧,就在布某连续跑过两个弯道,终于蹿上大路之后,他远远地望见前方三四百步的地方,有一丛茅屋。
布某心中一阵狂喜,脚下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许多,心想终于有地方可以躲雨了。
不过,或许是布某在跑动时带起的脚步声吧,就在布某快要跑到茅屋的时候,一个老头从屋里钻了出来。
看着急匆匆挑着担子跑过来的布某,老头站在屋檐下向布某招了招手。“这么大的雨,快来歇歇。”
见老头主动招呼自己,布某也有些感激。屋檐下,放下肩上的担子,他连忙朝着老头拱手,“老丈,叨扰了。”
看着布某空空的担子,老头笑道,“你是串乡的货郎吧。这出门在外,谁都有不方便的时候。来来来,到屋里歇歇。这么大的雨,可别着了凉伤了风。”
“老丈好眼色。”见老头点出自己的身份,又让自己进屋避雨。布某捡起放下的担子重新扛着,跟着老头进了屋,一边恭维着老头。
然而,跟着老头进屋之后,布某心里却有些疑惑。
在微弱的光线下,老头的家里竟然空荡荡的,没什么家具和器物。而且,还没有什么烟火气,感觉像是很久没有人在这里生火做饭了。
不过,想着这毕竟是别人的家事,自己作为一个外人,实在不便多嘴过问。于是,他默默地放下担子,再次向老头表达了谢意。
等到两人听着外面的雨声席地坐下,稍稍聊上几句之后。布某从担子里翻出了些干粮,分了一些给老头,然后自己也拿起一块啃了起来。
“老弟啊,听你的口音,可不太像本地人呢。”老头一边接过干粮,一边问道。
“老丈还是厉害啊。这些年一直这边讨生活,都快忘了老家是哪里了。”
布某一边说着,一边冲着老头竖起了大拇指,接着又笑着说:“不知老丈能否猜一猜,我究竟是哪里人呢?”
反正此刻外面雨势未停,也无事可做,布某索性与老头闲聊起来,权当打发时间。
“以老朽看,老弟应该是山东人,要是没猜错的话。”说着,老头的声音还有些哽咽起来。
这下,可把布某给吓了一跳。自己和老头不过才说上几句话而已,这老头就听出了自己老家是哪里,也太厉害了吧。只是,老头干嘛哭起来呢?
“老丈,您老说的不错。俺的确是济南的。只是,您老人家为何……”
老头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摆了摆手。
“没事呢,老弟。这么多年来,终于遇上个同乡,还凑巧到我这里避雨。我这心里啊,实在是感慨万千,一时激动,就有些失态了。”
然而,就在老头把这番话说完之后,却又放声大哭起来,把布某弄得更加不知所措了。只好赶紧放下了手中的的干粮,站起身来,冲着老头拱了拱手。
“老丈,俗话说得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您老也别太难过了,要是有什么心事,不妨跟俺说说,说不定俺还能帮上点忙呢。”
听着布某的话,老头继续抽噎着。“让老弟笑话了。俺也是济南的。早年从家里过来的时候,也想着能风风光光的回去。”
“哎,哪晓得天不遂愿。现在只好呆在这里。人老了,也没个气力,走也走不动。就盼着家里人能够接我回去。也不晓得家里现在是怎样个光景。”
听到老头的这番话,布某心里也顿时涌起一股酸楚。从山东过来之后,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完县和满城之间穿来穿去,也是有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
要是哪天不小心碰上了什么事,怕是还赶不上面前这老头呢。想到这里,布某不由地有些沉重起来。
见布某半天没有回应,那老头也慢慢止住了哭声。“老乡,没事吧?”
布某回过神来,连忙摆了摆手,强颜欢笑道:“没事没事,俺听老丈这么一说,也是有点想家了。”
听到布某说也有点想家了,老头冲着布某拱了拱手,“老弟啊,老朽有一事相求,不知妥不妥当。”
布某赶忙说,“你说吧,俺要是能帮上忙,绝对不会推脱。”
“是这样的。老弟啊,要是以后,你有时间回老家的话,能不能去俺的老家走一趟,给家里人捎句话,让他们把俺接回去。这在外头,还是没家里边方便。”
听到老头说要是自己有时间回老家,然后顺带给他家里捎个信,让他的家人来接他。布某点了点头。“老丈,放心,要是俺回山东,准把这事办妥。”
说着,布某解开缠在腰间的褡裢,摸出了一些铜钱。“老丈,我身上就只这些了,你拿着吧,买点吃的也好。我看,你这里是好久都没生火了。”
然而,对布某推过来的铜钱,老头却坚决不肯接受。“你答应帮我家里捎个信,我都万分感谢了,哪里要您的钱呢?”
