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澜皓月 作品

第1章 第1章

(这是发生在蓝星华国的事,时空都可以视为虚构的。)


1979年3月31日,华国西南一所县医院多人间。


六张病床上都住满了病人,屋里气味不太好闻。


再加上各床陪床的人各说各话,显得十分的嘈杂。


医生看三床的老人睡过去了,招手把陪床的程澜叫到了走廊上。


“家里大人呢,赶紧通知回来。”


前两天来的听说只是亲戚。


今天周六,这是老人的孙女。才14岁,在小镇念初中二年级。


看病的钱也是这小姑娘在交。


程澜心头一个咯噔,“家里没大人了。”她父母十年前去攀枝花支援大三线建设,遇到塌方牺牲了。


她想了一下补充道:“我小叔之前去南疆受伤了还在昆明的解放军总医院养伤。”


小叔不是爷爷亲生的孩子,是他老战友林爷爷的幺儿。


68年林爷爷被下放前,悄悄派人把生病的、才11岁的幺儿送到了他们家。对外只说是她爷爷赶集捡的,一待就是十年。


林爷爷去年平反,回到工作岗位。小叔就参军去了,不然政审过不了。


他2月要去南疆前打过一个电话回来,请县里武装部的人转告了去向。


医生皱眉,“最好还是联系一下你叔叔,能回得来尽量赶回来。”


程澜紧张地问道:“医生,我爷爷......”


医生看着眼前虽然长得高但却满脸稚嫩的小姑娘,“我们会尽力,但是做好两手准备吧。”


程澜回头看了一眼病床上消瘦的爷爷,眼眶顿时红了。


她抿抿嘴道:“那我能借一下电话么?”


电话可是金贵东西。除了机关单位,就只有去邮电局打了。但现在她不敢从医院走开。


而且周末打长途可能要排队。一个县的人都去那里打呢。


医生带她去了院长办公室。


他先进去,小声道:“老人是军属,大儿子、大儿媳不在了。小儿子之前也在南疆受了伤。小姑娘想打个电话通知。”


听说是这么个情况院长点点头,“你让她进来吧。”


程澜进去道谢,院长用小钥匙打开了座机的长途锁。


她拿起来,用转盘拨号拨通了林爷爷办公室的号码。


小叔在军医院养伤,她哪知道该打哪个电话找他啊?只能是告诉林爷爷一声,请他转告。


那边应该是一个男秘书接的。程澜听小叔提过,这样的机要秘书级别不低的。


她赶紧叫‘叔叔好’又自报家门,然后说她想找小叔。


“哦,是程家的小姑娘啊。是有什么急事么?”


过去一年都没打过电话,现在突然打来应该是有事。


“我现在在医院,爷爷病了。医生让我通知家里大人赶紧回来。”


那边一听是这个事,立即道:“好的,我现在就通知小林。小姑娘,别怕啊!你那边还有别人么?”


“嗯,谢谢!我家里有亲戚来帮忙的。”


“那钱方面有没有问题?”


“钱够用,小叔之前寄了回来的。”


小叔去南疆前特地寄了两百回来,应该是他家里贴补他的吧。


他是义务兵,一个月津贴只有六块。他当兵才一年呢。


两百块在当下可不是小钱了!


她的老师公办的,一个月工资才42.5块。民办的更少。


快到中午的时候,堂姐程昕打发8岁的女儿程杳来医院送饭。


堂姐就在县城车站摆了个车摊卖面条、米线、抄手、酸辣粉。程杳也是周末在摊子上帮忙。


如今自己做小生意不会有人来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了。


堂姐自己养个女儿很辛苦,手艺也挺好。算是村里最早一批下海的。


她说县城的生意比镇上好,便每天不辞辛劳的骑着三轮车往返。单边大概需要40分钟。


前两天在医院陪床的是程澜的堂叔程卫东,一日三餐也是堂姐给送的饭。


她说吃干粮不舒服,在外头吃又贵得很。干脆她旺场前送来。


程澜周末来了,堂叔就回去忙农活了。


杳杳给程澜送的米线过来,这个不怕糊。从车站走过来要十几分钟,面条和抄手都会糊掉。


给爷爷送的是堂姐熬的八宝粥,还捎了一盅鸡汤。堂姐是用鸡汤做高汤勾兑的调味料,所以生意比一般的摊子好些。


程杳道:“太叔公还在睡啊,那小姨你赶紧吃吧。我先回去帮忙,旺场马上到了。”


“嗯,谢谢杳杳,你路上小心点。”


杳杳挥挥手,朝医院大门口走去。


稍后,程澜收到徐秘书电话给的消息,知道小叔正赶回来心头稍微松了一口气。


至于林爷爷,还在开会呢。


等她回到病房,爷爷已经醒了,正焦急的拿眼睛找她。


“澜澜,你赶紧回去一趟。”


程澜很诧异,“做什么啊?”


