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 作品

第一百八十三章 无外权术 治乎王道2

    “末将领命!”

    “黄邵!”

    “末将在!”

    “你立刻率勇卫后卫营,前往东关粮仓,将前方所需粮食留用充足之后,立刻率军将剩余所有粮食,以最快的速度,押送回上古大营,不得有误!”

    “主公放心,末将这就前往!”

    “国让、仲绪!”

    “主公!”

    “立刻整顿陷阵营与击刹弩兵营,随时准备开拔作战!”

    “主公放心,我等这就前往准备开战!”

    说着,田豫与高顺也是紧急离开了这里,而后华雄也是看向了鲜于辅开口说道:“鲜于!”

    “主公!”

    “密切注意一切动向,以及城内的防务,另外,派人担任信使,手持你的亲笔书信,假意联系张纯,就说你想用上谷郡来投奔他,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当然了,要等到我们把东关粮仓的粮食全部的运回来之后,在开展行动。”

    “主公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很显然,对于张纯、张举二人的叛乱,要是能够假借上谷郡来阴他们一把,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毕竟,对于张纯、张举来说,就算华辟等人攻占了东关粮仓,他们也不知道这是上谷郡下的手。

    因为,华辟、龚都等人归降华雄,外人还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正好假冒是黄巾军拿下了东关粮仓,又何乐而不为昵?

    皇帝陛下知道了,不代表华虞知道,更不代表渔阳太守耿纯以及张纯、张举等人知道,所以,这也是华雄的打算之一。

    而就在此时,华雄也是打开了郭嘉给他的锦囊,因为郭嘉告诉他说道,等到张氏兄弟叛乱后,再打开这个锦囊,很显然,是郭嘉对此次叛乱的一个分析与应策,当华雄打开锦囊之后,自然也是开始读到了其中的内容,郭嘉写道:“主公,当你打开这个锦囊时,证明张氏兄弟已然叛乱,张氏兄弟在幽州盘根错节,何止一代之人,故而叛乱首起,乱贼势必短时间内骤增,所以平叛压力,也会大大的增大,但是,在我看来,张氏兄弟的叛乱,有三种选择可走。”

    “其上策为,以渔阳郡之乱贼与泰山郡之乱贼结合,南攻广阳郡、涿郡,东临青州大海,南邻冀州之畔,封锁幽州于无人可救的境界,此后在以叛军十万,横行渔阳、上谷、辽东、辽西,到那时,汉军南无援兵,北无出路,又面临鲜卑乌桓的夹击,幽州大地,非复我大汉所有也。”

    “其中策为,泰山郡之叛贼北往渔阳,与渔阳所起之贼汇合,而后占据渔阳,稳扎稳打,在引乌桓、鲜卑,左右两路南下右北平与上谷,三方夹击,两路出兵,可收大胜之功,此后在以三郡为基础,将幽州东西一分为二,不能相应,南北就此阻隔,无法连接,想要平叛,东西两路汉军,则只能各自为战,互不相连,彼时各安天命民心,双方胜负,实属亦未可知也。”

    “其下策为,泰山郡之贼北来,既与渔阳郡之贼而分兵掠地左右,乌桓之人南下不一合兵为目的,而已抢掠为主旨,则贼虽势大,长久必败矣!”

    “原因无他,贼众渔阳尚且立足不稳,纵以兵峰所向,速下右北平郡,也必然导致战火荼毒,地归其贼而人心不归其贼,且张氏兄弟,于我大汉官场不得志之徒尔,其起兵作乱,无非宣泄不满,趁机打劫而已,故而贼兵只知劫掠而不知收拢,只知占有而不能持久,此其势必不能久矣。”

    “况且贼军多为门客、部曲、死囚、盗贼所拼凑而成,初而为聚,各自称雄斗狠,战力颇强,时日一久,则只知抢掠而目无军法,势必难以约束而自乱阵脚,且其战力本就不足,至自乱阵脚之时,亦多泄气之辈,我大军兵精粮足,以逸待劳,彼时适时出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故而我料定,张氏兄弟,难成气候,此战必败,乌桓丘力居,狼子野心,之所以答应张氏兄弟出兵辽西,无非是想趁乱劫掠,南下中原,联结他们的,非义乃利,若无利益,其双方势必自相混乱,难以持久,故而乌桓丘力居,人数虽众,实则不足为虑尔。”

    “然则话虽如此,可此次平叛,我军决不能轻动,亦不能早动,子初,我知你宅心仁厚,必想出兵,与叛贼一较高下,护两郡百姓周全,若大军晚一天出动,则渔阳、右北平二郡百姓便多遭一分危殆,此理诚然不虚,但此事却万不可行!”

