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从天降 作品

第941章 四方钱来,军功授股(合章)

“天呐,离谱,这也太离谱了!”

吏部府衙。\飕*飕~暁*税+网_ `罪,新~蟑.结.埂+薪·哙+

吏部尚书黄琬看到侍郎陈群咋咋呼呼的走来,正疑惑不解,就见陈群双手一拍,就把一份文书按在了桌上:

“黄尚书,您瞅瞅,这交易所开张才几天,西域开发公司的股价已经涨到了十贯一股!”

“十贯?!”

黄琬手中的毛笔啪嗒掉在案几上。

他颤抖着手指翻开文书,只见上面详细记录了交易所每日行情——从首日的三贯五,到第三日突破五贯,再到今日开盘直接冲上十贯大关。

这西域开发公司的股票几乎是每天都在涨停,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虽然股价涨停,但成交量却依然每日都在翻倍增长。

“这...这简直是...”黄琬的喉结上下咕噜,“洛阳城的钱难道都长腿跑进交易所了?”

陈群苦笑着摇头:“何止洛阳。下官刚收到消息,冀州、徐州、荆州甚至江东的豪族都在快马加鞭往洛阳运钱。”

“听说昨天夜里,临淮鲁氏的车队一次性就运来了二十万贯现钱!”

“临淮鲁氏?”黄琬诧异。

陈群解释说:“就是前次大将军从淮南凯旋带回的那个鲁子敬的本家,他们虽非世族,却是当地豪富。”

自春秋战国以来,齐国便以重商兴教著称,齐鲁大地的富庶也因此冠绝天下。

秦国统一后,汉承秦制,以重农为首,但齐地重商的传统却没有丢,当地的糜氏和鲁氏等皆是家资过亿的富豪之家。

这次苏曜在京师大搞金融证券,齐地的这些豪商们很快便闻风而动。

由于当地的钱行网点还没铺开,他们在京的子弟的资金很快告罄,然后他们立刻就想到了钱行的借贷业务,以家族声誉和产业为抵押大笔借贷入股的同时也花重金雇人,水路联运,带着一车车的财富奔赴京师。

黄琬深吸一口气,突然想到什么:“等等,这些外地豪族入京抢购股份,那中原本地的世家岂不是......”

“正是如此。”

陈群意味深长地点头:

“如今洛阳城中点家底的,几乎都把钱投进了交易所,中原世家如汝南袁氏,河东卫氏、河内司马氏、颍川荀氏等也皆已重金入股。就连那些平日最是清高的太学生,都开始典当书籍,三五成群的抱团凑钱买股。”

黄琬突然拍案而起:“荒唐!太学生不读圣贤书,反倒学商贾投机,成何体统!”

陈群无奈地摊手:“黄尚书有所不知,如今太学里流传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早买上一股’。据说有个寒门学子,在西域开发公司刚开始募股的时候就把祖传的玉佩当了买那原始股,如今已赚回了十倍的钱,成了太学里的明星......”

“胡闹!”黄琬闻言,气得胡子发抖:“礼崩乐坏,这简直是礼崩乐坏!”

就在两人说话间,一个小吏慌慌张张跑进来:“报——交易所又出事了!有人伪造钱票被抓,现在闹得不可开交!”

“什么?!”黄琬猛地站起身,“快,备轿,本官要亲自去看看!”

当黄琬和陈群赶到交易所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

交易所门前人山人海,几个衙役正押着一个满脸是血的男子往外拖。*0-0?小~税!网~ ¢更¨薪_嶵`全^周围人群非但没有散去,反而更加疯狂地往交易所里挤,叫嚷着“买进”“卖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黄琬正要上前询问,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中挤出——竟是他的侄子黄射!

“叔父!”黄射也看到了黄琬,连忙上前行礼。

黄琬沉着脸问:“你不在太学读书,跑来这里作甚?”

黄射支支吾吾:“侄、侄儿只是来见见世面......”

陈群眼尖,发现黄射袖中露出一角钱票,顿时了然:“黄公子也是来买股的?”

黄射见瞒不过,索性坦白:“不瞒叔父,侄儿把您给的《春秋》注释手稿抵押给了钱行,换了些钱买股,如今已经涨到......”

“逆子!”黄琬气得浑身发抖,扬起手就要打,却被陈群拦住。

“黄尚书息怒。”陈群低声道,“此事已非个例,当务之急是尽快禀报唐王。”

黄琬强压怒火,狠狠瞪了侄子一眼:“回去再收拾你!”

当黄琬和陈群匆匆赶到唐王府时却得知唐王已三日没有回来,这几日皆住在宫中。

然后两人又火急火燎的进宫,总算在政事堂找到了正主。

甚至包括卢植、朱儁、袁绍和贾诩等人也都在这里,显然也是要事在商议,而且和他们要报的事情不无关系。

“疯了,全都疯了!”