爷爷示意她靠近点,然后小声在她耳边道:“你堂叔昨晚趁我有些迷糊,盘问我家里的钱和折子放在什么地方。我没告诉他。但他那个性子,可能会自己去咱们家翻箱翻柜的找。你去把我衣柜里的那两枚军功章拿来,别被他拿到武装部去瞎提要求。”


“可是您这里不能离人啊。”程澜知道以堂叔那占便宜没够的性子估计真干得出来。可她这会儿哪能走开?


“大白天的,没事。有事我可以请隔壁床的小伙子搭把手。再说你一个女娃娃在这里,我要上茅房还是得叫人家。”


爷爷声音有些虚弱。医生说他体内有旧伤,这次生病把旧伤重新诱发了。


程澜还有些犹豫,爷爷道:“快去、快去!”


旁边病床陪床的那个年轻人道:“小妹子,有要紧东西就回家去拿吧。我替你看着。”


前两天在这里那个中年人看着就不太老实的样子。


而且那个人言谈之间,直接把自己视作了老人家的财产继承人。


他去厕所听到那家伙跟认识的人说什么青砖大瓦房,三明两暗,以后他搬进去住之类的。


“可是,您还没有吃饭呢。”程澜之前怕稀饭冷了,干脆拿去烧水的锅炉房放着的。


爷爷朝她挥手,“快回家把东西拿来!吃饭的事我自己来。”


年轻人道:“你快去快回吧,不然你爷爷不安心的。我认得你家的饭盅,我去帮你拿过来。”


程澜看看一脸急切的爷爷,这才点点头,“好,我尽快回来。”


从县城坐车回去十公里的距离,坐客车三毛钱。


如今大多数人都不舍得这个钱,好多人往返县城都是走路。翻大山坡走路比公路近得多。


堂姐不是为了做生意都不会舍得买三轮车。


这会儿赶时间,程澜咬咬牙去坐了客车。


幸亏有小叔寄回来的钱。如今在地里刨食,往返六毛也不是小钱啊。


尤其她读书也要花不少钱。


二十分钟后,她从客车上下来直接上了机耕道,三步并作两步的往家赶。


一路上的人看到也不好耽搁她时间,没拉着问她爷爷的情况。


她走到自家地坝,房门上的锁只是挂着的。


她明明记得自己走的时候锁了门的。


这是拿她放在鸡窝里的备用钥匙给开的吧。平时观察够仔细的啊!


家里的钱不多,一共不到三百块都在存折上。


小叔和她一直都在读书,这在农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所以爷爷压根没什么积蓄的。


存折和户口簿她分开放在了家外的两处地方,防的就是堂叔要进屋行窃。


医院的帐上她压了一百块的押金。这个得出院的时候结算,别人拿不到。


不过爷爷惦记的也不是钱,是他的两枚军功章。


他担心堂叔拿到了,跑去以家属的名义向组织上乱提要求。


堂叔程卫东的心思程澜其实清楚。


他是爷爷的亲侄儿。堂姐程昕和其他亲戚都是又隔了一两层关系的。


小叔之前回自己家的事老程家都知道。


不过爷爷没提过林爷爷是做什么的,只说小叔找到亲爸妈了。


村里人都说爷爷傻,捡来养了十年刚能派上用场了就让人回去了。


堂叔就放话捧灵摔盆都有他呢。


这是欺负她只是个女孩子,准备等爷爷走了就堂而皇之霸占她的家产了!


之前主动去医院陪床,也是为了更加顺理成章而已。


等小叔回来再收拾他。这会儿她只要把军功章给爷爷拿去医院就好。


她轻手轻脚绕到屋子后面偷偷看了一眼。堂叔和堂婶果然在爷爷房里翻箱倒柜。


瞧那到处翻得乱糟糟的架势,来来回回、里里外外找了几遍了吧。


她家其实就这栋房子最值钱,当初用她父母的抚恤金修的。然后就是存折上的钱了。


估计堂叔、堂婶现在找的就是存折。


两个月前小叔寄200块钱回来。邮递员来送邮单,不少人都知道。


很多人都说程景南(程澜小叔)还是有良心的。


她现在进去,肯定是抢不过堂叔、堂婶这两个成年人的。


糟了,被他们翻到爷爷床上那个暗格了。


两口子正在琢磨怎么打开呢。


程澜跑到鸡窝那里把给鸡喂水的瓷盆倒干,用棍子大力敲响,然后站在鸡窝旁边大喊,“抓贼啊,我家进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