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撤退了

    因为那东西的模样和自己前不久才设计出来的连弩太像了。

    诸葛亮顿时愣在了当场。

    等到巡逻的士兵走远以后,这才反应过来。

    就见旁边诸葛均结结巴巴道:“二哥,刚才他们腰间挂的那东西,好像和你制作出的连弩一模一样,难

    道你把制作连弩的方法告诉了别人?

    诸葛亮摇了摇头。

    “那连弩我刚设计出来不久,昨日才成功制作出一件来,但是你看刚才那些士兵腰间所悬挂的,有许多已经有了磨损,就说明造出来的时间已经不短。”

    “或许那东西只是模样与二哥你的连弩一样,功用并不一样的。”

    诸葛均说道。

    诸葛亮深吸了一口气,望向旁边的一个男子。

    “这位大哥,刚才那些士兵们腰间悬挂的那是什么东西?”

    “那个啊!是连弩,据说可以一次发射十八支弩箭。”

    “十八支?”

    诸葛亮惊呆了。

    自己刚刚设计出来的连弩也才是能连发九支箭,西陵城士兵佩戴的竟然已经达到了十八支。

    诸葛亮问道:“这也是冠军侯华雄发明的?”

    “对呀。”

    那男子点了点头。

    “冠军侯那可是仙人下凡,他说啊,这连弩只是小玩意儿,不值一提。”

    “这…”

    诸葛亮兄弟二人都呆住了。

    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在人家华雄眼里,竟然完全不放在心上。

    诸葛亮回到府中,把自己昨天才制作出来的诸葛连弩又研究了一遍,发现想使它连续发出十九支弩箭,还要解决许多的问题。

    因为若是弩箭中间的匣子太高,就会影响到瞄准。

    研究了一晚上,竟也没有想出很好的解决方法。

    “看来得想办法把华雄军队的连弩拿来看一下。”

    诸葛亮心头浮现这种想法的时候,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难道自己真的不如华雄吗?

    难怪华雄当时对自己这样一位大才一点都不尊重,是啊!人家华雄本身便是这么厉害,怎么可能对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太过恭敬呢。

    诸葛亮心中有些悲哀,他感觉自己的才华一下子就不那么耀眼了。

    一夜无眠。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诸葛亮顶着两个大黑眼圈。

    “哥,今天还要出去吗?”

    诸葛均又来找诸葛亮,和哥哥诸葛亮一样,昨天他一夜都没怎么睡好。

    之前在荆州听说的都是华雄的残暴,什么杀夏侯全府,杀乌桓人,杀匈奴人。

    记忆中的华雄就好像是一个大魔头,只知道杀人。

    可是昨日西陵城的一行,让他对华雄有了全新的认识。

    华雄不止手下的军队厉害,而且很会治理政事,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戴,还和自己的哥哥诸葛亮一样,能制造出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这样的一个人,在这乱世之中必能够建一番大功业。

    其实诸葛均心中已经有了几分投靠的心思,只是碍于自己哥哥诸葛亮对华雄的成见,不好说出口。

    “当然要出去看看。”

    诸葛亮又打起了精神,他就不信找不到一点华雄不如自己的地方。

    “那今天我们到哪里?”

    “听人说华雄建造了一个学堂,不如今天我们到那里去看看。”

    在教书育人这方面,诸葛亮也是有很多心得的。

    他拜师水镜先生,而水镜先生司马徽培养出了许多人才。

    虽然诸葛亮的志向并不是做一名老师。

    但华雄大规模地兴办学堂,听说去那学堂里读书都是免费,他倒要看看,华雄在教些什么。

    兄弟二人换好了衣服,来到学堂。

    此刻,学堂里刚刚开始上课。

    俩人就像是贼一般蹑手蹑脚的蹲在学堂的窗户下面,悄悄的向里面望去。

    只听见里面传来稚嫩而又整齐的童音。

    “啊,窝,鹅,衣,乌,鱼……”

    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一脸发懵。

    “怎么和别的地方教的不一样,这在干什么?华雄的学堂难道竟在传授异域语言?”

    诸葛亮心中有些愤怒。

    “蛮夷之语,有什么可学的?”

    诸葛均也紧皱着眉头。

    不过这兄弟二人都不是一般人,若是一般人听到这里,恐怕已经怒而甩袖离去,但两人却决定继续听下去。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拼音…”

    那位教书先生开始在黑板上面写下几个简单的汉字。

    “这难道又是华雄发明的?”

    把字写在上面,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而且竟可以随时擦掉。

    “高明啊!”

    诸葛亮看到黑板和粉笔,心中犹如惊涛骇浪一般。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诸葛亮也终于明白,刚才那些奇怪的音符是用来干什么的。

    在这个时代想要认字,孩童们只能死记硬背,十分的困难,可是如果在每个汉字上面标注了拼音,那便容易很多了。

    终于等到孩童下课,诸葛亮悄悄的拉住一名孩童,将兜里的糖果放到那孩童的手中,说道:“小朋友,可不可以让叔叔看一看你书包里的书?”

