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赵不息面上十分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被嬴政忽然点到而慌乱。

“臣的确有一策。”

嬴政瞧着赵不息这幅故作正经的朝臣模样,忍不住唇角微微一扬。

“哦?”

赵不息距离嬴政太远了,嬴政又是坐在最上方的龙椅上,由高处俯视低处容易,可由低处想要看到高处就不太容易了,所以赵不息名没有看到嬴政面上的表情,只听到了这一声意味不明的“哦”。

应该是让她接着往下说的意思吧,赵不息琢磨了一下这个“哦”字。

于是赵不息就泰然自若的接着往下说了:“臣觉得可以直接在附近的郡购买粮食。”

听到这句话,朝堂中不禁传出几声嗤笑。

五十万大军每日的粮食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紧挨的百越的郡本就人口稀少,一个郡的人口总共都不一定能有五十万,上哪能买到五十万人的粮食啊。

五十万人有不是五个人,走到哪里只要兜里有钱就能吃饱。

赵不息没有理会这些笑声,她接着往下解释:“朝廷可以将所需要的粮食数量分成不同份额承包给粮商,再由粮商竞价拍卖份额,直接由粮商将粮食运到百越,朝廷只要给粮商钱就可以了。”

“一个粮商供应不了这么多粮食,朝廷可以多找几十个嘛,将份额分成不同大小,大粮商承包大份额,小粮商承包小份额。”

这倒是有点意思了。

嬴政坐在高位之上,颇感兴趣。

这就相当于将本应该朝廷承担的运粮费用转移到了商贾身上,若是将买粮的价格定的高一些,的确会有距离百越之地比较近的楚地粮商愿意将粮食大批量的卖给朝廷。

从北方运粮道百越之地路途上的损耗多,可楚地距离百越之地近啊,若是给的价格高一些,想来楚地的商贾还是很愿意卖粮给朝廷的。

“臣有一惑,公主如何保证能源源不绝的买到五十万大军的粮食呢?距离百越之地的郡数量有限,若是吃完了这几个郡的存量,那接下来的粮食该去哪里寻找呢?”周禀站出来,指出了其中最尖锐的问题。

赵不息歪了歪头:“那几个郡的粮食买光了,那挨着那几个郡的其他郡县的粮商就会再把粮食运到那几个郡啊。物以稀为贵,若是粮食少了,粮价必然会高,粮价高了,就会引来商贾,此常理也。”

周禀不愧是儒家有名的大儒,只是思考了一下就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他又问:“粮价上涨,黔首便会买不起粮食,此当如何?”

“若是军队在百越吃一石粮,朝廷就在咸阳卖一石粮,那天下粮食应当损耗的数目并未改变,粮价上涨也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的上涨。”

赵不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而且再过一月半就是春种时间,粮价上涨,黔首便会为了卖粮多种粮,只要再等半年这批粮食收获了,粮食便会增多,粮价就自然又会跌回去了。”

要发挥市场活力嘛,市场发展经济才会发展,经济发展了民生才能发展。

周禀想要寻找赵不息方法中的漏洞,思考了几个点之后却又自己一一推翻了,只能摇摇头,示意自己没有问题了。

此时治粟内史却又开口:“公主说的方法的确极好,只是公主有多大的把握让事情如您口中所说的一样顺利呢?”

赵不息看向了声音传出的地方,一个身材魁梧的和樊哙有的一比,可脚下站的位置却的确是文官位置的中年男人冲着她笑了笑。

这便是治粟内史了,负责此次的粮草总调动。

赵不息回答了他:“我并没有把握……只是这个方法想出来也并不是用来代替粮草运输的,这个方法只是作为粮草供应的一个补充罢了,毕竟能在当地多买三石的粮食,咸阳就可以少往百越调动十石的粮食嘛。”

“粮草是分批运输的,第一批可以从北方郡县运去百越运足五十万人需要消耗的粮食,同时在百越附近的郡买粮补充,若是能买到十万人所需的粮食,那咸阳这边第一次运粮就只需要运四十万人消耗的粮草了。”

听到赵不息的这个解释,先前还心存疑惑,不敢将五十万人的粮草都压在赵不息这个虽说听起来合理,但是不知道用起来怎样的方法上的百官顿时眼睛一亮。

若是如赵不息说的一般,在百越那边买粮和从北地运粮同时进行,那的确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了啊。

若是买粮的方法不能用,也还有原本运粮的老方法。

人就是这样,总要有个能托底的方法保底才觉得安心。

最重要的军粮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大军也已经征调完毕,于是终于开始了对百越的总攻战。

先前嬴政曾多次派兵攻打百越,但是都没有能将百越完整的攻克下来,这一次因为要全力对付北面匈奴的原因,嬴政下定决心要先除掉百越,所以直接征发了五十万万大军,打的就是一劳永逸的心思。

