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乐无穷 作品
第92章 四号牢房
当曲问君来到四号牢房时,发现里面端坐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原本在闭目养神,听到有脚步声在自己的牢门前停下,于是睁开了双眼。他看到一位陌生的女子面带微笑,正看着自己。
“娘子何人?何以至此驻足?”老人问。“我叫曲问君,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我到这里来,只是想了解一下,您被关在这里的原因。”曲问君回答。
“你绝不是个普通的女子。我已经被关在这里很多年了。一位女子独自来到此处,既不是被抓来的,也不是周满誉派来的,你还是头一个。你是不是希望能扳倒周满誉啊?”老人直截了当地问。
“原本我来到这里,是想找到周满誉之子,周子乔的犯罪证据。但调查至今,被关在这里的人,似乎都是被周满誉所害。”曲问君也直言不讳道。
“我说周满誉这十多年来,怎么再没有来过此处呢!想来是他早就已经让他的儿子子承父业了吧!”老人道。
“您说周满誉这十多年来,都没有再来过此处,那么这十多年来,周子乔会经常到这里来吗?”曲问君问。
“你说的周子乔是位容貌俊美的公子吧?毕竟他与周满誉是父子,长得还是极为相像的。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便猜出了他的身份。他并不常到这里来。不过,他的狠厉比之周满誉,有过之而无不及。”老人说。
“哦?您何以见得?”曲问君问。
“不管是出于何种想法,周满誉只是把我们关起来,并不想将我们杀死。我却在周子乔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听他与人说起过,他曾建议将我们统统处死,以绝后患,只是没能征得同意。”老人回答。
“他果然有着两副面孔!您可以先告诉我,您是因为什么事,而被关在这里的吗?”曲问君问。
“还是江贤正有先见之明,辞去了礼部侍郎的职位,也避开了朝堂上的纷争。我没有听他的劝,这才沦落至此。”老人回答。
“您原本是官场中人?”曲问君问。
“我叫章昌元,曾是工部侍郎,主要掌管营造工程事项。”老人回答。
“据我所知,周满誉现在也只是户部侍郎,而您十多年前已经是工部侍郎,那时候,他的职位应该在您之下吧?”曲问君问。
“你猜的没错。我那时就是小看了他,还以为他是‘蚍蜉’,撼不了我这棵‘大树’。我没料到,他一招‘四两拨千斤’,竟让我毫无还手之力!”老人回答。
“愿闻其详!”曲问君道。
“那时,我两袖清风,秉公办事,可谓声名远扬。他那时,靠着献书献曲,与尚书大人走得很近。只因一项工程中,我拒绝了他的推荐,择优用了其他的施工队伍,他便怀恨在心,设计陷害于我。也怪我那时没有丝毫防备,这才给了他可乘之机。”老人惋惜道。
“那之后的一天,尚书大人找我谈话。他问我‘何谓忠臣’。我回答‘忠君报国,为民请命,是为忠臣’。他又问我‘如果一定要分出孰轻孰重,君、国、民,应当如何排序’。我回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错就错在那句‘民贵君轻’上!”老人继续说道。
“民是基础,是根本。这又何错之有呢?”曲问君问。
“那时,太子未立,皇帝偏爱苏贵妃,想要立苏贵妃之子为太子。我在那时说出的‘君为轻’,被传扬并解读成‘应按旧制,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最终,苏贵妃之子成为了太子,我也就因为‘站错了队伍’,遭到了排挤。再后来,尚书大人在我的工作中,挑出了些原本不算问题的问题,将我免职。最后,周满誉再趁机构陷,将我关到了这里。”老人解释道。
“数年前,新皇登基,苏贵妃,如今已是当朝太后。”曲问君道。
“我与苏太后曾有过数面之缘。她的儿子能成为皇帝,想来应是百姓之福。”老人说。
“哦?听起来您十分认可这位苏太后?”曲问君问。
“没错!她虽来自民间,但是聪慧贤良,仁德爱民。她不争不妒,顾全大局,待人谦和,处事周全。”老人称赞道。
“如果说,周子乔也是她的儿子,您觉得事情又会如何呢?”曲问君问。
“什么?!原来周满誉与苏太后还有这样的关系!难怪周满誉当时那么在意立谁为太子!我本来是觉得他不像那种小肚鸡肠之人,原来他不是因为工程的事怀恨在心。他所不能接受的,是我没有明确地站在苏太后这一边!他真正要维护的人,竟然是苏太后!”老人惊讶万分道。
“这种天大的机密,娘子竟然也能知晓,娘子果然不是普通的女子啊!”老人带着赞许,微笑着说道。
“全靠朋友的帮助。实不相瞒,我和另一个朋友,计划在几天后,从这里逃走。等我们逃出去以后,我一定会再想办法,回来救您出去!”曲问君承诺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我的家人都还在不在那里。如果我还能出去,再见见我的家人,我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老人道。
“善恶终有报,您就放宽心等着吧!”曲问君劝慰道。
“好!冬去春来年复年,浮云蔽日能几时?!”老人高兴地道。
“对了,您在朝为官之时,像您一样公正廉明,又不愿意选择明哲保身的好官,应该还有很多吧?”曲问君问。
“娘子是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老人问。
“正是!”曲问君回答。
“那时,朝中结党营私之风正盛,我有心回避,只顾着独善其身,对很多官员都知之甚少。不过,当时有一位姓罗的大人,我曾听不同的人夸赞过多次。我只知道那时的罗大人,虽官职低微,却年轻有为。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以后,他如今发展得怎样了。”老人介绍道。
