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 作品

第一百八十章 鬼才出马 强硬到底2

    “另外,臣刚刚平定高焉等人的叛乱,却不成想汝南、颍川黄巾贼管亥率部两万三千余人从北海郡、涿郡流窜至上谷郡,微臣决心率所部奋战,最终击杀管亥、张曼陈、于毒、张林并五千六百余贼军,收降华辟、龚都、黄邵、李大目等数千人并家属数千,已经全部就地安置。”

    “但因上古、代郡连年遭灾,粮食锐减,臣恐无粮生变,故而擅作主张,将所部收编黄巾军,安排在上谷屯田耕种,调用了东关粮仓的米粮,暂时充用军需,还请陛下明查臣之苦衷,待局势稳定之后,臣愿意以代郡粮晌,补齐东关所调粮饷,我皇天纵英武,与民仁德,臣奉皇命,賑济灾民,百姓闻我皇爱民如子,莫不山呼万岁,实乃人心可用,民心可安,我皇圣德彰显于天下矣。”

    “又鲜卑柯比能所部,趁机犯边,臣率都尉张辽等人于桑干河、永定河击退贼军,臣自知,未经请示州牧,擅自调兵调粮,是为罪过,故而上书再拜,恳请陛下降罪,臣华雄不胜惶恐感激,伏惟我皇,万岁无疆。”

    在这封奏疏里,郭嘉的目的,有三点,首先是报功,而后希望朝廷给华雄更大的职权,他知道,所谓的认罪,越是这样说,越能让朝廷认为在此天下大乱之际,华雄的忠君之心,就拿调用东关粮仓来说,将老百姓的感恩之心,全部给皇帝,皇帝陛下难道会不高兴吗?

    换言之,在这封奏疏里,认罪的态度越是诚恳,谦恭的程度越是到位,得到的赏赐就会更多,无罪的几率也就更加的大,因为,有了这封奏疏,华雄只会是无过而有功。

    其次,郭嘉的目的,是弹劾幽州牧华虞,很显然,作为新一任的幽州牧,华虞迟迟没有上任,导致幽州叛乱四起,分崩离析,华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华虞一向主张打压代郡,取代代郡的世袭制,所以,首

    先敲打一下华虞,还是有着相当的必要的。

    还有一点,就是抓住现在天下纷乱,朝廷渴望着“听话的”郡守牧伯出现,这样一来,只要是提前做了什么,事后上表章给朝廷,不出意外的话,都会获得先斩后奏的权力,对于以后华雄的各方面的行动都有着相当的裨益,所以,郭嘉才会如此的做,争取一切能够争取的主动,才是他要为华雄去做的。

    人生在世,若得一知己,志同道合,实乃幸事异常,故而孔子他老人家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可是,换句话说,纷繁乱世,建功立业,如此大好江山,怎能不惹人留恋赞叹昵?

    兢競业业,如履薄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郭嘉此时,也是更加的明白了当年楚国创业的艰辛,故而,他又拿出了自己的一封信,看了又看,总觉不尽和心意,不久后,一篇新写成的书信,也是重现出现在了郭嘉的眼前,此时,郭嘉的神色看上去也是比较的满意,看来,这一封信的内容,才真正完美的表达了他内心里的真实想法。

    “来人。”

    闻声,从外围也有一人闪身而出,拜见郭嘉说道:“府主,有何吩咐?”

    “你连夜出发,将这封信送到颍川郡,这卷轴上面,有着此番你所去的地址,以及要找的人,记住,务必将这封信亲自交给那个人,当面对他说,还记得当年暗室之约吗?”

    “而后,在那里等待那人的回应,第一时间返回来报告给我,不得有任何的拖延与耽搁,事成之后,你自然是大功一件!”

    看到郭嘉如此的重视,那人也是不敢怠慢,当即抱拳行礼说道:“府主放心,小的这就整装出发,必当不辱使命!”

    “嗯,辛苦了。”

    当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郭嘉也是突然一阵急咳,他的脸色猛然间变的苍白,整个人一下子瘫坐在了那里,缓了好一会儿,郭嘉方才轻轻地喝了一口茶,而后缓慢的站了起来,看向了远方,自言自语的开口说道:“天若假我二十年,我、”

    郭嘉没有说下去,而是慢慢的离开了这里,其实,对于他自己的身体,他很是清楚,因而,他要更加竭尽所能的去做一些事情。

    与此同时,代郡与上谷郡结合部的桑干河、永定河一带,也是一时间马声嘶鸣,似乎有一种大战前的肃杀气息,笼罩着这里,哪怕是夜半时分,也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紧张与压抑。

    这个季节,加之此地的地势相对平缓,使得河水的流声很缓慢,潺潺流水的声音,并没有是这个夜色多了一分诱人的寂静,反而是在这紧张的令人室息的安静背后,藏着难以掩饰的肃杀。

    永定河、桑干河,在这个年代里,上下游是为结合部的河谷地,距离较近,不过五六里的距离,河面还算宽阔,平均有着十五六米,水深处大概有着三四米左右,但是下游交界处的河谷地水深,不过一米或者不到一米左右,这里是为上谷郡、代郡与北方塞外的一个边界之地。

