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沧凌 作品

第387章 从潼关打开局面

战报上的消息,看得杨广大跌眼镜。

他对李渊的情况也算是了解,知道李渊有个傻儿子名为李元霸。

可杨广完全没想到,李元霸竟然拥有如此实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帮助杨林守住潼关,击溃反贼。

按照杨林战报上的描述,那时候潼关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自己都已经做好了沙场捐躯的准备。

如果没有李元霸出手,恐怕潼关已经丢失,反贼早已长驱直入杀到关中。

那时候,杨广也将束手无策,他根本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如果宇文成都还在他身边,或许杨广不会如此狼狈,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现在的宇文成都已经沦为阶下囚,甚至早就死在单进手中。

看完这份战报之后,杨广的心情极为复杂,他吐出一口浊气,沉默良久,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

他无比庆幸,庆幸自己当初及时下令,抽调边军前来支援,如果李渊父子不在潼关,他现在也不知是何等境地。

不得不说,李元霸的强大,给了杨广一个惊喜,也让他如释重负。

可是等他反应过来,表情再度变得凝重,现在的局势,并没有杨广想象中乐观。

就算暂时挡住了关东反贼的进攻,朝廷的局面,也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那么的被动。

潼关和散关两处要地,同时面对反贼的进攻,甚至于如今的江淮一带,也遭受岭南反贼攻势,朝廷根本无力应对。

现在的大隋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杨广别无他法。

如今朝廷的主力部队,都聚集在关中之地,对抗反贼进攻。

大兴城是大隋的都城,杨广可以离开,但大兴城却在关中无法迁移。

若是让反贼攻入关中,就算杨广还活着,大隋恐怕也没有重振旗鼓的希望了。

在这短短时间,杨广脑海中涌现出万千思绪。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原本强盛的大隋,会突然变成这般模样?

不管他是否能够接受这个结局,有些事已经成为定局。

也不知沉默多久,杨广最终下达命令,让人召集朝中群臣到皇宫议事。

该做的准备,他都已经做了,那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才能击败敌军,扭转局势,才能让大隋恢复往日的强盛。

就算杨广从未改变自己的目标,但现实如此残酷,他的想法似乎只是痴心妄想。

很快,朝中群臣得知消息,便是纷纷赶来皇宫。

这些大臣也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但他们也能预料到,现在的情况肯定不容乐观。

大隋腹背受敌,处境何其艰难?

尤其是那个单进,在散关之外大显神威,一举击溃朝廷数十万大军,更是将裴仁基等数位猛将拿下。

让原本就被动的朝廷,现在更加艰难。

杨广看着在场群臣,面露思索之色,他沉吟片刻说道:

“诸位爱卿,方才皇叔从潼关传来消息,反贼在得知潼关兵马调离之后,便是立刻展开猛攻,潼关几乎就要陷落。

也正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李渊之子李元霸,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竟然助皇叔击退了反贼,这其实是个好消息。

但诸位爱卿应该也知道,现在潼关之中兵马不多,就算能够暂时稳住,又能拖延多久呢?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群臣听得杨广之言,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能够感受到潼关所面临的危险,在杨广调走二十万大军之后,潼关之中恐怕只剩下十多万兵马。

可这些人,却要面对城外的百万之众,这样的差距,着实令人心生惶恐。

但是对于在场群臣来说,他们同样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散关之外的单进,给朝廷的威胁更大。

他们只能抽调兵马,前往散关与单进对峙。如此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总要付出些代价。

从杨广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之后,在场群臣皆是松了口气。

他们还真有些担心,要是反贼一举突破潼关,杀入关中之地,那就麻烦了,在场众人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

可是杨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现在的局势,对他们来说并不好,反贼一方始终占据着优势,而朝廷却那么被动。

有大臣小心翼翼的说道: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如此紧要关头,可以传令边境,再从中抽调部分兵马,让他们前来关中支援。

如今我大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要是无法挡住反贼攻势,恐怕大隋基业将毁于一旦。

这种时候,留下兵马防守边境,亦是无济于事,倒不如到此迎战反贼。”

听得这名大臣之言,杨广稍显犹豫。

但他很快下定决心,因为他知道,这名大臣说的没错,如今大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守关中。

如果关中丢失,就算边境稳固又有什么意义呢?到时候大隋都已经覆灭了,边境守得再好,也只是给他人做嫁衣罢了。

如今关中兵马不济,面对两方反贼的攻势,当真是捉襟见肘。

很快,杨广郑重其事地说道:

“爱卿说的没错,那就立刻起草圣旨,送往边境各地,让他们再抽调部分兵马前来支援。只要能够击退反贼,朕重重有赏。”

群臣纷纷拱手称是。

但只是这样,杨广仍旧心有不安。

他看向大殿之中,一直沉默不已的宇文化及,忽然开口问道:

“宇文化及,朕看你方才一直闭目思索,莫非已经有什么良策?”

此刻的宇文化及,确实在考虑其他的事情,面对杨广的询问,他犹豫了一下说道: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以如今关中局势,我们一直防守,始终是处于被动,还是要想办法打开局面。”

杨广挑起眉头,沉声说道:

“那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做,才能打开局面,扭转局势?”