厅堂内,朱儁没注意门口的两人,甩着手里的本本兀自大喊:

“首批募资的百万股不到三天就售罄,钱行近十日来吸收存款更是突破

了三百万贯,光放出去的贷款就有一百余万贯了!”

“三百万贯?!”

刚进门行礼后的黄琬倒吸了一口凉气。

要知道,武帝大搞钱时期,朝廷一年岁入也不过是93亿钱,也就是九百三十万贯。

虽然后汉朝廷鼎盛时,岁入曾一度突破过百亿钱的大关,但朝廷四处用兵,兴修水利,花钱地方更多,后来更是盛极而衰,地方瞒报截留不断,收入也是逐年锐减。

近两年,朝廷虽然有所恢复,但也不过是年入八九百万贯。

之前募股得来一百万贯的时候他们就已震惊过一次,却没想到钱行的揽财能力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更可怕的是,这些钱几乎全部流入了交易所。¨h¨u_a,n_x*i~a*n-g.j·i+.~n+e¨t¨”

御史大夫王允皱着眉头报上了监察院得来的信息:

“如今洛阳城内,一斗米的价格已从十文涨到三十文,绢布的价格上涨更甚......”

“物价飞涨?”卢植面色凝重,“这岂不是与当年王莽改制时的乱象如出一辙?”

听到卢植的话,诸公卿顿时脸色大变。

而苏曜则只是抿了口茶,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太傅多虑了。”

苏曜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交易所的方向:“这不是王莽时的乱象,而是经济活力的体现。”

“活力?”黄琬忍不住上前一步,“唐王明鉴,如今太学生典当书籍,农夫抛荒田地,商贾囤积居奇,这哪里是什么活力?分明是......”

“分明是财富在流动。”苏曜转身,目光如炬,“黄尚书可知道,这三百万贯中有多少是从地窖里挖出来的?有多少是世家豪强多年来藏匿的财富?”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唐王是说...”

“没错。”苏曜点头,“这些钱原本埋在地下,藏在墙里,对朝廷毫无益处。如今它们流入了钱行,进入了市场,朝廷不但能收取交易税,更能通过钱行调控经济。”

他从案几上拿起一份文书:“传我命令,让吏部发出公告,自明日起,钱行提高存款利率至年息三分,贷款利息则上调至六分,同时对持股不足半年就进行交易的投资者再加收百分之一的印花税,而持股一年以上则可以减半征收,同时减半征收股息红利税,以鼓励长期投资。”

“这...”朱儁瞪大眼睛,“如此一来,最近这些贷款买股的人岂不是.......”

“孤就是要让那些盲目投机的人冷静冷静。”

苏曜冷笑:

“另外,交易所即刻实施'熔断机制'——对于无故连续异动涨停的股票,其单日股价涨跌幅超过一成,暂停交易一个时辰;后续再次涨停的,直接休市停牌,三天内暂停交易。”

“什么?这......”

袁绍当即大惊。

提高税费,对于现在的袁绍来说,他还感觉不到什么。

毕竟股票每天都是20%的涨,那一个两个点的税九牛一毛罢了。

但是停牌休市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洛阳交易所与朝廷的休沐日一样,都是照理每旬一休。

上次休沐日的时候,上到世家权贵,下到平民百姓,那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急难耐,只盼着开市时间快点到来。

这一旦停牌休市,大家正在头上的热情一退却,到时候人多嘴杂的再传点什么不利的事情,那恐怕真的要遭。

而这,自然也正是苏曜提出的“熔断机制”的本意,就是要给目前狂热的股市套上了一道缰绳。

虽然股票暴涨对于他的声望和后续增发都非常有利。

但是正所谓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现在这些刚刚接触炒股的人,凭着满腔热血几乎是靠信仰来买股,如果不加管控,那么股价上天是迟早的事情。

到时候,万一再来上一场如荷兰郁金香泡沫或者英国南海泡沫的事情,市场从极热转到极冷就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荷兰的郁金香泡沫直接粉碎了其全球海洋贸易的霸权,海上马车夫就此衰落,由大英帝国逐渐接手。

而英国的南海泡沫也同样可怕,自此事发生后,民间对股票信心崩溃,大英帝国往往足足一百年间都没再发行过一张股票。

对于身为一国执政,并且亲手设计这一切的苏曜来说,他自然不可能明知前面有坑还要踩上一脚。

于是,见到事情有失控的苗头后,苏曜也是立刻插手,要防患于未然。

只见苏曜环视众人,直接下令:“首先,立刻调锦衣卫和都察院联合行动,彻查伪造钱票之事,一旦查实,严惩不贷,以儆效尤。而对于恶意哄抬物价的商贾,也要依法处置,稳定民生必需品价格。”

接着他目光扫过黄琬,“至于太学生之事,可由太学祭酒出面引导,我这里有一套专门讲解金融股市的册子,可以让他们学习学习,明白金融之道,并非一味投机。”

黄琬微微一怔,心中暗自佩服苏曜的手段。

原本混乱不堪、看似要失控的局面,在苏曜这几条命令下,似乎渐渐有了清晰的解决方向。

卢植捻着胡须,眉头仍未舒展:“唐王,老臣还有一虑。如今大量资金涌入交易所,各地生产却未见增长,长此以往.......”

