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答题

    陆盛打算先把其余简单的三道题先做好,最好是第二天早上就能把这三篇时务策写完。

    理想是第二天早上,可等陆盛写完那三篇文章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

    陆盛在心里安排了一下时间。

    眯一会,下午把北面蛮人的稿子写出来,晚上加班,再把兵部的草稿拟好,等明天早上润色好之后,下午便可誊写进考卷里,时间上应该是来得及的。

    陆盛想好之后,便把东西整理好,靠在墙上眯了会。

    醒来之后,便拿了几片薄荷叶含在嘴里醒神。

    把东西摆放好,陆盛便开始思考。

    北面蛮人,之所以攻打庆国,一是生活环境艰苦,二是生活资源匮乏。

    生活环境暂且不提,陆盛打算从这个生活资源入手。

    通商,通的是什么?

    不就是互通有无吗?

    北面蛮人多是以游牧民族为主,畜牧业发达,牛羊马多。

    这是北面蛮人的优势。

    而庆国,疆域辽阔,却是牛羊马不足,若是能引进北面蛮人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平民百姓家能吃肉的几率也大一些。

    还有就是兵部的战马问题。

    若是能引进北面蛮人的马匹,兵部的战马实力也会高一些。

    再来说北面蛮人的缺点,最大的一个就是粮食问题。

    之前陆盛有提育种问题,就算育种问题现在无法实施,以现在的米价,去换北面蛮人的牛羊马,应该也能换一大批牲畜回来。

    这在某一方面,也实现了这个互通有无的目标。

    陆盛想好之后,又从为什么不通商的原因出发,分别考虑了庆国和北面蛮人的各自原因。

    之前云夫子说,也不可能是庆国这边不愿通商,那陆盛就得分析一下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何庆国不愿通商,二是为何北面蛮人不愿通商。

    站在庆国的角度想,就是不想让北面蛮人吃得太饱了,省得还得提防着他们会不会背后插刀。

    从北面蛮人的原因来看,也有可能是怕庆国战马实力增加,士兵吃食水平上升,反过来攻打自身。

    也就是说,

    互相都在提防着对方,可这是避免不了的。

    陆盛觉得,只要有利益,就会有合作。

    陆盛起稿里面是这样写的,建设一条大道,通往北面蛮人之地,派兵镇守,在两边之间建立驿站。

    驿站附近可以建设一些摊位,用以建立集市。

    就算北面蛮人不愿意通商,但庆国这边可以在本国边界,直接建立一个集市。

    相信随着集市慢慢地发展,肯定就会吸引不少蛮人过来。

    陆盛相信,北面蛮人也不是全部都会热衷于打仗,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喜欢过平稳的生活的。

    既然生活质量提升了,吃穿不愁的,也就不会再去想着攻打庆国。

    以此来慢慢消磨北面蛮人的好战性子。

    这也就从另一方面,减少了战争爆发的次数。

    这次考题,意在怎么解决北面蛮人的问题,陆盛这么写,也没错。

    起稿好之后,陆盛便看向最后一道题。

    兵部人数增多,那就减少,可从这问题上就可以看出,益元帝并不想减少兵部人数。

    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

    益元帝有这担忧,主要还是银子问题。

    兵部日常消耗,这是不可避免的,要想打好仗,肯定要吃饱喝足,这也不是降低士兵们的吃食能解决的问题。

    节流不行,那就开源。

    至于赚钱这个法子,陆盛就不打算多说了,满朝文武,也不是吃素的。筆趣庫

    想到这,陆盛主要是从士兵本身来开源。

    日常消耗,耗的是什么?

    最主要耗的就是粮食。

    好,这就说回来了。

    一是育种,二是开荒。

    育种陆盛之前写过,这个心里有数,陆盛不怕。

    主要还是这个开荒。

    这么多士兵,长时间无战时,可以种些粮食自给自足。

    可以减少一部分的消耗。

    再来就是打仗粮草消耗。

    这个也不能减少粮草供给,那就只能从打仗出发。

    打仗拖得越久,消耗的粮草就越多。

    秉着这个原则,陆盛从减少打仗时间入题。

    这一打仗,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真要拖个几年,国力强盛的国家都顶不

    住这消耗。

    陆盛心里有数。

    打仗为什么这么久?

    一是兵器问题,二是战术问题。

    战术不提,这是将军需要考虑的事。

    陆盛主要从这个兵器入手。

    你说要是弄个炸药出来,一天时间,战争是不是就结束了?粮草消耗是不是就减少了?

    就算不是弄个炸药,改善兵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陆盛右手食指开始有规律地敲击桌面。

    炸药配方陆盛知道,以前跟他一起玩的一个纨绔子弟家里,暗地里就是搞这些的。

    想当初为了让陆盛投资,还带陆盛去看过是怎么制造的。

    以前的事不提,陆盛只要知道这个配方就行,只是......

    陆盛怕就怕在,等炸药造出来后,益元帝会不会借此征伐四方,那这就违背了陆盛的初衷了。

    陆盛可不想到时候战争四起,民不聊生。

    突然,陆盛想起了另一个配方,威力虽有,却并不足以逆天。

    益元帝要是想征战四方的话,还得掂量掂量。

    这样,既达到陆盛答题的需要,又不会造成益元帝胡乱征伐的影响。

    还有就是兵器改善。

    比如,可以改进连弩的射程,准头。

    如今庆国的连弩,近距离还好,远距离准头就会偏离,导致连弩在军队里面使用度并不高。

    若是能改善这个连弩的准头,相信到时候跟外敌打起来,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陆盛之前有收藏过一把连弩,精美细致,还把玩过几天。

    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关键部位是什么。

    在陆盛看来,庆国的连弩之所以远距离没有准头,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个箭只存在的问题。

    也就是铁箭加装羽毛困难。

    还有金属箭头也要改善,若这两者能改善了,自然就能解决这个射程问题。

    本来陆盛偏向于写炸药的,但想了想,干脆都写了。

    想明白之后,陆盛便开始在稿纸上写。

    也不知道写了多久,眼看越写越暗,陆盛便停下笔。

    把蜡烛拿出来点燃挂在墙上的烛台上,陆盛便要来一碗热水,就着干粮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