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舆论风波
许愿不着急把华集的话转述给程声礼,在感情上吃过一次亏让她变得谨慎,她得找到一个可以制衡程声礼的点,才好开始自己的计划。
且眼下还有自家父亲这一关要过。
她知道,华集夫妻宠她,也是因为她是许湘齐的女儿。若是家里那个老古董设卡阻碍,华集也不会成全她。
她得先布一步稳棋。
临近节日,直播的生意越来越好。程声礼想要稳扎稳打,所以重心一直放在tb上。
一开始不懂,几个直播平台都有尝试。不少同行都跟他说做dy好,量大,来钱快。可是鱼龙混杂的多了,内耗也严重。
在里面,他就得恪守行规,哪些该说哪些该做心里得有底。若决定在dy做下去,他先要学的不是卖东西,而是其他技能。
一番思考,他想要稳扎稳打,不想挣快钱,最后选择了tb
相较于dy割韭菜式的兜售方式,tb卖滋补品做的是口碑,客户比较懂行,买出了经验,迫使这里的价格相对透明,好与坏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虽然tb量不大,但回头客多,口碑做下来不怕吸引不了新粉,但致富路就远了不少。
程声礼知道自己选择这条路,就甭想挣快钱。因此每批货,售前都得认真核算好价格才能上架。稍不留神,分分钟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只挣二百五。
程声礼最近因为集萃珍单子的事没少烦心,公司很多事也就放手让底下的人去做。
七夕活动如约而至,平台邀请他们参加,底下的人选出几款热销产品,核算了利润空间后拿给他看,也同意了。
直播当晚下单量暴增。眼尖的客户一拖二、二拖三加入购买,没半个小时产品就下架了。
后来在富婆们的强烈要求下,又追加了几十份,直接把排名冲上榜首。
前所未有的成绩,把大家的劲都给鼓起来。
当晚史无前例,直播到下半夜,把客户下单的产品基本称完才下播。很多买家不亲眼盯着他们称不放心,全程跟到称完自己的那一份,看清了质量克重才离开。
待到货物打包悉数发出后,程声礼才认真核算了账目。结果让人瞠目结舌,非但没有挣钱,还亏了不少。他再三核对账目,确实是亏了。
业内人都知道tb做花胶难挣钱,好家伙,这波操作猛如虎,他自己竟成了二百五。
看到当晚冲榜成功,他只得安慰自己,这亏损就当是运营费用了。不然单独掏钱去运营,那笔费用也不少。
确实,经过这一波,他的直播间攒了不少人气,也吸了不少新粉进来。做生意,有时确实不能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
同行竞争分外眼红。行内人清楚,按照现在拿货价远高于程声礼当晚售出的价格,除非是很久之前就备存的货。
花胶的一天一个价,尤其现在口罩原因,走航运进来的,不是随着货轮漂在海上,就是进来后卡在港澳通不了关,导致国内的存货半年来直接飙升了近20个点。
大家也知道程声礼背后有老丈人撑腰,要真是以前的存货,卖这个价格也不奇怪。
圈子很小,有些好事者还跑去问欧言辉。欧言辉一听,还以为是坊间以讹传讹。后面知道了来龙去脉,才知道时期不假。
货确实是他之前留给程声礼的,但也是近一个月的事情。那笔账,程声礼到现在还欠着一部分。
那批货是他亲自经手的,所以印象很深,价格数量都清晰。
当时有人想要整包拿走,加价五万让他转他没舍得。他难得看到整包货都这么干净均匀,用来批发太可惜了,更适合用作零售。才按拿货价一分没挣全转给女婿。
按当时批给他的价格,现在程声礼这么卖,每斤出去也得亏几十块,还不算上他们公司自己的运营费。
一个晚上亏个小几万,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样败。虽说他不懂现在年轻人的生意方法,但还是隐隐担忧。
两人的生意都是各自独立的,这件事程声礼也没跟他提起过。欧言辉爱女心切,堵着一口气难以释怀,回家后便告诉了老伴。
王娟不像丈夫那样沉得住气,转头就打电话说了欧小野一顿。
欧小野甚少过问公司的事情,丈夫平时有提及她就听着,没说她也没主动问。
她对经营的事情不感兴趣,平时也不用男人固定拿钱回家,对丈夫生做生意挣多挣少一直没有苛刻的要求。
出嫁时父母给了几处房产,平时收的租金她自由支配。来自家庭的底气,让她不用恨铁不成钢地逼着丈夫上进、多挣点钱。
王娟的想法也简单,就是希望欧小野能多长点心,别太放任男人想怎样就怎样,哪天把家败光她还得连累她分担债务。
欧小野像个孙子一样接受母亲的训斥,好声应和了很久才把王娟安抚下来。
她对程声礼有很深的信任,也对他的能力有信心。作为创业型公司,亏损是正常的,稳挣不赔的好事只存在于母亲的臆想中,就连父亲做了那么多年的生意,也遇过赔钱的买卖。
听过母亲的话,她反而担心自家丈夫是否会受这件事影响情绪低落。
没多久,程声礼就发现自己被同行排挤了。
无论哪个行业,最怕的就是打价格战,靠价格把同行卷死,自己也会进入死胡同。
同行里,不少人认为他故意搞臭行情,明里暗里挤兑着他。最明显就是拿货不如以前那么容易了。
欧言辉虽然能给他供货,但是他的货源基本是北海产地,以北海胶为主。一个直播间,品类太过单一,不仅难以留住老客户,更难吸引新客户。
其他品类的一手货源,欧言辉也给他介绍过,但是量太大,程声礼吃不下来。
从产地过来,一次性没个几百上千斤谁愿意折腾给你发货,可是零售要考虑资金周转,考虑客户购买能力,很难一下子吃下那样的数目。没办法,只能曲线找国内的供应商拿货,中间已被挣了几回,即便这样,货还是常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