此刻的杨广,多少有些期待,希望宇文化及能够说出一个良策。

很快,宇文化及神色肃然道:

“想要打破僵局,那就只能主动出击。”

听到宇文化及之言,杨广眉头一挑,顿时觉得有些可笑。

要知道,先前正是因为他贸然下令,让裴仁基主动出击,迎战单进,才导致散关大败,落得如今这般局面。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他都吃了这么大的亏了,自然不敢再冒险行事。

要是再发生什么变故,杨广已经无法承受相应的代价了。

想到此处,杨广没好气的说道:

“宇文化及,你难道觉得朕还会这般冲动吗?”

宇文化及跟随杨广多年,他当然知道杨广在顾忌什么,所以他也没有含糊其辞,便是认真的说道:

“陛下,如今的局势和先前并不相同。

此前主要是臣等太过低估了那单进,才让那反贼有了可乘之机,致使散关大败。

但此番,李渊之子李元霸能够力挫敌军,助靠山王取得胜利,足以说明他的实力非同小可,绝对不是关东反贼能够应对。

或许凭借一人之力,也难以扭转局势。但有靠山王这等老将,再加上这李元霸的实力,他们出奇制胜,未必不能掌握先机。

只要潼关能够打破僵局,击溃反贼,到时候我们才有喘息的机会,才能真正想到办法,对付那单进。

否则的话,让关东反贼牵制朝廷大军,不断的消耗之下,朝廷何来余力?”

曾经的宇文化及,自然是顺着杨广的心意,因为在他看来,杨广乃是大隋天子,不管怎么做,都是天下之主。

反正他只要顺着杨广的意,自然能够得到荣华富贵。

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坏处。

可是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大隋几乎就要到绝境了,要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恐怕真要彻底覆灭了。

一旦大隋不复存在,宇文化及同样没有半点好处。所以他也只能竭尽所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杨广改变局势。

同样的,宇文化及也不敢将之前的罪责说到杨广身上,只说是他们这些大臣的问题,只有这样杨广才能接受。

果然,在宇文化及说完之后,杨广顿时面露思索之色。

他的内心有些纠结,因为散关之败,现在的杨广已经有些心理阴影了。

他不敢主动出击,他觉得若是主动出击,迎战敌军,必然十分冒险。

一不小心,恐怕又要损兵折将。

到时候朝廷该怎么办?

这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结果。

但是宇文化及所言,也不无道理,潼关的失败,主要还是他们太过低估单进,太高估裴元庆了。

单进的实力,确实非同小可,自他起兵作乱以来,就让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处境越发艰难。

现在杨广,根本想不到办法应对单进。

但另一边就不一样了,如今聚集在潼关之外的,乃是关东反贼。

原本这些反贼,都在朝廷的压制之下,要不是单进横扫蜀地,并且生擒宇文成都,杨广也不至于收缩防线,困守关中之地。

可以说,关东反贼的实力,本身就比不上单进,若不是有单进牵制,朝廷早就出兵,将这些反贼尽数剿灭了。

根本不可能让他们苟延残喘到今日。

那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是当机立断,传令杨林,让他伺机而动,寻找破敌机会。还是继续防守下去,拖延时间,等待变化出现。

杨广很纠结,他眉头紧锁,不知道该如何决断。

沉默良久,杨广终于有了决断,他终究不是愿意坐以待毙的人。

虽然这个计划,风险亦是极大,没有谁知道杨林能不能成功,但只要有一点希望,他还是愿意尝试一下。

因为现在的大隋,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杨广什么都不做,恐怕用不了多久,大隋就要濒临绝境。

要是杨林主动出击,能够击溃关东联军,那大隋就多了一线生机。

想明白之后,杨广并没有优柔寡断,他直截了当的说道:

“好,那就试试吧,传令告知靠山王,让他设法找到机会,向反贼发动反攻,当然了……如果实在不行,还是稳妥行事。

除此之外,朕要重赏李渊、李元霸父子,他们助靠山王抵御反贼,功劳赫赫,朕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既然要李元霸帮他办事,杨广当然要给点好处,人家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要是杨广什么都不做,谁会给他卖命?

安排完这一切,杨广便是令人起草圣旨,盖上玉玺送往各地。

——

潼关之地。

杨林收到杨广送来的圣旨,不由得面露思索之色。

其实这道圣旨之中的内容也很简单,那就是杨广让杨林尽可能找机会反击敌军,可这件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就算先前防守潼关,杨林取得了胜利,但反贼依旧兵强马壮,有着绝对的优势,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对付的?

如果以身涉险,要是发生什么变故,那可就有些麻烦了。

到时候,非但不能击溃反贼,更是连潼关都要丢了,那可就后悔莫及。

幸好,圣旨之中并没有强求杨林,如果他非要坚守,也无人能说什么。

但杨林心中,同样想要主动出击,只是心存顾虑,无法付诸实施罢了。

这是一个难题。

杨林想了想,便是让人将李渊父子叫了过来。

现在的李元霸,已经是潼关第一猛将了,能不能守住潼关,还真得看李元霸。

不管是伍云召还是伍天锡,这二人任何一个,杨林都不是对手。可李元霸却能追着二人跑,足以说明他的实力。

所以,这就导致李渊和李世民的地位也是直线上升。

李渊乃李元霸之父,而李世民,则是因为李元霸只听李世民的话。杨林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可人家就是有这样的本事。

主动出击的事情,杨林当然不会轻易付诸行动,但找人来商量商量却无妨。

很快,李渊父子得到消息,便是匆忙赶到潼关府衙之中。

杨林突然找他们,也令李渊和李世民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要做什么。

很快,到了府衙之中。

杨林看着行礼的李渊和李世民,便是摆了摆手,沉声道:

“二位不必多礼,本王派人找你们过来,是有要事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