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屿 作品

第五十六章:小寒(前)

(次日,启明一行人驾驶汽车来到位于中部地区较为偏远的县城。这里相比十几年前除了建立起标志性的楼房,街道仍旧保持着一份老式的风貌,有人驱赶着两三头水牛,有的在街边叫卖从城市批发来的服装,还有各种个体经营的商住一体的小店铺。)

“看导航上面,像是从这边转进去。”浩霖指了指路边的岔口,李叔则提前打方向盘转向。自从昨天金素灵与浩霖谈过后,他的确有所改观,不仅没有再饮酒,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不再是一副倦怠、散漫的样子。

浩霖将挂在通风口的手机拿了下来,在地图上滑动着:“月妍你导的这个地址,怎么感觉不太准确,绕来绕去的。”

坐在后排的月妍俯身靠近,贴在前座的背面:“我也是按照那张字条上的指示来确定目的地的。也不能怪我呢,谁知道这边与之前有没有发生改变。”

见导航几次提示错误,浩霖皱眉道:“李叔停一下,我问问。”等李叔靠边停稳后,浩霖打开车门,目光锁定在附近的一家小型超市,他径直走向超市。

超市门口摆放着商品柜与贩卖冰淇淋的冰箱,老板坐在门口悠闲地刷着手机,时不时的发出被逗乐的声音。浩霖一边拿水一边拿上写有地址的字条:“您好,大叔,您知道这里怎么走吗?”

老板见有人,起身接过字条,看过后立马认出他要找的位置,他微微向前探出身,指了指前方马路岔口:“哦哦,这里右转,然后主干道走到底,然后可以见到一座小石桥,再前进个五百米左右,就是了。”

付过水钱后,浩霖道谢道:“谢谢啊。”他把刚刚问到的讯息告诉李叔,李叔点了点头,发动汽车继续前行。

在经过超市老板的指引下,几人终于找到了李博老家的具体所在。铁门紧锁,周围被红砖墙隔开,里面是一座两层的洋楼,侧面能看清是一个小菜园,楼前还有一个用水泥和瓷砖砌成的小鱼池,上面还冒着捣鼓泡泡的机器。

李叔指了指左手边,脚下缓缓带着刹车:“好像就是这。”

浩霖下车敲了敲铁门,向里面喊道:“阿姨?阿姨在家吗?”

月妍则声音稍显尖锐,毕竟院子不大不小,不扯着嗓子怕是听不见:“请问有人吗?”

见连续几次呼喊,房子依旧没有动静,启明下车提醒道:“你看嫂子给的电话打过去问问。”

浩霖拨通电话后,左右看了看:“没人接。”

一位年纪六十岁上下的老伯坐在对面民房一楼的扶椅上,见有几人在门口逗留,起身走向他们:“你们找哪位?”

浩霖转身打着招呼,礼貌地递上一根香烟:“您好大伯,请问这户是李博家吗?”

老伯接过香烟,将其仔细看了看,然后挂在耳朵上:“李博?”他想了想,继续说道:“哦哦,你说幺妹家,是这里。”

(幺在一些乡话中是最小的意思。)

老伯问道:“你们找她有什么事?”

没等众人回答,老伯自顾自地解释道:“她刚刚在后山采油菜被蛇咬了,现在被村里人送去乡公所的诊疗室了。”

启明走近这位老伯问道:“那可以告诉我们具体位置吗?”

老伯抬起手臂,指了指反方向的公路:“沿着这条马路一直走,见到岔口不要转,乡公所在右手边,是一栋白色的房子。”

浩霖转身便挥手边感谢:“好。谢谢您。”两人返回车上,车辆朝着乡公所的方向行驶。

乡公所前,几人停好车,朝着一楼入口的玻璃门走去,一位身穿白衬衫的工作人员正好从里往外走,见有陌生人,上前打着招呼:您好,请问有什么事?

月妍背着斜挎包,用手捋了捋肩上的包带,回答道:“我们找李博的母亲,叫陈幺妹。”

工作人员指了指大楼的右侧:“她现在在一楼的卫生诊所,刚送来。大家在联系血清。”

几人边走边不忘道谢:“好,谢谢。”

在卫生诊所里,李母坐在诊疗床的边上,手上的红肿处清晰可见两处蛇齿印。她把手抬得略高于心脏,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时不时看着自己受伤的手。另一边,医护人员正打电话联系血清:“她说不记得蛇的样子,这血清也不好给她注射。”

“你把这一带的蛇种都整理一下,附带着图片,赶快发过来确认。”

从走廊处就可以听到医护人员催急的声音,敲了敲开着的门,四人进入房间后,医护人员并没有过多理睬,以为是赶来的家属,继续和电话那边沟通。启明走上前查看伤口:“我看看。”他仔细观察着黑色的蛇毒隐在血液中,慢慢向身体侵入。

启明没有迟疑:“李叔,你拿几柱艾香来,请问这里有生姜吗?”