就在两人相互推让的时候,外面又响起了脚步声。随着一声咳嗽,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少年走了进来,脸色也很憔悴。
进来以后,少年冲着布某作了个揖,然后侧身退在老头身后,垂手站着,低着头一声也不吭。
看着眼前这少年,布某有些好奇的问道,“老丈,这是你家……”
“这倒不是。”老头摇了摇头,接着道,“他也是我们老乡。现在,我们俩一块儿做邻居。”
“这孩子话不多。想来是听到我托你给家里捎个信,然后过来,许是也有事相求吧。”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既然都是老乡,又是您老的邻居。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要是俺能办得到帮得上,绝对不会推辞。”
听到布某这么说,少年抬起了头,从老头身边慢慢地走了出来,然后恭恭敬敬地冲着布某作了个揖。
“我也是走失到此地的。要是你回山东的时候,也能帮我找找家里人吗?”
“这些年来,幸好有爷爷作伴,要是爷爷走了……”说到这里,少年的声音也有些哽咽,泪水更是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们掉下来。“我连个依靠也没了。”
布某看着少年那伤心的模样,布某也是于心不忍,连忙点头。“好的好的,孩子,我会帮你留意的。”
看着布某点头答应,少年又接着道,“我住的地方也不远,只是惭愧拿不出东西招待,所以也不敢劳驾您到家里看看。还请你和爷爷聊聊,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之后,少年向布某和老头分别作了一个揖,然后转身冒着雨走了。
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老头轻轻摇了摇头。“老乡,您别介意,这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心肠倒还不坏。”
布某笑道:“老丈说笑了。都是老乡,俺怎么会去和个小孩子计较呢?”
“对了,老乡,你和这孩子都托我回老家的时候给家里捎个信,你还没告诉我地方呢。”
听到布某问起地方。老头顿时欢喜起来。
“哎呀,你看我这记性!我和这孩子都是从山那边的村子来的,具体的地址是……”老头详细地描述了他们村子的位置和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生怕布某找不到地方。
说完之后,老头还不放心,又央求布某把这件事牢牢记住,千万不要忘记。
见老头如此认真,布某不禁笑了起来,连忙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吧,老乡!这事我肯定不会忘的。等我真的回老家了,一定第一时间帮你把信送到。”
然而,就在布某拍起胸口的那一刻,老头却突然不再说话了。他像是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一样,转过身去,慢慢地靠着墙壁躺了下来。
不一会儿,一阵轻微的鼾声从老头那里传来。布某有些惊讶地看着老头,心想这老头怎么说睡就睡了呢?
听着老头的呼噜声,布某苦笑了一下。不都说老年人瞌睡少吗?眼见自己答应帮他们捎信了,这一转背就自己睡了,也没见招呼一声。
哎,没招呼就没招呼吧。想着先前老头和少年思念家乡的样子,布某也不禁唏嘘起来。索性就靠着担子坐着,等着天明。
雨落了整整一夜,好不容易揠到天色发亮,雨也停了。布某站起身,活动活动了一下手脚,朝着老头叫了几声,准备向老头辞行,早点赶路。
但不管布某怎么喊,那老头却始终没有回应。带着几分疑惑,布某走到老头身边,蹲下身子拍了拍老头的肩膀,轻声喊道。“老丈老丈……”
然而,令布某惊恐的是,随着他的手的拍动,只听见一阵咔咔声,老头的身子顺势就瘫在了地上,哗啦一下变成了一堆白骨。
布某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噔噔几步就退到了门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连担子也顾不得了。
等到稍微平复下来,天色也已经大亮了。再定睛看去,昨夜里,老头面壁而睡的地方,赫然摆着一口破损不堪的棺材。
随着风吹动的茅草声响,布某心里顿时一阵发慌。努力回忆着昨晚的经历,他明明记得自己是走上了官道,怎么现在自己却站在小路的山坡上?
再四下打量了一番,就在这茅草屋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简单的坟墓。
莫不成,昨天晚上见到的老头和少年,是……布某定了定神,不敢再往下想,连忙冲着地上吐了几口口水。
尽管内心有些害怕,但布某还是想起了老头和少年托付给他的事情。他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再次进了屋,小心地把那堆白骨拾进了棺材里。
一边收拾,嘴里还一边嘟囔着,等一切弄好之后,这才又扛起担子出了门。
在经过那座简单的坟墓的时候,布某犹豫了一下,停了下来,依旧嘟囔了几声。
这趟买卖结束后,布某就专程回了一趟山东。与家人团聚后,便马不停蹄地按照自己夜里记下的名字和地址,四处打听,还真找到了老头和少年的家人。
当他将老头和少年的事说出来之后两家人都悲痛欲绝,泣不成声。至于两家人拿出的酬谢,布某都婉言谢绝了。
过后不久之后,两家去接老头和少年的尸骨。布某也毫不犹豫地一同前往,陪着两家人把老头和少年的尸骨送回了故乡。
这桩事做完之后,布某的生活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不仅在完县和满城开了铺子,甚至在济南也有了自己的店面。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挑着担子四处走村串户叫卖了。
等到这事儿再慢慢传出去之后,听说了这事的人都是咂舌。
“难怪布某又能重新起家呢!”“都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连鬼拜托的事都做得如此地道,这样的人不起家,还有谁能起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