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墨 作品
第372章 候选人
女儿曾经说过,经济战发展到最后,其实就是两个经济策略的对战,而财富争夺发展最后,其实就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乔建国之前一直不认可这个观点。
在他看来,他拥有女儿的先知信息,即便是没文化、没知识,也定能处处占尽先机,也定能走向个人财富的巅峰。
可这半年多的德国之行越来越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先知只是让你看到机会,而要抓住机会,必须靠人的知识和智慧。
而卢达民说得不错,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始终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即便是赵小梦这种19岁便留学三国的顶级天才,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事务,也慢慢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谁来担任这个国外事务智囊团的首脑呢?
这个问题比如今的问题更加棘手,因为它不止会影响这一次钢厂收购后的效果,还会影响今后龙兴集团在国外所有的事务。
这个人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智慧,足够的领导力,并且对苏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足够的了解。
乔建国遍寻脑中所有的人,很快有了三个候选人。
第一个,亚历山大·杜金,一位年轻的作家,与乔建国相识于一个故意制造的偶遇。
他天资聪明,记忆力超群,17岁时便考入了苏国有名的莫省航空学院,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但在大学里,他太贪玩,而且个性突出,始终没有融入大学,最终被大学开除。
被开除后,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找了一份清洁工干,受尽了白眼和歧视。
这时的他才再次想到靠学习改变命运,于是弄了一个假的读者证进入图书馆学习。
正是在图书馆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竟然一口气学会了10多种语言,之后便成为了一名小作家。
乔建国之所以制造偶遇,就是听女儿说他很有本事,将来会成为普京的智囊。
乔建国与普京的关系在德国时已经奠定扎实,去年东德激进分子骚扰大使馆,普京因公受伤,也是全靠乔建国在一旁陪伴。
普京回国后,一度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开出租车为生,只能带着老婆女儿寄居在父母家里。
乔建国知道后,让卢达民为其购置了别墅和新的家具,二人关系更进一步。
不过乔建国担心他的出现会偏离普京的政治生涯,故而一直没有介入他的工作事情。
现在如果挖走杜金这个智囊,是可以对他的事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可能会影响普京未来的一系列决定。
不管他现在事业做的有多大,将来在熊国的产业都必须得到一个至高的权力保护。
对于这一点,乔建国始终没有怀疑过。
而且亚历山大·杜金最擅长好像是政治而不是经济,。
他又把心思集中到了第二个人,普京身边五朵金花之一的埃莉维拉·纳比乌琳娜。
她1986年毕业于莫省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其后一直从事相关方面工作,并最终坐到了熊国央行行长的位置。
不管是对于经济的了解还是经济管控能力,乔建国都有理由相信她能担任这个职务。
只不过乔建国曾经让人接触过她几次,或许是因为还年轻又是女人,她对于外人的防范心特别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魰斈叁4
现在即便是重新接触,即便是能最终成功,时间方面也会耽误太久,无法解决目前的危机。
乔建国最后想到的人则是乔建军的老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黄锦康。
他是我国最后一位赶赴苏国学习的经济学专家,并在这里待了五年,对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解。
他师从苏国经济学家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曾多次发表过相关论文和观点,也是第一个对苏国那时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质疑的外国专家。
可后来因为我国与苏国关系恶化,在那个一棒子打死的年代,回国后只能到西南财经大学当一个小老师,直到1981年才被评为副教授。
回国之后,他从未间断过对于苏国经济走向的关注,并写了许多从未发表过的论文,点评当今苏国经济。
乔建国当年来苏国之前,就是通过他了解了许多苏国的人和事,之后也曾经多次拜访过他。
不管是从信任方面,还是从个人政治立场来说,乔建国都觉得他比前面二人要更加合适。
黄锦康接到乔建国的电话时,正穿着围裙在给女儿老婆做饭,这么多年的巴蜀生活,已经让他习惯了这种男人主厨的方式。
他原本是很高兴的,可听说乔建国要让他辞职去当龙兴集团的专业疚师,他还是犹豫了起来。
毕竟,如今的教授位置是他隐忍多年的结果,也是他的学术和理念终于得到重视的开始。
他不想为了世俗的金钱而放弃对学问的研究,更不想被多年的同事嘲笑他被金钱腐蚀了灵魂。
“老爸,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讲奉献、讲原则呢?”
女儿黄丽丽听了这话,立即不愿意了,多年的不平让她对一直都很尊重的父亲动了怒。
“再说了,你为国家、学校奉献了这么多年,他们给了你什么?
钱还是名?不!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连带责任,有的只是一刀切的蛮横!
好了,现在老天终于开眼了,乔总欣赏你了,你却还在这里倔着不肯去!
难道你还想我也跟着你一样,不被领导重视,像是一样窝火一辈子吗?”
他的老婆跟着道:“老黄呀,丽丽说得对,你今年已经五十二了,还能蹦跶几年呀?
按咱们这成分和经历,我估计最多五年,学校就会让你退居二线,天天领着一点死工资等死。
乔总是建军的哥哥,你又那么欣赏建军这孩子,依我说呀,你干脆跟乔总干算了。
再者,你不是研究了那么多年的苏国经济吗,天天开口闭口的,都是这不对那不对,现在有机会让你亲自去实践了,你倒退缩了。”
黄锦康不乐意了,“你们这些人都已经被金钱腐蚀了,我跟你们说不到一起。”
“好,那你跟你说得到一起的人说去,反正我是再也不想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看不起了。”
黄丽丽放下碗筷站了起来,奋奋地走向电话机,拿起了电话。
“我现在就跟乔总说,你不想去,我跟着你学了这么多年,也算半个苏国经济专家了,我去,这总行了吧?”
“好,你有本事你就去,你看乔总会用你不?”
