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质子留学生
山士奇击败了蒲甘军,对于汉军而言,只是一次边境小小的冲突而已,但却引发了巨大的反应,后世缅甸北部、泰国北部、印度东北部先后有数个小国主动遣使前往云南,并主动派质子请求入朝。
当初大理国内附后,就有数个小国遣使、派质子,甚至不需要朝廷主动派人前往提出要求,实在是维持了一千多年的宗藩朝贡入质体系下,华夏周边的小国门儿清的很。
为此负责外交事务的鸿胪寺下设的四夷馆,常年有来自各地的小国并部落使者,一如西汉的槀街蛮夷邸,槀街是汉朝长安的一条街道,蛮夷邸则是汉朝接纳诸藩属国的使馆区。
至于被送到东京城的质子们,则被朝廷安置在京师大学堂就学。
京师大学堂是王伦称帝后改组前宋太学而成立的,成立于洪武四年,拥有两个校区,这两个校区其实是分科而设,主要分文、工两大科。
前宋太学与国子监的位置很有些特殊,位于朱雀大街东侧保康门街的南面,离蔡河不远,沿河两岸有麦秸巷、杀猪巷等,坐落着不少隶属于教坊司的官伎场所。
故而老太学的校区都是文科专业,诸如国文、历史等,各国质子皆在这里入学,王伦是不会允许他们接触到工科与理科专业的。
京师大学堂的工科校区在东京城东面,故而被学生们称为东舍,前太学校区自然就是西舍了。
西舍已经入学了四十多名来自各个小国与部落的质子学生,其中并不包括漠北漠南诸部的学生们,漠南渐渐融入华夏,漠北则是求学风气不盛,而且多在河北、河东两行省的省立学堂入学。
王伦虽然不同意与耶路撒冷王国建立朝贡关系,但却邀请约翰.蒙特前往京师大学堂西舍学习,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约翰.蒙特属于插班生,他还没来得及熟悉一下京师大学堂的风气,便多了一个室友,来自印度东北部森那国的小王子沙恭达罗。
同所有刚来到东京城就被中原的繁华所震惊、然后表现得非常自卑的前辈们一样,沙恭达罗也非常震惊,因为京师大学堂居然不允许他带来的仆人们随身侍奉自已!
京师大学堂是有训导处的,训导主事有军衔,等同于禁军中的营副指挥使级别,看到沙恭达罗居然带了两个又黑又瘦的仆人、而且让仆人就睡在西舍宿舍区的走廊里,还他娘的随地大小便,丝毫不在意来往的其他学生们。
训导主事顿时大怒,提着鞭子将两个仆人抽打了一顿,然后要求沙恭达罗带着两个仆人清理卫生,并且将仆人送回到四夷馆去。
约翰.蒙特抱着点儿同情心凑在一旁观看,沙恭达罗脸面通红,他好歹是刹帝利种姓,怎么能够跟两个贱民仆人一起动手呢?
印度恶臭的种姓制度和文明之下,有一个“初次见面试探”原则,即某个印度人遇到外人、不确认对方的种姓等级时,就会看对方的表现,假如对方以命令的语气要求他做事,那么他就默认对方的种姓比自已高,自已就要服从。
训导主事提着鞭子立在一旁,沙恭达罗便想当然地认为,这位尊贵的官员是婆罗门种姓,自已自然是使唤不动的。
他便看向了围观的数十名学生们,看到了约翰.蒙特,嗯,这是个红毛番,肤色发红,不如震旦人白皙有气势,就是你了!
沙恭达罗便对约翰.蒙特指指点点,要求他动手清理下人的污秽,约翰.蒙特疑惑地看着他的手势,等到经过两道翻译的话语传来,约翰.蒙特鄙夷地骂了一句粗口。
在场的除了约翰.蒙特的翻译、那个从安西都护府跟来的可萨突厥商人听懂了之外,其余人都不知道约翰.蒙特说的是什么。
还没等翻译说话,沙恭达罗便看懂了约翰.蒙特的表情,哦,原来这人的种姓也很高嘛,他也不尴尬,又继续对着其他人指指点点。
训导主事也弄清楚了沙恭达罗想要干什么,顿时脸色一黑:“你自已动手!”
沙恭达罗顿时觉得委屈极了,从出生以来他从未遭遇过如此羞辱,好在两个仆人有眼色,迅速地收拾了自已拉尿出来的污秽,缩着脖子瞪着无辜的眼神站在一旁。
训导主事顿时头疼不已,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些蛮夷小国的质子,北方与西北来的小国质子还好一些,没那么多事情,就属这些东南蛮夷猴子最不省心。
朝廷收这些野人来学堂做甚?俺们这可是京师大学堂,不是收腌臜玩意儿的垃圾桶啊!
将沙恭达罗的两个仆人押送回四夷馆时,鸿胪寺的官吏也拉着这位训导主事吐槽,能不能别把这些下人送来了,他娘的森那国等小国的使者不愿意仆人同自已住在一个院子,四夷馆哪里还有地方额外安置这些人啊?
京师大学堂的训导处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隶属于仪鸾司,也就是朝廷安插在各学堂的情报人员,训导主事自然是有权直接给王伦递秘密奏报的,于是这位梁山北伐在河北加入梁山军的王伦老部下,也忍不住给皇帝写了一封抱怨的上奏。
接到上奏的王伦也只能无奈地笑一笑,新汉的教育制度,分为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两级,小学堂推行六年制,招收八岁以上的学生,若在十八岁及以后毕业,便拥有了秀才学历,是可以出去找工作并且参加府县级别的吏员考试的。
毕业后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各府、省级的学堂,也就是开始专业细化,比如农、医、画、工、商等专业性的学堂。
京师大学堂与诸行省的省立大学堂等级一致,都属于综合学科性质,这些大学堂都有独立招生的资格,面向天下招生,学部只有监督权而没有实际行政管理权。
实际上的京师大学堂,单就学术成就而言,是不如山东、河北二行省的省立大学堂的,毕竟这两个地方算是王伦的“龙兴之地”。
但毕竟地处京师,这些年经营之下,京师大学堂想要争一争“天下第一”,自然是很情愿接收质子留学生的。
王伦打算等到迁都完毕后,再整合一下各地的大学堂,将质子留学生们分散一下,说实话他也不喜欢留学生,但朝廷总得将这些质子培养洗脑一下,让他们成为亲华人士,未来归国继承王位,也方便处理朝廷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