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翔康 作品

第116章 林芸心疼唐朝

昨晚林芸劝说丈夫,要他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阻止孙子去云南山区支教,一定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她近乎是哀求,真的是掏心掏肺,对丈夫反复劝说了一个多小时。

她没有胡搅蛮缠,而是耐心讲道理,并且列举了小区里的好几个例子:哪家的爷爷资助孙子去国外留学了,哪家的爷爷让孙子接管自己的公司了……她对丈夫说:“人家当爷爷的,哪个不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孙子着想?如果你真的同意唐朝去云南山区支教,事情传出去之后,肯定要让人家笑掉大牙的。”

她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可以说反映了当下多数人的普遍共识,唐伯诚如果要从哲学的高度,来帮助妻子提高对这个问题的认知,那是相当费力的。他知道妻子是一片好心,虽然她不是唐朝的亲祖母,但是她比徐素娟更疼爱唐朝。对此他心里有点感动,于是对妻子说:“我心里很明白,你完全是为大唐着想。不过我再次对你说,大唐向学校递交那份申请,事先我一点不知道,我没有要求他这么做,也没有鼓励他这么做。”

林芸回答丈夫说:“我相信你没有鼓动大唐这么做,他肯定是一时冲动,才有了这个荒唐的念头,所以我们更不能由着他。这么点年纪离开家里,不知道会吃多少苦?而且还要耽误一年的学业,对他是多大的损失?这笔账总会算吧?”

唐伯诚对妻子说:“你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林芸问:“眼前怎么了?顾好眼前总没有错,没有眼前,哪有将来?”唐伯诚说道:“怎样才算顾好眼前?你没有克文夫妻俩的眼光,同他们相比差远了。”

林芸平时最听不进的,是说自己不如别人,她瞪大了眼睛,不满地问:“我哪点不如人家了?”唐伯诚说道:“大唐有这个志向,克文夫妻俩都刮目相看。我也看好这个孩子,他将来的前途,会远远超过他的父亲。不信的话,我和你打个赌。”

林芸连忙问:“这么说你真的要支持他?”唐伯诚为难地说:“要下这个决心难啊!其实我多多少少,也有同你一样的想法,所以感到两头为难。”林芸听了,以为找到了突破口,说道:“这就对了,哪个爷爷不心疼自己的孙子?现在是关键时刻,如果克文夫妻俩说服了云峰和绣文,你一定要站出来,不让大唐去云南,要他参加今年的高考。”

唐伯诚连连摇头,说道:“我不能这么做。这件事我不做主,大唐是参加今年的高考?还是去云南山区支教一年?让云峰和绣文来决定。”林芸忙说:“云峰向来听自己丈人的话,要是他同意了怎么办?”唐伯诚回答说:“那就等着他同意吧,让大唐去锻炼一年,这绝对是件好事,我支持他去。”

林芸无法再劝说,知道丈夫打定主意后,很难让他再改变。这天夜里,她躺在床上睡不着,心里为唐朝着急,并且为他担心。同时还有点不理解,平时在这个家中,丈夫最忌恨的是继子大伟,最疼爱的是孙子大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竟然舍得让孙子放弃今年的高考,小小年纪去云南山区支教。

往日她一直有个心结,那就是丈夫对自己的儿子横竖不顺眼,唐大伟从小到大,直到现在还时常要挨他的训斥。作为唐大伟的生母,她心里自然不痛快,始终认为丈夫处处袒护唐云峰,对唐大伟却心存偏见,原因是唐大伟不是他的亲骨血。然而眼下所发生的一切,使她感到疑惑,使她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她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近来家里接连发生一连串事,先是丈夫执意要捐献全部公司股份,后是大唐要放弃高考,去云南山区支教。然后是前几天晚上,徐素娟突然登门,曝出了丈夫从前的隐情,原来丈夫在云南还有个儿子。更让她吃惊的是,那个叫岩火的云南大学生,原来是丈夫的孙子,而且他来过上海,暗地里在爷爷的工厂里打工。可是当祖孙相认后,他竟然不愿意留在上海,放弃祖父给他买房、买车的机会,情愿回老家去种果树。

这所有的一切,近乎天方夜谭,颠覆了她以往的认知。这么稀奇的事情,竟然接连在家里一桩桩出现,她实在想不明白,心头不由感到了震撼,躺在床上浮想联翩,直到后半夜才入睡。

第二天早晨醒来,她看一下手表,做体操的时间已过了,洗漱后赶紧下楼去。张婶迎上前问:“太太,今天怎么又没有去晨练?”她回答说:“上床后睡不着,后半夜才入睡,早晨起床又晚了。”

张婶端出了女主人的早餐,见女主人神情忧郁,于是在她对面坐下,关心地问:“昨晚和先生谈得怎么样?”林芸连连摇头,回答说:“他仍是油盐不进。我奇怪了,唐家人都怎么啦?老的和小的,一个个都像脑子进水了。”

张婶大惊失色,连忙问道:“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林芸叹了声气,把自己昨晚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有丈夫的回答,在张婶跟前一一说了。张婶听了直摇头,说道:“怎么办呢?先生怎么会舍得?大唐毕竟年龄还小,而且正是考大学的时候。”

林芸眼圈一红,说道:“昨晚就差跪下来求他了,我这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唐的前途着想。大唐虽然不是我的亲孙子,但是他从小同我很亲,我也当他是自己的心肝宝贝。”说这话时,她眼泪扑簌簌直掉。

张婶暗暗同情,连忙递上纸巾,劝女主人说:“太太啊,心里别太难过。你的一片好心,先生肯定明白的。”接着又说:“眼下就看云峰和绣文了,不知他俩能否顶得住?”林芸说道:“云峰向来听丈人的话,老丈人一出面,谅他不敢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