“哼,我去就去,我就不信,离开了你这个老头,我黄丽丽还活不下去了。”
乔建国之前一直不认可这个观点。
在他看来,他拥有女儿的先知信息,即便是没文化、没知识,也定能处处占尽先机,也定能走向个人财富的巅峰。
可这半年多的德国之行越来越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先知只是让你看到机会,而要抓住机会,必须靠人的知识和智慧。
而卢达民说得不错,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始终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即便是赵小梦这种19岁便留学三国的顶级天才,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事务,也慢慢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谁来担任这个国外事务智囊团的首脑呢?
这个问题比如今的问题更加棘手,因为它不止会影响这一次钢厂收购后的效果,还会影响今后龙兴集团在国外所有的事务。
这个人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智慧,足够的领导力,并且对苏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足够的了解。
乔建国遍寻脑中所有的人,很快有了三个候选人。
第一个,亚历山大·杜金,一位年轻的作家,与乔建国相识于一个故意制造的偶遇。
他天资聪明,记忆力超群,17岁时便考入了苏国有名的莫省航空学院,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但在大学里,他太贪玩,而且个性突出,始终没有融入大学,最终被大学开除。
被开除后,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找了一份清洁工干,受尽了白眼和歧视。
这时的他才再次想到靠学习改变命运,于是弄了一个假的读者证进入图书馆学习。
正是在图书馆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竟然一口气学会了10多种语言,之后便成为了一名小作家。
乔建国之所以制造偶遇,就是听女儿说他很有本事,将来会成为普京的智囊。
乔建国与普京的关系在德国时已经奠定扎实,去年东德激进分子骚扰大使馆,普京因公受伤,也是全靠乔建国在一旁陪伴。
普京回国后,一度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开出租车为生,只能带着老婆女儿寄居在父母家里。
乔建国知道后,让卢达民为其购置了别墅和新的家具,二人关系更进一步。
不过乔建国担心他的出现会偏离普京的政治生涯,故而一直没有介入他的工作事情。
现在如果挖走杜金这个智囊,是可以对他的事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可能会影响普京未来的一系列决定。
不管他现在事业做的有多大,将来在熊国的产业都必须得到一个至高的权力保护。
对于这一点,乔建国始终没有怀疑过。
而且亚历山大·杜金最擅长好像是政治而不是经济,。
他又把心思集中到了第二个人,普京身边五朵金花之一的埃莉维拉·纳比乌琳娜。
她1986年毕业于莫省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其后一直从事相关方面工作,并最终坐到了熊国央行行长的位置。
不管是对于经济的了解还是经济管控能力,乔建国都有理由相信她能担任这个职务。
只不过乔建国曾经让人接触过她几次,或许是因为还年轻又是女人,她对于外人的防范心特别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魰斈叁4
现在即便是重新接触,即便是能最终成功,时间方面也会耽误太久,无法解决目前的危机。
乔建国最后想到的人则是乔建军的老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黄锦康。
他是我国最后一位赶赴苏国学习的经济学专家,并在这里待了五年,对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解。
他师从苏国经济学家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曾多次发表过相关论文和观点,也是第一个对苏国那时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质疑的外国专家。
可后来因为我国与苏国关系恶化,在那个一棒子打死的年代,回国后只能到西南财经大学当一个小老师,直到1981年才被评为副教授。
回国之后,他从未间断过对于苏国经济走向的关注,并写了许多从未发表过的论文,点评当今苏国经济。
乔建国当年来苏国之前,就是通过他了解了许多苏国的人和事,之后也曾经多次拜访过他。
不管是从信任方面,还是从个人政治立场来说,乔建国都觉得他比前面二人要更加合适。
黄锦康接到乔建国的电话时,正穿着围裙在给女儿老婆做饭,这么多年的巴蜀生活,已经让他习惯了这种男人主厨的方式。
他原本是很高兴的,可听说乔建国要让他辞职去当龙兴集团的专业疚师,他还是犹豫了起来。
毕竟,如今的教授位置是他隐忍多年的结果,也是他的学术和理念终于得到重视的开始。
他不想为了世俗的金钱而放弃对学问的研究,更不想被多年的同事嘲笑他被金钱腐蚀了灵魂。
“老爸,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讲奉献、讲原则呢?”
女儿黄丽丽听了这话,立即不愿意了,多年的不平让她对一直都很尊重的父亲动了怒。
“再说了,你为国家、学校奉献了这么多年,他们给了你什么?
钱还是名?不!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连带责任,有的只是一刀切的蛮横!
好了,现在老天终于开眼了,乔总欣赏你了,你却还在这里倔着不肯去!
难道你还想我也跟着你一样,不被领导重视,像是一样窝火一辈子吗?”
他的老婆跟着道:“老黄呀,丽丽说得对,你今年已经五十二了,还能蹦跶几年呀?
按咱们这成分和经历,我估计最多五年,学校就会让你退居二线,天天领着一点死工资等死。
乔总是建军的哥哥,你又那么欣赏建军这孩子,依我说呀,你干脆跟乔总干算了。
再者,你不是研究了那么多年的苏国经济吗,天天开口闭口的,都是这不对那不对,现在有机会让你亲自去实践了,你倒退缩了。”
黄锦康不乐意了,“你们这些人都已经被金钱腐蚀了,我跟你们说不到一起。”
“好,那你跟你说得到一起的人说去,反正我是再也不想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看不起了。”
黄丽丽放下碗筷站了起来,奋奋地走向电话机,拿起了电话。
“我现在就跟乔总说,你不想去,我跟着你学了这么多年,也算半个苏国经济专家了,我去,这总行了吧?”
“好,你有本事你就去,你看乔总会用你不?”
“哼,我去就去,我就不信,离开了你这个老头,我黄丽丽还活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