大军出征的那一日,赵不息也跟着嬴政来到了军营。嬴政在主帐之中给将领们鼓舞士气,赵不息也就有了和自己的大才们告别的机会。

赵不息没有多说什么,军中也不允许饮酒,赵不息举起水杯一饮而尽。

“诸位皆是天下间少有的栋梁之材,只是锋芒未显罢了,不息在此敬诸位一杯,便当做是提前恭贺尔等名扬天下的贺礼了。”

赵不息爽朗一笑。

樊哙夏侯婴等人皆是大笑,将碗中的水一饮而尽。

他们的目光之中满满的都是对未来的期盼。

哪个少年不曾想过少年意气,上阵杀敌,来换爵位呢,而今一条通天大道就在他们面前。

有黑石子这样的主君为靠山,他们只管一心立功就好了的,都有黑石子为他们解决。

昔日封侯拜将不过是少年戏语,而今再看,说不准有朝一日他们跟着黑石子当真能够封侯拜将啊……

在众人散去之后,赵不息又单独把韩信留了下来。

比起樊哙等人,韩信在赵不息心中的地位显然更高,论时间,韩信是一早就跟着她的,论才华,韩信乃是史书记着的兵仙,论信任,一众门客之中除了溪和吕雉,赵不息最信任的就是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韩信了。

“到了百越之后,有不懂的事情就问我义父,或者就去找王贲,或者给我写信也可以……”

赵不息叮嘱着韩信。

赵不息每说一句话,韩信就会点一次头。在这群人之中,韩信已经是最沉稳的一个了,她义父李左车身份敏感,又不能一直在军营之中乱逛,其余这一众将帅之才里也唯有韩信最为靠谱了。

有一些事情赵不息告诉樊哙这些人他们也不懂,就只能告诉韩信了,希望韩信能够多一些敏感度。

……虽然也完全就是矮子里面拔高个。赵不息真心觉得她这一群武将大才的心眼都加起来还没有她爹心眼的十分之一多。

到了最后,赵不息笑着拍了拍韩信的肩膀。

“你是天下只此一把的绝世宝剑,只是现在还藏在剑鞘之中锋芒未露罢了。如今到了你该出鞘的时候了,宝剑出鞘,天下皆晓。”

“阿信,去在这大争之世中,名扬天下吧。”

韩信动容的看着赵不息,眼中隐约闪烁着泪光。

没人知道从小被人欺凌着长大的韩信到底有多看重知遇之恩。更何况赵不息对韩信的恩情还不仅仅只是知遇之恩。

韩信对着赵不息抱拳弯腰,他的年纪并不太大,下巴上刚冒出几根青色的胡须 声音还带着变声期少年特有的嘶哑

 

可一双眼睛已经像出鞘的宝剑那样锋利了。

 

“信 必不辜负主君期望。”

韩信不知道自己最终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可韩信知道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他还很弱小很弱小的时候 在他即将要受胯下之辱的时候 在他还只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 他的主君 黑石子赵不息 就已经笃定他日后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了。

他的主君为他搜集遍了天底下最有名的兵书 替他找了天底下最有名的名将做老师 若是他再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岂不是会让主君失望?

不不不 他绝对不会辜负主君的信重。

韩信单手握着身侧的剑 在心中默念。

他要做主君手中那把世间无一的绝世宝剑!他会为主君杀死所有敢挡路的敌人!

看着韩信清瘦却十分挺直的后背消失在营帐外 赵不息也不免唏嘘。

兵仙啊 这片土地数千年的战争史上 前两千年后两千年加在一起都能数到前三的绝世天才。

就像诗仙和诗圣代表了诗家的最高成就一样 兵仙和兵圣也代表了兵家的最高水平 往后数千年 的确有战绩能够和韩信不相上下的人 可在其他人手中战争仅仅是战争 唯有在韩信手中战争才像诗画一样美。

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十面埋伏……再也没有第一个人能够在封建王朝时期指挥出这么多场漂亮的战争了 韩信完成的不仅仅是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更是一场又一场的盛大艺术啊。

送别了大军 嬴政和赵不息异口同声的惆怅叹息一声 一人双双看向对方 又忍不住笑了一声。

“爹 你叹息什么?”赵不息凑过来问嬴政。

“国库只能撑得起三年的战争了。”嬴政轻描淡写道。

“爹 那你又何故发笑?”

嬴政轻笑 脸上尽是意气风发:“用不了三年 半年之内朕就能拿下百越之地 而后再挥大军北伐匈奴 岂不快哉?”

“你又为何叹气?为何发笑?”

赵不息耸耸肩:“儿行千里母担忧嘛 我的大才们都去战场了 我肯定担心啊。”

莫名其妙被迫做了外祖.还多了好几个樊哙那样生啃猪腿仿佛黑熊成精一样壮的壮汉外孙的嬴政:“?”

朕的宝剑呢?

“至于我为什么笑嘛……孩子有了出息 长辈当然要高兴一下喽。”赵不息老气横秋道。

嬴政:“……”

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