    “好啊!”

    那小男孩兴高采烈地接过糖果,然后把书递给诸葛亮。

    当诸葛亮翻开的刹那,眼中顿时露出亮光,果然如他所料的一样,在每一个字的上面,都标注了拼音。

    如此学生即便离开学堂回到家中,不需要先生在旁边,也能够认识上面的字了。

    而就在诸葛亮震惊的时候,旁边弟弟诸葛均却指了指那书说道:“二哥,你看这纸,还有这字。”

    诸葛亮这才猛然间发觉,如今天下皆大多数还是用竹简作为书写的方式,纸那可是有钱人家才能用得起的。

    这个孩童看穿着也不像有钱人家的孩子,竟然能够用纸张。

    而且这纸张上面的那些字工工整整,十分的美观。

    要知道天下大多数的书籍都是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即便是那些名儒大家,也不可能做到没有写错字的时候,所以一般的书籍上面经常会出现被涂改的痕迹。

    可这本书上却完全没有,尤其是那工整程度,像是一个模子上刻出来的一样。

    看着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拿着自己的书本不断研究的模样,那孩童皱了皱眉头。

    “我们老师说了,冠军侯的印刷术可以批量造书,天下间的读书人迟早要为他著书立传,要感谢他的功德呢。”

    说完,一把夺过自己的书籍,转身跑开,显然怕这两个怪叔叔抢了自己的书本。

    “印刷术?”

    诸葛亮这才猛然间一拍额头:“早就听闻冠军侯华雄改良了造纸术,发明了印刷术,当时我还不以为

    意,如今看来,这是造福天下读书人的大功德,冠军侯华雄了不起啊!

    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每日的所见所闻,甚至二人之间的对话,都一字不落的被暗影的人窃取,汇报给庞

    统。

    “这诸葛孔明论才能不在我之下,甚至尤胜我几分,原本以为想要说服他投靠主公必是难上加难,可如今看来,让他游历西陵这个方法非常的正确。”

    “恐怕此人心中已有些信服,只是碍于面子不肯归顺,待主公归来,上门赔罪。必能令他真心归顺。”就在庞统暗中观察诸葛亮的时候,合肥传来消息,许昌新派来的合肥太守已经到任。

    被庞统派往那里暂代太守之职的官员,直接返回了西陵城。

    而新到任的合肥太守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于禁,据说乃是主动请缨。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消息令庞统心中感到有些忧虑。

    原本因为中伤华雄而获罪下狱的杨修,得到了曹操的重新起用。

    据说推荐人正是新任的合肥太守于禁。

    而杨修被起用以后,现已担任了曹植的老师。

    正在庞统分析这几件事情背后的关联的时候,徐庶刚好来求见。

    “元直你来了,快快请坐。”

    看到徐庶以后,庞统十分的高兴。

    徐庶现在是他的主簿,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庞统知道这徐庶是一个才能不弱于自己的人,对徐庶非常欣赏。

    再加上二人是师兄弟,关系更近一步。

    徐庶进来以后,看到庞统眉宇间似有忧愁,不由问道:“庞大人是否遇到了什么难题?不知徐庶能否帮得上忙?”

    庞统叹了一口气:“主公乃是曹丞相面前最当红的人物,只是树大招风,我一直关注着许昌的动向。”“最近与主公有过节的杨修被放了出来,如今担任丞相府曹仓主薄,做了曹植的老师。”

    “那于禁原本与杨修没有半点交情,这次却主动向曹丞相推举他,这其中怕是牵扯到一些利益关系。”听了庞统的话,徐庶沉吟片刻。

    “看来许昌城内的夺嫡之争已经开始。”

    听到徐庶的话,庞统眼睛一亮。

    “元直的想法竟与我不谋而合,请元直说说你的想法。”

    徐庶点了点头说道:“于禁既然与杨修并无交情,却在这个时候向曹丞相举荐杨修,而杨修很快就成了公子曹植的老师。”

    “那么原因就出在曹植的身上,于禁之所以举荐杨修,很有可能出自曹植的授意。”

    “既然大公子曹丕是主公的学生,那在所有人眼中,主公自然是曹丕的人,而杨修和主公有过节,自然不可能去支持曹丕,所以便会倒向曹植的阵营。”

    “如此看来,这于禁也是二公子曹植之人。”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庞统点了点头:“主公虽是曹丕的老师,却从来没有参与过夺嫡之争,但既然进了官场的浑水之中,哪有人能出淤泥而不染。”

    “这场纷争我们迟早要被卷入进去,作为臣子,我们应早为主公谋划。”

    徐庶听了,感叹道:“是啊!主公手下猛将如云,但文臣却太少。”

    “老师他还有一个徒弟,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居住在卧龙岗,才能胜我十倍,我愿做说客前去说服他,让他投奔主公。”

    “相信他在了解了主公的雄才伟略以后,定愿意辅助。”