医护人员一愣,顿了顿还是回答:“厨房有。”启明转头交代道:“浩霖,你去拿两片生姜。”浩霖也是干脆,迅速朝着门外一路小跑去找生姜,而月妍则坐在李母身边安慰道:大婶,别担心,我们是李博的朋友,这位也是医生。”李母的表情略显放松。

启明将生姜片的中心位置用牙签戳上九个小孔,平放在蛇毒流向两寸的距离,上面竖立艾柱。随着艾柱被点燃,一股热量由手心开始慢慢拦截住蔓延的黑色毒素。过了会,李母明显感到手上的疼痛有所缓解,紧绷的神情也逐渐松弛下来,几人在一旁静静守候,同时观察李母的状况。

经过比对附近一带出没的蛇种,最终在李母反复确认下,只等对应的血清一到就可以进行注射。在注射过后,他们开着车载上李母返回家中。车上,启明向她简要说明了此行的目的。过程中,李博的母亲却道出了一个令启明很是意外的消息。

启明坐在浩霖和月妍的中间,他略微探着身问道:“您说在老师之前还有一个男人来过?”

李母将安全带调了调,侧过半个身子,回忆道:“对,那个男人也说是我们李博的朋友,看年纪和李博差不了多少。”

启明趁着她回忆追问:“您记得具体时间吗?”

李母又想了想说道:“不能具体到某天时间,但是可以肯定已经过去七八年了,那个时候媳妇还没过门。”

启明眉头一挑,问道:“您记得他的样子吗?”他回想起花名册上有几个名字周围画着红圈的师兄,基本和李博的年纪相仿,老师是否也是察觉到这一点呢?

李母摇了摇头,表情略显无奈:“太久了,不是太清楚。”

启明忽然想到什么,从放在后排的小包里拿出几张董磊的照片,问道:“那这个是他吗?”

李母将照片拿在手里,因为眼睛有些老花,一番辨别后摇头:“不是。”

浩霖挪了挪身体,显然后排有些挤,他问道:“那老师和这个男人为什么会去祖坟,有说原因吗?”

李母将照片放在腿上,沉思了一会说道:“这个我不清楚,但是兴义法师在祖坟周围转了一圈,好像拿走了什么东西,是用黑色塑料袋装着的。我也不好多问。”

启明心中疑云重重:“那一会儿您能带我们去祖坟上看看吗?”很明显他想过去证实一下心里的猜测。

李母点头应道:“可以,现在村里路通了,比之前方便很多。车子也可以开到山腰,几步路就到了。”

在李母的指引下,几人将车停在了临近李氏祖坟的一处空地。这里虽然并不是上乘的风水宝地,但整个布局精细,朝案两山遥相呼应,启明和浩霖一眼就认出,这种布置正是出自李博师兄之手。

他们来到整个山势的中段,山里分了区域,所以很难是把先人的祖坟葬在别家的风水范围内,走进树林没一会,周围竖立着数个小土堆,每个墓前摆放着新鲜的白菊花,由此可见其母不仅会照顾自己的起居饮食,还时常来此探望逝去的亲人:“这里是李博的父亲,这边是爷爷奶奶,这一片都是李氏亲戚的墓地。”

李母说着,眼珠子不禁打转:“李博这孩子,以前总会过来…现在…”月妍陪在其身边,也不知怎么安慰,从包里拿出纸巾递给了李母。

浩霖眺望山下,不禁感叹道:“九星行龙皆要禄,最要夹贪兼巨户。或从武曲左右起,此等贵龙看不足。”

他踩着土壤,向上走了一段路,正好可以俯瞰左右的地势全貌:“文曲正形蛇行样,若作淫邪如撒网。此星柔顺最高情,形神恰似生鳝样。”

(以上皆取自风水古文——《疑龙经》)

浩霖说道:“李博师兄是希望乐乐未来读书可以出人头地。朝山文秀,起伏有至。”

从刚进入这里起,启明便一直在附近寻找有没有特殊的标记或者被人刻意破坏的部分。

“浩霖你看这里。”他蹲下身在一处草地上,如果站着来看,这里凹陷的地方并不是很显眼,而拨开周边的杂草,露出一个小坑,深约一尺,宽有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