    “当此之时,贼兵十余万众,兵峰正盛,其势不可挡,而我军新卒聚合,不仅兵力不足,且战力不够,一旦与贼军过早遭遇,势必徒增伤亡,难以成功。”

    “且此番作战,若遇攻坚作战,我方大型攻城设备,本不充足,将士们又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彼时顿兵城下,伤亡激增,是显而易见的。”

    “子初,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事情已经很明显了,对人的帮助,不在乎我们给他们多少,关键在于我们给他们的时机,帮助他们的时机,这个时机,只有是他们受到危害最严重的时候,才最为恰当!那样一来,他们才会对我们感恩,才会记住我们的好!才会心向我们!”

    “对于叛军来说,也同样是如此,只有当地的老百姓对他们的怨恨到了真正的伤心的地步、痛心的程度,他们才能真正的痛恨叛军,才能真正的归心于我们。”

    “现如今,我军在渔阳、右北平等地,本无根基,若叛乱站端一开,我们便出兵救援,那么到最后,我

    们伤亡惨重不说,也仅仅只会是一支普通的被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一支援兵,没有人会感谢我们,没有人会记得我们的将士所留的鲜血,这一切,只会是白白的给别人做嫁衣而已。”

    “所以,我们决不能首先出兵平叛,这个世界,人本来就是贪得无厌的,圣人有圣人的做法,恶人有恶人的行径,渔阳、右北平豪强大族多年不奉王化,让他们遭受兵革之祸的打击,也会让他们再一次明白朝廷的威严,明白遵守法度的重要性,这是他们应该承受的罪责与罪孽。”

    “更何况,幽州牧华虞已然快要到来,我们决不能让如此功劳白白的落入他之手,子初,我会在张氏兄弟叛乱后,第一时间将叛乱消息上报朝廷,为我们来争取主动,就算华虞到来,我们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争取最大的活动空间,而且,我们先不出兵,还能最大程度的消耗公孙瓒。”

    “公孙璜的家族,世代盘踞辽东辽西,我观其勇武不凡,日后必成一方枭雄,所部白马义从,尽皆号称精锐,何不趁此时机,让他与张氏兄弟的叛军和乌桓丘力居的骑兵,血拼一场?”

    “未来的幽州,一定是我方与华虞、公孙横三方并立,谁能够占得先机,谁就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而那先机,就在这次张氏兄弟的叛乱里。”

    “故而,子初,我深知此番言论,过于卑劣,可我郭嘉愿意承担卑劣之名,还请你仔细斟酌我的意见,切要把握出战时机,奉孝拜上。”

    读完这封信之后,华雄也是看向了代郡的方向,而后深深的鞠了一躬,他深知,郭嘉此番言论,没有任何的错误,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这是这世间亘古不变的真理,在这个社会,没有人欠任何人的,也不存在所谓的天经地义,腹黑的去讲,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的付出,不过是权衡利弊的选项,做出了一个符合现实的妥善抉择而已。

    在这纷繁乱世,仁义道德固然重要,可是华雄也不会迂腐到拿着自己的部将、将士们的性命去为他人白白的做嫁衣,原因很筒单,他的将士们,那也是鲜活的生命,更何况,他的目的,是这天下,天真的人,永远不适合这个残酷的修罗战场,只有心狠与仁德并存,才会一直走下去,走得更加的长远,仅此而已。

    故而,此战虽然刚刚开始,但是,郭嘉已经画策出了此战的最后的结局,所以,华雄也并不打算首先去招惹叛军,就先让他们在渔阳郡和右北平郡去打吧,反正他不缺的,就是时间。

    “来人啊。”

    “主公!”

    “去传令高顺、田豫、鲜于辅、鲜于银、李大目、华辟、龚都,他们目前的任务,就是整军训练,五日之内,没有任何的作战任务下达!”

    “诺!”

    就这样,一日时间,也是不觉而过,第二天一早,黄邵带领着勇卫营的后卫营,也是将东关粮仓百分之九十的粮食全部的运送了回来,足足有着四十万斛之多,这必将是华雄所部日后的最佳的战略储备,华雄简直是乐开了花。

    并且,华雄决定,这些军粮不属于上谷郡与代郡,而是直接收归自己的幕府所直接管辖,由郭嘉统一来调配,作为战略储备资源,好生的保管起来,节省着使用,现在,整个幽州各地粮仓三分之一的粮食,已经被华雄,收入囊中了,他也是心情大好,因此,华雄也是高兴的拍着黄邵说道:“黄统领,有劳了,这可真是大功一件啊!”

    “哈哈,主公谬赞了,对了主公,我回来的时候,华辟大哥也是让我将前线最新军报转达给您!”

    “张氏兄弟的叛军旗开得胜,一路势如破竹,渔阳郡郡守耿纯因没有防备,渔阳县被一举攻破,耿纯率领残部逃脱,目前暂不知所踪,渔阳县东面大部分落入叛军之手。”

    “右北平郡则是在叛军的进攻下,连连溃败,郡守华政被叛军攻杀,右北平郡大半沦入叛军之手。”

    “辽西属国一带,骑都尉公孙璜整军九千,与乌桓丘力居来往攻杀三天,互有胜负,局面暂时稳定,玄莬郡、乐浪郡的援兵也是接受公孙瓒的调派,前往辽西属国一带,进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