“一位姓罗的大人。我记下了!多谢!”曲问君道谢后,辞别了老人。
“娘子何人?何以至此驻足?”老人问。“我叫曲问君,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我到这里来,只是想了解一下,您被关在这里的原因。”曲问君回答。
“你绝不是个普通的女子。我已经被关在这里很多年了。一位女子独自来到此处,既不是被抓来的,也不是周满誉派来的,你还是头一个。你是不是希望能扳倒周满誉啊?”老人直截了当地问。
“原本我来到这里,是想找到周满誉之子,周子乔的犯罪证据。但调查至今,被关在这里的人,似乎都是被周满誉所害。”曲问君也直言不讳道。
“我说周满誉这十多年来,怎么再没有来过此处呢!想来是他早就已经让他的儿子子承父业了吧!”老人道。
“您说周满誉这十多年来,都没有再来过此处,那么这十多年来,周子乔会经常到这里来吗?”曲问君问。
“你说的周子乔是位容貌俊美的公子吧?毕竟他与周满誉是父子,长得还是极为相像的。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便猜出了他的身份。他并不常到这里来。不过,他的狠厉比之周满誉,有过之而无不及。”老人说。
“哦?您何以见得?”曲问君问。
“不管是出于何种想法,周满誉只是把我们关起来,并不想将我们杀死。我却在周子乔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听他与人说起过,他曾建议将我们统统处死,以绝后患,只是没能征得同意。”老人回答。
“他果然有着两副面孔!您可以先告诉我,您是因为什么事,而被关在这里的吗?”曲问君问。
“还是江贤正有先见之明,辞去了礼部侍郎的职位,也避开了朝堂上的纷争。我没有听他的劝,这才沦落至此。”老人回答。
“您原本是官场中人?”曲问君问。
“我叫章昌元,曾是工部侍郎,主要掌管营造工程事项。”老人回答。
“据我所知,周满誉现在也只是户部侍郎,而您十多年前已经是工部侍郎,那时候,他的职位应该在您之下吧?”曲问君问。
“你猜的没错。我那时就是小看了他,还以为他是‘蚍蜉’,撼不了我这棵‘大树’。我没料到,他一招‘四两拨千斤’,竟让我毫无还手之力!”老人回答。
“愿闻其详!”曲问君道。
“那时,我两袖清风,秉公办事,可谓声名远扬。他那时,靠着献书献曲,与尚书大人走得很近。只因一项工程中,我拒绝了他的推荐,择优用了其他的施工队伍,他便怀恨在心,设计陷害于我。也怪我那时没有丝毫防备,这才给了他可乘之机。”老人惋惜道。
“那之后的一天,尚书大人找我谈话。他问我‘何谓忠臣’。我回答‘忠君报国,为民请命,是为忠臣’。他又问我‘如果一定要分出孰轻孰重,君、国、民,应当如何排序’。我回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错就错在那句‘民贵君轻’上!”老人继续说道。
“民是基础,是根本。这又何错之有呢?”曲问君问。
“那时,太子未立,皇帝偏爱苏贵妃,想要立苏贵妃之子为太子。我在那时说出的‘君为轻’,被传扬并解读成‘应按旧制,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最终,苏贵妃之子成为了太子,我也就因为‘站错了队伍’,遭到了排挤。再后来,尚书大人在我的工作中,挑出了些原本不算问题的问题,将我免职。最后,周满誉再趁机构陷,将我关到了这里。”老人解释道。
“数年前,新皇登基,苏贵妃,如今已是当朝太后。”曲问君道。
“我与苏太后曾有过数面之缘。她的儿子能成为皇帝,想来应是百姓之福。”老人说。
“哦?听起来您十分认可这位苏太后?”曲问君问。
“没错!她虽来自民间,但是聪慧贤良,仁德爱民。她不争不妒,顾全大局,待人谦和,处事周全。”老人称赞道。
“如果说,周子乔也是她的儿子,您觉得事情又会如何呢?”曲问君问。
“什么?!原来周满誉与苏太后还有这样的关系!难怪周满誉当时那么在意立谁为太子!我本来是觉得他不像那种小肚鸡肠之人,原来他不是因为工程的事怀恨在心。他所不能接受的,是我没有明确地站在苏太后这一边!他真正要维护的人,竟然是苏太后!”老人惊讶万分道。
“这种天大的机密,娘子竟然也能知晓,娘子果然不是普通的女子啊!”老人带着赞许,微笑着说道。
“全靠朋友的帮助。实不相瞒,我和另一个朋友,计划在几天后,从这里逃走。等我们逃出去以后,我一定会再想办法,回来救您出去!”曲问君承诺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我的家人都还在不在那里。如果我还能出去,再见见我的家人,我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老人道。
“善恶终有报,您就放宽心等着吧!”曲问君劝慰道。
“好!冬去春来年复年,浮云蔽日能几时?!”老人高兴地道。
“对了,您在朝为官之时,像您一样公正廉明,又不愿意选择明哲保身的好官,应该还有很多吧?”曲问君问。
“娘子是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老人问。
“正是!”曲问君回答。
“那时,朝中结党营私之风正盛,我有心回避,只顾着独善其身,对很多官员都知之甚少。不过,当时有一位姓罗的大人,我曾听不同的人夸赞过多次。我只知道那时的罗大人,虽官职低微,却年轻有为。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以后,他如今发展得怎样了。”老人介绍道。
“一位姓罗的大人。我记下了!多谢!”曲问君道谢后,辞别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