“太傅所虑极是。”苏曜点头,“所以西征之事也必须尽快开始。”

他展开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西域商路一旦打通,丝绸、瓷器、茶叶的出口将成倍增长。而我们也就需要更多的工坊、更多的工匠和更多的原料.......”

“如此一来,资金自然流入实业。”贾诩恍然大悟。

“没错。”

苏曜再次拿出一个小本本,上面写着“公司法”三个大字,交予众人:

“如今民众投资热情高涨,但交易所却只有西域开发公司一个产品供给,显然也是股价飞涨供不应求的原因之一。”

“因此,趁此良机,咱们可以继续推出供给,允许民间自营公司,上市募股的同时再由朝廷和沿海诸州共同出资,筹办南洋开发公司,加大发行力度。”

“同时,西域开发公司也是时候开始首轮增发了,明天就可以挂出告示,宣布西域开发公司即将再次发行一百万股,每股作价五贯。”

“什么?!才五贯?!”

袁绍猛地站起身,茶盏翻倒在案几上:“唐王,如今市价已到十贯,为何增发价如此之低?这岂不是......”

“岂不是让先入场的股东吃亏?”苏曜似笑非笑地接过话头,“袁公多虑了。首批股东认购价不过一贯,如今已获利十倍。此次增发价定为五贯,既能让更多人分享西征红利,又能避免股价虚高。”

贾诩突然抚掌大笑:“妙啊!如此一来,不但能吸纳更多资金用于西征,还可以平抑股价,更妙的是——”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袁绍,“那些囤积居奇者,怕是要寝食难安了。”

袁绍面色微变,强自镇定道:“唐王深谋远虑,臣佩服。只是...突然增发如此多股份,怕是要影响西域开发公司信誉,引发交易所动荡,导致股价暴跌啊。”

苏曜闻言大笑:“袁公多虑了。西域开发公司背后是朝廷信用,只要西征顺利,公司前景无忧,又何必担心股价问题?”

随即苏曜转向众人,正色道:

“传令下去,三日后南宫门外举行誓师大会,同日进行发行登记,凡参与西征将士,都有权优先认购公司股份。”

“同时,朝廷未来还将再拿出百分之五的股份对有功将士进行股权激励,凡立战功者除了常规的封赏外,还享受依功授股的资格!”

“什么?!”

“军功授股?!”

苏曜此言一出,政事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曹操更是猛地站起身,眼中精光爆射,“唐王此策,是要将商贾之道与军功爵制合二为一啊!”

贾诩迅速心算:“若按每股五贯计,西域开发公司总股本将达千万贯之巨,百分之五便是五十万贯......”他抬头看向苏曜,“唐王这是要再造一个军功授田体系?”

“正是。”苏曜展开《军功授股条例》,“昔日商君变法,以军功授田激励秦人;但土地总有极限,我大汉立国不久军功授田便因无田可授而瓦解。”

“而西域虽然看着广阔,但可供耕种的土地却远不如中原,倘若再行旧制,朝廷在封赏上面必要花费重金。”

“因此,今日我便以军功授股,既节省了国库开销,更能让将士们明白——”

苏曜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未来西域的每一寸土地,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嘶——

卢植深吸了口气,看着苏曜的眼神颇为动容:“老臣终于明白了!唐王是要以利聚兵,以商养战,让开拓疆土成为人人争先的功业!”

政事堂内,诸位重臣相视一眼,突然齐刷刷跪倒在地:“唐王圣明!”

于是乎,随着苏曜这一连串环环相扣的政策发布出去,京师洛阳再次迎来一波巨震,西征的氛围也越来越浓。

大军还未开拔,帝国的武德值就蹭蹭蹭的猛涨。

朝野之间尚武之风大盛,就连街头巷尾的孩童嬉戏,也多是模仿军阵厮杀,以开疆拓土为荣。

而众人毫不避讳的谈论西域未来的事情显然也吓坏了洛阳城中的胡商和羌人等等。

当他们看到公告板上写着朝廷要搞西征誓师大会的时候,立刻一个个脸色大变,也顾不上手中股票的涨跌了,纷纷是匆匆的派出快马,往老家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