    算作是一个屏蔽外敌的天然屏障,可是每年冬天,这里都要有驻军轮番把守,因为河流上冻,屏障的功能也就完全消失了,一旦冰河冻得比较结实,外敌骑兵可以轻松快速的跨越这片河谷地,从而直接席卷上谷郡一带。

    所以,对于这里的防御,自然也是重中之重,而就在此时,华雄与张辽也是率军两千五百人,悄悄的来到了这里,趁着夜色的掩护,将所发出的声音,降到了最低。

    因为,他们发现,在桑干河的北岸大概三四里左右,有着灯火闪烁,且分布的范围较广,而起而有着战马嘶鸣的声音,以及喝酒的欢呼声音,想来,那里便是鲜卑轲比能所部四五千骑兵的一个驻地,在华雄看来,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趁乱分一杯羹。

    而他们之所以到了现在还没有动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拿捏不准,张纯、张举到底有没有动手,上谷郡到底出没出现动荡,否则他们贸然进攻,一定会出现相当的问题,故而才一直等了下来。

    此时,张辽也是开口说道:“主公,敌军尚未发现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

    “文远,你看,现在我们在永定河的南岸,他们在桑干河的北岸,在我们双方之间,有着永定河与桑干河交汇处的河谷地,那里地势平坦,现在又不是雨季,所以地面不很泥?反倒有青草生长,是骑兵驰骋的好战场,也是放牧的好地方。”

    “而现在虽然我们来到这里,他们并没有发现,可是,我们想要过去偷袭他们,就必须要横渡永定河、通过河谷地,在横渡桑干河,那样一来,势必会被他们发现。”

    “到那时,我们人在河中,他们的弓箭就会把我们扎成刺猬,当年我听李团长曾说过,赔本儿的买卖咱不干,所以,我们不能贸然前往偷袭。”

    闻言,张辽也是点了点头,而后开口说道:“主公,李团长是何人?”

    “咳咳,李团长可是一位高人,在我们那个年代里,众所周知,二战的转折点,是平安格勒战役,他老人家的意大利炮,可不是盖的。”

    “啊?”

    华雄越说,张辽越是懵圈,什么平安格勒战役?意大利炮又是什么鬼儿?

    “啊,跑题了,跑题了,那都是久远的回忆了,文远,我们这么办,让将士们就地安营扎寨,今晚就好好的睡一觉,明天我自由安排,他们都安顿好了以后,我去给你将李团长的故事。”

    “诺!”

    闻言,张辽也是着手去安排,这些骑兵有的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水性相当的不错,对于永定河这种天然渔场,有的骑兵也是直接下水,虽然说是夜色,可是还是抓住了很多鱼,就连华雄都是连番叫好,因为,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要是下水,别的不会,就会喝水,知道把我哈死为止,能喝多少是多少。

    这么一说,倒也是使得所有将士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不多时,安营扎寨完毕之后,华雄与张辽带领汉军将士们,竟然明目张胆的点起了火把,吃起了烤鱼!

    “主公,张将军刚才跟我们说,您有一个相当勇猛的朋友,叫做李团长,您能给我们讲讲这位李团长的故事吗?”

    有一个校尉也是开口问道。

    “哈哈哈,既然如此,那我就给你们讲一讲,正好这漫漫长夜,若是没有点儿乐趣,岂不无聊?我们就着烤鱼,听着故事,让对面那群人,喝西北风去!”

    “哈哈哈!”

    众将士也是被华雄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说起这位李团长啊,那可是那个年代,晋西北铁三角之一,打仗从不含糊,身边更是有一位校尉,姓张,这位张校尉,是他的一营长,那更是勇猛异常,就喜欢进攻。”

    “但是这位张营长啊,哪里都好,就是有点儿费帽子。”

    华雄吃了一口烤鱼,也是戏谑着说道。

    “主公,什么叫就是有点儿费帽子啊?”

    “他啊,每次与人打仗之前,总要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擦擦自己的那早已经饥渴难耐的大刀,久而久之,李团长都说了,不是我说,你小子,老子是开被服厂的啊?有多少帽子抗你这么霍霍啊?”

    “哈哈哈,主公,那后来昵?”

    “后来啊,敌人把李团长的妻子抓走了,李团长一怒之下,号召所部近万人,猛攻县城,在这场战斗力,他的好朋友们,比如楚帮场、丁炸桥、孔过瘾,围点的围点,打援的打援,最终成功拿下了县城,全身而退,是一场典型的城市攻坚战,对我也有很大的触动。”

    “原来如此啊,主公,那最后,李团长的妻子,救回来了吗?”

    “嗨,为了拯救更多兄弟的性命,我的那位嫂子最终死在了炮火之下。”

    闻言,一众汉军将士也是陷入了沉默,很显然是对于这个结局难以接受,见状,华雄此时也是开口说道:“将士们,所以,你们明白,我为什么带你们来到这里,抵挡对面的鲜卑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